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摘要】目的:分析厄貝沙坦聯合非洛地平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療效。方法:選我院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非洛地平,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以厄貝沙坦治療,比較兩組指標差異。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療費用及成本一療效比顯著優對照組,P<0.05,2組并發癥差異不明顯,P>0.05。結論:厄貝沙坦聯合非洛地平治療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效果良好,藥物安全性高且具有較高藥物經濟學價值。
【關鍵詞】厄貝沙坦;非洛地平;原發性高血壓;藥物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R97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 01-0011-02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加,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原發性高血壓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會導致患者全身小動脈痙攣,長時間的全身小動脈痙攣可增加動脈內膜的壓力負荷,從而導致小動脈內膜玻璃樣變和血管壁重構,導致靶器官如心臟、大腦和腎臟損害,厄貝沙坦和非洛地平均為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常用藥物。本文探討厄貝沙坦和非洛地平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臨床療效及經濟價值。以下是研究結果: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組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38~70歲,平均年齡50.35±7.90歲;對照組60例,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齡40~72歲,平均年齡52.72±7.38歲。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非洛地平(濟南利民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83729),初始劑量為2.5毫克,每天兩次。
研究組予以厄貝沙坦(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49)和非洛地平,厄貝沙坦,15mg/次,一日一次,非洛地平用法劑量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治療1個月。
1.3觀察指標
1.3.1觀察兩組治療有效率,評價標準為:
顯效:治療后患者血壓下降大于10mmHg,且血壓恢復至正常值,或下降20mm Hg以上,但仍高于正常范圍;有效:治療后患者血壓已下降至正常值,無效:治療后,患者血壓沒有明顯下降。
1.3.2兩組患者的治療成本、成本一療效比值。
1.3.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結果表明,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成本、成本-療效比值的比較
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成本、成本-療效比值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差異不明顯,P>0.05,見表3.這些不良反應經對癥處理,均自行消失,未對本研究造成影響。
高血壓病患者中90%為原發性高血壓,危險因素包括遺傳、肥胖、酒精濫用、壓力和低鉀和高鈉飲食。研究證實,當體內血容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管緊張素Ⅱ過度產生時,可以增加高血壓患者的心臟負荷和心肌耗氧量,導致心肌缺血,引發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心律失常等。此外,高血壓可引起內皮細胞反應性增生、主動脈平滑肌細胞增生、中動脈彈性纖維破壞、膠原纖維過度增殖和血脂異常。
非洛地平是二氫吡啶的第二代鈣拮抗劑,能有效抑制小動脈平滑肌細胞中細胞外鈣的流入,選擇性擴張小動脈,不抑制心肌,不引起體位性低血壓。非洛地平還能降低腎血管阻力,促進尿鈉排泄,起到利尿劑的作用,增加心臟指數和輸出,減少心臟后負荷。研究表明,非洛地平與其他降壓藥聯合使用,可增強降壓藥的降壓效果。厄貝沙坦可以抑制腎素一血管緊張素一醛固酮系統,抑制腎上腺素的分泌,減少血管緊張素Ⅱ(AngⅡ)引起的血管收縮,抑制血壓升高,促進水和鈉的排泄,減少血容量,從而降低血壓。厄貝沙坦可以抑制AngⅡ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l的結合,阻礙血管收縮,減少醛膽固醇的分泌,促進鈉和水的排出,降低血壓。
結果表明,觀察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厄貝沙坦聯合非洛地平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療效顯著。觀察組的治療費用和成本效益比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兩種藥物的組合具有較高的藥物經濟價值。
綜上所述,厄貝沙坦聯合非洛地平治療原發性高血壓有效,具有較高的藥物經濟價值,值得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