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 陳莉
【摘要】目的:探索不同護理方式對需行機械通氣治療肺結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影響。方法:抽選來自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期間收治需行機械通氣治療肺結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2例),按照抽簽隨機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實施運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運用綜合護理,細致分析兩種不同護理干預對于患者的影響。結果:相比于對照組,研究組的護理滿意顯著提升14.63%,兩組之間差距明顯,P<0.05。結論:對需行機械通氣治療肺結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綜合護理,能夠提升治療效果以及醫療服務質量,可有效避免不良情況的出現。
【關鍵詞】機械通氣;肺結核;呼吸衰竭;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196-01
肺結核是感染科常見疾病,主要是由結核菌感染導致,患者表現為低熱、乏力、消瘦等,可通過飛沫進行傳播,隨著病情的逐漸加重,患者會出現肺泡通氣不足的情況,可進一步發展為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目前針對此種類型疾病的患者可采取機械通氣的方式進行治療,雖然治療效果極佳,但仍需加強護理,才可有效避免不良情況的出現。有相關文獻資料表明對患者運用綜合護理,能夠有效預防不良情況的出現。鑒于此,本文將綜合護理、常規護理同時實施于肺結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旨在為患者尋找最佳治療方式,具體詳情如下所示:
1.1一般資料
抽選來自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期間收治需行機械通氣治療肺結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2例),按照抽簽隨機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其中對照組中男20例,女21例,年齡范疇45~74歲,年齡均值(53.12±1.26)歲,觀察組中男22例,女19例,年齡范疇46~73歲,年齡均值(54.22±1.31)歲,按照統計學概念分析,兩種數據呈正態分布,可行比對,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主要內容為用藥護理、觀察生命體征以及觀察病情等。觀察組運用綜合護理詳情為:(1)負壓病房的管理:護理人員將患者放置于負壓病房內,并實施隔離,定期消毒病房,調節室內溫、濕度。(2)人工氣道護理:護理人員運用微量泵、加熱濕化器對患者氣道進行濕化(無菌生理水),并定期查看。(3)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主動和患者建立溝通,了解患者心中是否存在不良心理,并實施針對性的疏導措施。(4)疾病知識介紹: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詳細描述疾病知識,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重點告知患者后續治療的內容以及配合護理的重要性。(5)發熱護理:護理人員需為患者進行發熱護理,可采用物理降溫法,如溫水擦浴、冰袋等,必要時運用藥物為患者進行降溫。(6)觀察病情:護理人員需細致觀察患者病情,了解其生命體征波動,加強巡視,若患者出現異常現象,需立即通知醫師。(7)壓瘡護理:護理人員對無法下床的患者,需定期為患者進行翻身,輪流更換患者體位,每次交接班時需定期查看患者皮膚狀況。
1.3觀察指標
護理人員在患者出院前向其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卷(100分),共3項標準,分別是滿意:100~80分;較滿意:80~60分;不滿意:59分以下,計算護理滿意率(滿意、較滿意,總例數)。
1.4統計學處理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統計軟件分析研究所得數據,X2(檢驗計數資料),x±s(計量資料),P值得大小決定是否有差異,其中P<0.05表示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相比于對照組,研究組的護理滿意顯著提升14.63%,兩組之間差距明顯,P<0.05,見表1:
肺結核是臨床常見疾病,主要累及患者肺組織,造成機體氣道解剖結構出現破壞,導致患者出現呼吸困難,隨著病情日益加重,患者將會發生呼吸衰竭的現象,若不進行及時治療,患者會因此失去寶貴生命,目前的主要治療手法為機械通氣,由于此類患者合并肺結核,此疾病具有傳染性,因此需要加強護理,才可有效避免不良情況的出現。
本文研究結果得出:相比于對照組,研究組的護理滿意顯著提升14.63%,兩組之間差距明顯,P<0.05。通過加強負壓病房的管理,能夠為患者提供舒適的就醫環境,避免院內出現交叉感染。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能夠疏導患者心中不良心理情緒,幫助其樹立健康心態。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介紹,可使患者知曉后續治療的內容以及配合護理的重要性。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發熱護理,能夠有效減輕患者不適,穩定患者病情。
綜上所述,對肺結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運用綜合護理進行治療,可有效增強護理效果以及醫療服務質量,可有效預防多種不良情況的出現,緩解患者不適,在臨床上顯示出卓越成效,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