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華
由于地處農村,筆者所在學校的學生中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女占絕大部分,加上家庭的文化氛圍不濃、家長的教育意識不強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不少學生的道德品質以及行為習慣較差,急需一個平臺或一個抓手進行全方位的矯正。為此,我們遵循學生成長、認知規律,不斷豐富學校德育工作內涵,創新德育綜合評價體系,開辦“和美銀行”,打造學校德育升級版。
健全組織,建章立制
組織機構 學校建立了以研究組成員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和美銀行”組織機構,并實現了良性循環。“和美銀行”設總行1個,分行24個,總部設在學校德育處,以班級為單位設置分行。總行設行長1名、副行長2名;分行設行長1名,副行長2名,儲蓄員4名,制訂相應制度,明確規定行長、分行長等職責、任務。
建立標準 為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同齡人的平等活動中獲得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學校依照銀行運行模式,科學制訂了相應的存、取、貸的管理規范及標準,打造“和美銀行”升級版。按“仁、義、誠、敬、孝”五個類別上榜,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不同學生的特點,制定儲蓄標準,學生在任何一個類別中產生美德善行的行為,均存放在儲蓄本中,真正體現合理公平公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落實到學習生活的過程中。
家校合力,強化管理
“和美銀行”的運行,應當在校內與校外、學校與家庭之間形成合力。學生在學校的美德善行由學校、教師負責記錄,在家庭的美德善行由家長負責登記,確保活動的真實性。當然,“和美銀行”存款到一定的數額時,可以自由支出,換取相應等級的證書和物品,同時前面的數據自動清零。例如,學生通過儲蓄美德善行,獲得相應的獎章,可以任意兌換獎品,同時前面儲蓄的獎章自動清零。當然,有悖于好學生、好子女、好公民標準且造成嚴重影響而被學校處分的,當年一律不得參評;亂扔果皮紙屑、打架斗毆、頂撞老師家長、損壞公物、未經他人允許私拿他人物品等行為,都要從“和美銀行”存折中支出。
“和美銀行”,不僅可以存、取,還可以貸。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一些“貧困戶”,即在家在校表現平平,長時間不能獲得印章或者說獲得印章次數較少,很難得到相應的獎勵。為調動這些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美銀行”允許學生向銀行貸款,以滿足其需求。當然,貸款需由本人向分行提出申請,報總行審批同意,要有擔保人和相應物品抵押,待貸款還清后退回抵押物品。如不能及時還款,將由擔保人負責,同時將貸款人列為銀行“黑名單”,今后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貸款”。
搭建平臺,創新活動
課堂引路 為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學校從課堂入手,利用班會、晨會上善行課。從貼近學生生活的倫理道德入手,選取孝敬、尊師、仁愛、守法、誠信等作為德育主題,幫助學生提高道德認知,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各個主題的內涵。課堂透過古今中外優秀人物的行為典范,配合老師的身教和實踐體會,采取講故事、做游戲、表演、討論等方式,營造真實、親切、富有感染力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認知,激發學生情感,指導學生行為。
活動牽線 在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基礎上,“和美銀行”通過精心策劃,給每個學生都創造更多的儲蓄機會,號召每一位學生積極參與,以激勵他們不斷向前。例如,利用國慶節契機,針對一些能力較強的學生,學校開展書畫展、歌詠比賽、“傳承經典”詩歌朗誦、小小百家講壇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鼓舞他們刻苦學習、奮發向上,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針對一些調皮的學生,開展“記得住的鄉愁”系列實踐活動,如“收獲季,體驗采摘之樂”實踐活動、“可愛的家鄉”攝影大賽、騎行游學活動,感受家鄉變化,留住鄉愁記憶,讓孩子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針對儲蓄“貧困”學生,開展“感恩的心”敬老愛老活動、“中秋——關愛留守學生”“奉獻一份愛心”捐款活動等,引領學生們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點一滴,傳承中華美德,儲蓄美德善行,內化道德品質。
培育典型 一是按照儲戶的儲蓄情況,每個分行每周評出“周美德少年”2名,在班級榮譽榜上張榜表揚。二是每月第一個工作日,每個分行按總行規定上報月度班級“和美少年”銀獎獲得者,總行每月公布“和美少年”銀獎獲得者排行榜,并發喜報告之家長。三是總行在學期結束時,評出“文明班級”“優秀班主任”“十佳美德少年”“和美少年”,學校將依據班級考核細則給予加分。同時,各分行的整體表現也是優秀集體的評比依據。
結束語
“和美銀行”的開設和實施,為家庭的幸福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家長對孩子的變化相當高興,在召開家長會、教師家訪和來電來訪的時候,紛紛給予高度的評價。許多家長反映:“我的孩子在家里會做家務了”“我生日那天,我的孩子寫了一封信給我,我沒想到我的孩子這么懂事”“我的孩子回家會主動和我聊天了”等。自“和美銀行”開設以來,學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上級教育部門的認可和本地群眾的廣泛贊譽。用家長的話來說:“身邊有這么一所令家長放心滿意的學校,何必要舍近求遠呢?”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康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