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相江
【摘要】目的:研究討論老年患者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進行快速康復后的臨床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市骨科醫(yī)院骨盆髖臼病房收治的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老年患者101例,50例患者施行常規(guī)護理來作對照組,51例患者施行快速康復理念來作為觀察組,比較這兩組患者的術后疼痛(VAS),術后的并發(fā)癥,術后是否有出血,住院的時間,住院的費用以及患者的滿意度。結果:相比于常規(guī)的護理組,快速康復組的術后疼痛減輕(P<0.05),輸血率也有所減少(P<0.05),住院的時間也有縮短(P<0.05),同時住院費用也有所減少(P<0.01)。結論:快速康復這種外科理念應用在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圍手術期,能夠縮短住院的時間、減少住院的費用、提高患者的滿意度,促進患者快速康復。
【關鍵詞】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快速康復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181-02
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是老年患者比較常見的手術,目前臨床上已廣泛普及,但因為高齡患者的各臟器功能衰退,手術的創(chuàng)傷對于患者術后恢復機體的功能及康復訓練會產生一定影響。大量的研究表明,快速康復理念(FTS)已經在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中廣泛的應用,最初由丹麥醫(yī)生Kehet在2001年提出,指運用各種經過循證醫(yī)學證實的措施來對圍手術期患者進行管理,最大限度的減少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期間患者的應激反應,預防器官的功能障礙,減少并發(fā)癥,加速患者的康復,進而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醫(yī)療效果。本研究選擇101例于市骨科醫(yī)院骨盆髖臼病房收治的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老年患者,比較快速康復方案和常規(guī)護理方案的臨床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市骨科醫(yī)院骨盆髖臼病房收治的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老年患者101例,手術均是采用后外側入路。根據入院的順序將隨機數字分配給這101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50、51例,為減少相互之間的干擾,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兩個病區(qū),病區(qū)內的醫(yī)生、護士采用定期輪轉制,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手術方式等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病例入選標準
接受THR術;年齡為65到82歲;神清目明,能夠閱讀文字或者正確的回答問題;能夠接受1年的隨訪;自愿參加本次研究。排出標準:并發(fā)腦梗死、帕金森病、精神障礙不能配合干預者。
1.3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給予患者舒適治療環(huán)境,做好人院以及圍手術期的宣教,術前8小時禁食,4小時禁水,術后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手術切口的滲血情況、各種引流的情況,術后6小時進食,給予鎮(zhèn)痛泵持續(xù)靜脈輸入止痛,術后第1天被動活動,第4天下肢CPM訓練,住院期間多同患者溝通,耐心細致的解答患者要了解的問題,緩解患者恐懼。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應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①將以往口頭隨機宣教的方式改為利用宣傳冊、多媒體等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術前宜教,并向患者及家屬講解FTS的優(yōu)點、手術并發(fā)癥的預防、術后注意事項等。②術前康復訓練:指導患者進行主動康復訓練并牢記術后禁忌動作和體位,進行下肢等長收縮等訓練,教患者使用助行器。③術后保溫:術后室內溫度低時可用電熱毯等取暖。④改變止痛方式:考慮靜脈導管放置時間長,影響功能鍛煉,所以未采用術后鎮(zhèn)痛泵持續(xù)靜脈輸入24到48小時進行止痛。而是在術后多種鎮(zhèn)痛方式控制疼痛,如回病房后即刻、術后8小時、術后16小時靜脈注射50mg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按時給予塞來昔布口服等。⑤引流管的護理:24小時傷口的引流量低于50mL時拔除引流管。⑥尿管護理:術后回病房即夾閉尿管,囑患者有尿意時示意護士開放尿管,以訓練膀胱的功能。術后第1天早上拔除尿管,便于患者功能鍛煉。⑦早期營養(yǎng):術后4小時半流食,術后6小時若無嘔吐、惡心等癥狀,應鼓勵患者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軟食,禁忌易引起腸脹氣的食物。進食時,床頭拾高40,防止誤吸。⑧早期鍛煉及活動: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制定康復及活動計劃:術后回病房擠壓足趾與大小腿肌肉,交替鍛煉;術后6小時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煉以及踝泵鍛煉;術后第1-2日床頭抬高20至30,患者進行床上主動鍛煉,自行穿上衣、進食、漱口、擦臉等;術后第3日幫患者練習坐起、坐床邊、床邊站立;做髖膝關節(jié)的屈曲練習;術后第4日給患者講解如何使用助行器以及注意事項,練習走路,自行完成進食、床邊洗激、如廁等活動。⑨出院指導:再次向患者以及家屬講解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定期到醫(yī)院復診。
關節(jié)置換術手術創(chuàng)傷比較大,老年患者生理儲備能力比較差,如果術后長時間臥床,易出現肌肉萎縮、深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早期下床活動早期鍛煉可以降低壓瘡和深靜脈血栓的形成,降低并發(fā)癥。目前,對于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的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已成為重要研究內容。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是指由多學科支持的減少手術的應激和并發(fā)癥、促進患者的恢復、縮短患者住院的時間而采取的一系列遵循循證醫(yī)學的方法。尤其在老年患者中的應用前景更佳。根據患者個體差異以及病情恢復的情況為患者制定早期的康復鍛煉計劃,指導和幫助患者進行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質量,有助病情快速康復。本次研究探析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應用快速康復的臨床觀察,結果顯示:觀察組住院的平均成本、住院的時間、首次手術后下床活動的時間等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的VA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圍手術期輸血人數的比較為快速康復組少于常規(guī)康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且本次研究對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老年患者進行早期進食、改變了以往對術前、術后禁食水的要求。
研究表明,術中的保溫干預能夠減少關節(jié)置換術中的出血量、術后引流量以及輸血率。快速康復組的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立即使用充氣式保溫毯,術中輸血、輸液時也均使用輸液加溫器至37℃再使用。術中患者無寒戰(zhàn)、心律失常的發(fā)生,術后輸血率也同時降低,為患者術后可以早期下床活動奠定基礎,有利于減少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術后疼痛是影響患者康復訓練滿意度的重要因素。快速康復組采用多模式鎮(zhèn)痛,極大程度減輕患者疼痛,讓患者能夠早期進行功能訓練;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圍手術期的快速康復措施,不僅能減輕患者的疼痛、減少輸血率以及并發(fā)癥,而且能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提高患者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