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資助是一項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關脫貧攻堅,事關社會公平。2018年秋季以來,針對學生資助工作涉及學生多、調查核實難、社會關注度高的新特點,全南縣在落實學生資助政策中,結合實際,積極創新,探索出了一套比較成熟、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232”工作機制,“2”即“雙線申報”,“3”即“三方審核”,“2”即“雙線告知”,實現了符合資助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資助精準落實,確保了“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雙線申報”準確摸清學生底數
如何準確摸清學生底數,是做好學生資助工作的基礎。采取“雙線申報”的方法可讓摸底數據更加全面,且有可比對性,一方面由各鄉鎮通知幫扶干部對自己幫扶的貧困戶家庭學生就學情況進行摸底,并建立縣內縣外、市外省外學生臺帳,由鄉鎮匯總后統一報到縣資助中心;另一方面各級學校通知班主任摸清本班貧困戶就讀學生情況,同樣建立縣內縣外、市外省外學生臺帳,報到縣資助中心。學校根據下發的數據庫進行比對,縣資助中心根據鄉鎮和學校申報的學生臺帳進行再次比對,比對出貧困戶學生數、銀行開戶名和開戶帳號等。如某鎮某村上報學生臺帳中貧困戶家庭就學學生數與某學校上報的貧困戶家庭就學學生數不一致,縣資助中心再通過電話與貧困戶家庭聯系“比對”核查,最終確定貧困家庭就學學生數。
“三方審核”嚴把數據質量關口
“雙線申報”形成貧困家庭就學學生匯總數據后,由縣教科體局牽頭,會同縣扶貧辦、縣財政局三方對匯總數據進行審核,縣教科體局重點對本縣戶籍貧困戶子女在市外省外學校就讀是否享受資助進行核實,縣扶貧辦重點將“雙線申報”匯總數據與全縣貧困人口數據進行比對,縣財政局重點將“雙線申報”匯總數據與歷年補助學生信息進行比對,對不一致或存有疑點的名單進行實地調查核實后,再形成補助資金發放臺賬。
對本縣戶籍貧困戶子女在市外省外學校就讀是否享受資助進行核實時,一方面由鄉鎮組織幫扶干部入戶核實是否在就學地享受資助,通知學生提供證明材料(就學地學校蓋章確認);另一方面由縣教科體局發公函到學生就學地確認。如果就學地明確貧困戶學生未享受學生資助,則由本縣進行學生資助。通過以上措施,確保了學生資助不重復、不遺漏。
“雙線告知”確保資助發放到戶
資助金發放到位是學生資助工作最后環節,“雙線告知”是指資助金發放后的15個工作日內,按申報渠道向已享受教育扶貧政策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下發《全南縣教育扶貧享受政策告知書》。由縣教科體局向每戶獲得資助的貧困家庭打印2份《告知書》,一份由幫扶干部送至各村貧困戶家中,《回執》簽字裁剪后留存村委會,一份由縣教科體局組織教師分發至貧困戶家中,《回執》簽字裁剪后留存學校。受資助貧困戶可以根據告知書到銀行查詢,如資助金未到賬則應向幫扶干部或學校反饋,按資助流程進行倒查,如資助金到賬,也應向幫扶干部或學校反饋,并提供“一卡通”賬號流水或復印存折到賬流水,附在發放匯總表后備查,同時結對幫扶干部做好學生受資助情況登記。
實施學生資助“232”工作機制以來,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資助工作準確率逐期提高,補發率逐學期下降,實現了精準落實全覆蓋的目標。2018年秋季發放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就讀資助1954人次,191.86萬元,補發率3.3%;2019年春季發放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就讀資助1835人次,145.63萬元,補發率下降0.6%,2019年秋季發放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就讀資助3469人次,236.39萬元,補發率下降至0,準確率達到100%。
作者簡介:李兆偉,全南縣扶貧辦公室。
責任編輯: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