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海

【技法指南】
什么是立意?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主題,確立文章的寫作意向。中考閱卷過程中,立意是決定文章分數高低的關鍵,是繼審題之后影響作文分數的又一條重要的生命線。千古文章意為高,立意的高度取決于思想的深度。只有站在思想的高地,才能搶占到作文立意的制高點,達到“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縱觀近幾年的中考作文,考生不僅在關注著我們這個急劇變化的時代,更在由外而內地關注并反思著自我。他們突破了很多狹隘的視野與思維,在文章中體現了中考考生獨特的思考價值,令人深思。這類立意高遠作文的共同點在于:站在國家、民族與人類發展進步的高度,用追求科學、良知和真理的精神分析問題、解剖自我,表現出初中生所具有的歷史感、時代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鮮活稚嫩的時代氣息,令人贊賞。
要想讓中考作文贏在立意,得到高分,建議采用以下方法來進行。
一、用“ 以小見大,見微知著”法來立意
所謂“以小示大,見微知著”就是從小題材、小問題落筆,通過引申發揮,揭示具有普遍意義的主旨,這種方法在作文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2018年哈爾濱市一考生寫的《最美的風景》,作者選取了三件生活中非常小的事情確是考生心中的大風景。化學老師嚴厲的眼神讓我不再出現溜號事件;語文老師一句肯定的話讓“我”克服了很多困難;同學的一個擁抱傳遞給“我”真摯的友情。三件小事,都是“我”生活中的感動,是“我”心中最美的風景。
2018年天津市一考生寫的《最美的痕跡》,作者描寫了騎著三輪車的師傅車的痕跡這樣一件小事,其實是寫出了三輪車師傅生活中真誠、熱情對待生活的那顆心。考生謳歌了他們以最好的心態擁抱這平凡而艱苦的生活。
2017年棗莊市一考生寫的《苦澀的情調》,從自己一次考試失敗著手,寫自己品嘗茶水之后,感悟到人生會苦盡甘來,以小見大,水到渠成地在結尾處用議論、抒情揭示中心,頓悟之后明白了苦澀的味道,深化了中心。2017年寧波市一考生寫的《往后一小步》,考生選取自己常常光顧的“羊湯館”為故事發生的背景,通過一個極小的側面反映人際關系的和諧,通過一個小小的事件表達了一個大的主題,小中見大且絲毫不顯其空洞。
二、用思索、分析、感悟法來立意
思索、感悟是生活中的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心理意識活動。通過觀察、思索,分析,使情感體驗得以加深,才性得以發揮,感悟得以升華。這些都需要作者對生活現象做細致觀察,認真分析,反復思索,才能獲得深層的感悟,揭示出它的內涵,展示自己獨到的見解,給世人以警示。
2019年河北省一考生寫的《為心中理想的自己》,現在很多家長都用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去教育和管束孩子,孩子成了千篇一律的學習機器,沒有了自由,沒有了愛好,更沒有了快樂。考生以自己的經歷和感悟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尊重孩子的興趣,只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孩子才是最快樂的。這個觀點具有社會教育意義,引發人們的諸多思考。
2018年山東省青島市一考生寫的《這也是一種榮譽》,白發,是年齡的標志,然而考生經過思索分析別出心裁,把白發看成是一種榮譽:那是媽媽為“我”、為家庭操勞的榮譽。構思新穎,立意別致,表現出考生獨特的認識、感悟能力。
2018年山西省一考生寫的《那天,如果沒有桃園結義》,考生站在時代的高度審視歷史故事,表達出自己對歷史人物命運的理解,通過分析,敏銳地指出江湖義氣的危害,不能意氣用事,要以大局為重,使得文章寓意深刻。
2017年南京市一考生寫的《無情歲月有味詩》,文章以同學聚會為情境,發揮想象,回顧、反思了自己在三十年中的人生經歷,來提醒大家學會反思和感悟,不忘初心,在忙碌中學會享受生活的滋味和詩意,可謂立意深刻。
2016年山東省淄博市一考生寫的《下次,你會做得更好》,小作者把課堂上發生的一件小事置身于學校教育、教師師德的社會問題之上來思考分析,顯得大氣磅礴,立意不凡。
三、用聯想和想象法來立意
聯想和想象是由一個事物想到另外一個事物的思維活動。聯想和想象對于寫作來說,很重要。首先,聯想和想象是深化生活感受,深入理解材料意義,從而獲得寫作靈感和文章主題思想的重要途徑。其次,聯想和想象是活躍文思、開拓文境的重要手段。善于聯想和想象,則文思泉涌,材料充實;不會聯想和想象則文思枯竭,無話可說。
2018年山西省一考生寫的《那天,如果沒有桃園結義》,考生對“桃園三結義”的故事進行了豐富的聯想、想象,重新創作,把劉、關、張三人身上體現出來的江湖義氣進行了批評,敏銳地指出江湖義氣的危害,不能意氣用事,要以大局為重,使得文章寓意深刻。
2018年南京市一考生寫的《范進在2018》,作者想象奇特,把文學經典形象范進放在新時代的今天,通過他在舊社會和新社會的身份的對比,刻畫了一個遵紀守法、正直無私、為人民服務的官員形象。具有濃厚的時代意義,立意深遠,有強烈的感染力。
2016年四川省綿陽市一考生寫的《那件小事真不小》,文章敘述了一只小鳥意外傷亡的故事,小作者以悲天憫人、眾生平等的博大胸懷,對這件事進行了自省,并由此聯想到社會上那些對弱者視而不見、冷漠麻木的現象,并進行了抨擊,發人深思,催人警醒。
四、用逆向思維法來立意
所謂逆向思維指的是不同于習慣和常規的思維,即思考和解決一個問題不是從習慣的正面入手,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倒過來想”。這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極可寶貴的思維品質。
2015年河北省一考生寫的《這次,我沒有堅持》,曹操在人們眼里多是“奸臣”“梟雄”的負面形象,連戲劇中曹操的臉譜都是白色的,象征“奸詐”。本文一反常態,寫出了曹操心懷大志的積極人生觀,還寫出了曹操對妻子溫柔寬容的一面,作者觀點新穎,給人啟示。2015年四川省綿陽市一考生寫的《勞動的顏色》,文章的立意別具匠心,考生寫自己被言情小說中的“美”所折服。而大人們活得太真實,以至于太累,太苦,看不到希望。將孩子們的快樂與大人們的苦累對比,揭示出人生哲理。2015年江西省一考生寫的《丟》,文章大膽立意,別具匠心。文章針對我們認同的“堅持就是勝利”的觀點而提出了不同看法,從三個方面對“丟棄”作了全新的闡釋,讓我們明白,其實“丟棄”有時候也是成功的一條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