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深度學習是一門淺層學習的科學,是一種基于理解的學習,強調學習者,會一些認知結構會批判性地學習新思想和知識并將其融合轉向實際情況以支持決策和解決問題?;谝陨蠈ι疃葘W習的觀點,本文對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中學習者學習效率和效果不佳的共性問題進行了反思。
關鍵詞 深度學習;傳授論;信息化
近年來,一些職業院校的信息化建設已進入發展和應用相對緩慢的瓶頸時期。 最明顯的問題是信息硬件的改進并沒有實質性地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和效果。 深度學習理論,在目標水平、思維能力、學習行為和認知結果上,對于職業院校進行深入的信息化教學,發展理論指導意義。
1何為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是一門淺層學習的科學,是一種基于理解的學習,強調學習者,會一些認知結構會批判性地學習新思想和知識并將其融合轉向實際情況以支持決策和解決問題。深度學習強調學習過程中的反思和學習高度參與學習行為的情感和注重高行為的元認知投資于關注認知成果概念變化的復雜變化 認知結構的形成。 通常,深度學習是主動學習[1]。
2深度學習對信息化教學的要求
2.1 學習環境營造
傳統教學的主要弊端在于教師在教學 中固守知識的“傳授論”,試圖將知識進行抽象,然后以他們認為最便捷的方式“傳遞”, 從而將存在于知識應用情境中的不確定性和可變性特征過濾掉了,導致學生知識習得的淺層化。
深度學習強調高階思維,深度理解和元認知對于知識等,您需要在學習環境的設置中考慮上下文強調變化,誠實,豐富和學習經驗。問老師對學習活動性質的深刻理解通過同伴發起的對話從內容使用者轉變為內容創建者角色的概念。提防建立學習平臺通過移動設計和用戶體驗,獲得簡單的Web內容低調的操作(例如復制)正逐漸轉移到內容創建和制作,改變知識的方向。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目標被打破零散的學習轉移到關聯學習,然后進行小組協作建立知識以發展先進的思維能力。
2.2 學習內容選取
事實知識和原理知識的單調和重復性再現解決不同情況下的問題的知識,知識的提供決不能止于事實的知識水平。為了引導學習者完成至少兩到三個學習步驟,相同的知識點或問題必須分步進行了解和理解。換句話說,對于深度學習介紹知識時,請考慮各種類型和級別從淺到深,從簡單到復雜,依次排列事實和概念問題,技能,原則和其他解決問題的知識增加并鼓勵學習者利用他們現有的經驗來完成和支持學習任務指導復雜和非結構化問題的設計。
2.3 學習過程設計
深層學習過程是深層學習結果的關鍵。深層學習流程有兩個特點。首先,從明確的行動觀點出發,一個是學習者的努力和持續時間,也就是對較高的學習行動的投資,另一個是高次思考能力通過復雜的交互活動形成。一般來說,問題解決、知識傳達和應用、批判思考和說明是促進深層學習的復雜活動,單純的應答或評論、基本的說明和獨立的發言是單純的活動和淺的學習。分類。
從內部認知過程的角度出發,學習者必須具有高度的認知性。學習者必須結合舊的概念和新概念,與自己的概念系統和科學概念系統進行對話。在這個階段,學習者常常受到原始概念對生命和誤解的影響,產生固定思考、固定功能和認知沖突。認知的對立被適當地引導的話,概念的變化發生??傊?,有意義的學習被進行;不被適當地引導,神話的概念出現。
2.4 學習結果考量
從認知的角度看,深度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在生命觀和科學觀之間建立一種聯系,它足以改變科學觀。因此,概念變化是形成意向語義學習的內在機制,學習的目標應該是概念的轉化和發展(高文,2010)。而在深度學習層面的行為和能力方面,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是最終的終極目標,它可以用來衡量問題解決、推理、判斷和決策等深度學習的結果。有研究發現,學習者的認知結構先于學習者,后者有三種變化,即“輪軸”(徑向)、“鏈條”和“網絡”。
2.5 學習情感體驗
深度學習強調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愉快情感體驗的本質是學習過程中伴隨的積極情感投入和學習結果層面的情感內化、積累和升華。首先是學習者在個體層面上的情感體驗。學習是一種探索。隨著過程層面的自我審視和元認知,學習者逐漸從“個人世界”中的個體認知轉向“共享世界”中的群體意義建構。這個階段是學習者的情感積累階段。當自我概念與科學概念因認知沖突而產生概念互動時,學習者的情感體驗內化,最終實現真正的升華。學習者需要體驗、積累、升華和內化情感,才能達到最終的情感目的。在學習過程中,伴隨著情感體驗。如果學生有積極的情緒,就容易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
3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的改革策略
基于以上對深度學習的觀點,本文對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中學習者學習效率和效果不佳的共性問題進行了反思。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職業院校的信息化學習資源大多來源于教學資源的轉化,產品定位于教師的“教學”,導致學習者的學習體驗較差;二是,當前的學習資源著眼于學習內容淺薄的知識,目的是改變職業院校學生不盡如人意的學習習慣。因此,更加重視學習行為的發生,難以有效地促進學生進行反思、知識轉移和應用,建立對整個問題的認識,實現深度學習。
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教師不僅要注重前兩個層次,還要注重學習者高層次思維能力的培養。職業教育的學習內容包括理論,更強調實踐與應用,理論與實踐往往難以分離。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除了學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的目標如工具選擇和操作過程外,更高層次的目標如“能夠分析客戶需求”,還應涉及“創造性地解決設計和操作問題”和“以最有效、最實際的方式完成任務”,以引導學生從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角度建立基本知識,以及技能促進深度學習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通知:教技〔2012〕5號[ED/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892/201203/133322.html,2012-03-30.
作者簡介
張巖國,男,山東濱州人;畢業院校:河北師范大學,專業:應用電子技術與教育,學歷:大學本科,高級講師,現就職單位:廊坊市高級技工學校,研究方向:電氣自動化控制,機電一體化技術,電子與通信系統,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