王寶迅
小鵝痛風病是危害鵝業生產的一種重要的營養代謝病,其主要病理特征為關節或內臟器官及其他間質組織蓄積大量的尿酸鹽。本病多發生于缺乏青綠飼料的寒冬和早春季節。不同品種和日齡的鵝均可發生,臨床上多見于幼齡麻鵝。大多因飼養者主觀片面追求增重速度,而忽視科學調配飼料,飼喂含量過高的蛋白質飼料所致,鵝患病后引起消瘦、食欲不振,嚴重的常導致死亡。
臨床癥狀? 根據尿酸鹽沉積的部位不同,痛風可分為兩種病型,即內臟型痛風和關節型痛風。
內臟型痛風:主要見于一周齡以內的幼鵝,患鵝精神萎頓,食欲廢絕,兩肢無力,行走搖晃,衰弱,常在1~2 d內死亡。青年或成年鵝患病,常精神不振,病初口渴,繼而食欲廢絕,形體瘦弱,行走無力,排稀白色或半粘稠狀含有多量尿酸鹽的糞便,逐漸衰竭死亡,病程3~7 d。有時成年鵝在捕捉中突然死亡,多因心包膜、心肌上有大量的尿酸鹽沉著,影響心臟收縮而導致急性心力衰竭。
關節型痛風:主要見于青年或成年鵝,患病鵝關節腫大,觸之較硬實,常跛行,有時見兩肢的關節均腫脹,嚴重者癱瘓,其他臨床表現與內臟型痛風病例相同,病程約為7~10 d。臨床上有時也會出現混合型病例。
病理變化? 死亡病例均見皮膚、腳蹼干燥。
內臟型:剖檢可見內臟器官表面沉積大量尿酸鹽,如一層重霜,尤其心包膜沉積最嚴重,心包膜增厚,心肌表面亦有尿酸鹽沉著;腎臟腫大,呈花斑樣,腎小管內充滿尿酸鹽,輸尿管擴張、變粗、內有尿酸結晶,嚴重者可形成尿酸結石。少數病例皮下疏松結締組織亦有少量尿酸鹽沉著。
關節型病例:可見病變關節腫大,關節腔內有多量粘稠的尿酸鹽沉積物。
病因? 本病發生主要與飼料和腎臟機能障礙有關。①飼喂過量的蛋白質飼料,尤其是富含蛋白和嘌呤堿的飼料,常見的包括動物產品下腳料、肉類、魚粉、大豆粉、菠菜、萵苣、甘藍等;②腎臟機能不全或機能障礙。幼鵝的腎臟功能不全,飼喂過量蛋白質飼料后會加重腎臟負擔,破壞腎臟功能,導致發病;臨床所見的青年鵝、成年鵝病例多與過量使用損害腎臟機能的抗菌藥物(如磺胺類藥物等)有關;③缺乏充足的維生素,尤其是飼料中缺少VA;此外,鵝舍潮濕、通風不良、缺乏光照以及各種疾病引起的腸道炎癥都是本病的誘發因素。
實例診療? 2019年5月,養鵝戶李某,飼養鵝1500羽,已進行過小鵝瘟、鵝副粘病毒、禽流感免疫,30日齡時發病,死亡30只,期間使用青霉素、環丙沙星等治療無效。病鵝死前體溫正常,精神不振,羽毛松亂;少食或不食,逐漸消瘦和衰弱,喙和蹼蒼白,貧血;糞便稀薄,呈白色糊狀,肛門松弛,收縮無力;病鵝腿部關節腫脹,站立不穩。剖開腫脹關節,發現關節腔內有多量粘稠的白色沉積物。又問詢得知,農戶一味追求鵝的生長速度,在雛鵝的飼養過程中一直使用肉用雛雞飼料,蛋白質含量高達22%。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剖解變化,初步診斷為小鵝痛風病。
治療:①改善飼養管理,立即停止使用肉用雛雞料,重新調配飼料,注意蛋白比例符合鵝生長發育特點,并調整日糧中的鈣磷比例,同時多喂青綠飼料;②給予充足飲水,并在飲水中加入5%的食用堿或適量的高錳酸鉀,促進尿酸鹽排出;③增加日糧中維生素的含量,特別是維生素A含量;④加維素500 g兌水250 kg,連飲2 d即控制了死亡率。一周后隨訪,已基本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