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安
(江門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 廣東 江門 529000)
幽門螺桿菌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比較高,是在人類的胃中唯一生存的微生物,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會滋生消化道潰瘍、胃炎等,最嚴重的是胃癌。幽門螺桿菌是在胃里面生存的細菌,也是當前唯一發現的在胃酸環境下滋生的細菌,其會對胃黏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可能會誘發胃潰瘍、胃炎甚至與胃黏膜相關的淋巴瘤[1]。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所分泌的過氧化物歧化酶有自我保護功能,尿素酶通過水解可以形成氨云保護層抵御胃酸,這無形中是為治療增加了難度。幽門螺桿菌會對上皮細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從而造成慢性胃炎、胃癌等疾病,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吸煙、飲酒等,會加重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幾率。幽門螺桿菌的數量決定著炎性細胞的數量,如果幽門螺桿菌感染嚴重,會誘發相關炎癥,損傷消化道上皮組織,因此,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有效的預防非常有必要。通過研究88 例消化內科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現狀,探究其與胃腸疾病的相關性。現作如下報道。
選取我院2016 年5 月—2018 年4 月消化內科患者140 例,男性94 例,女性46 例,年齡25 ~80 歲,其中有88 例患者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納入標準:(1)胃粘膜組織實施尿素酶測定、幽門螺桿菌培養,本研究中應用C-13 呼氣試驗檢測幽門螺桿菌,如果檢測值大于4 則證實為陽性,反之則為陰性[2];(2)所有患者均為初次就診;(3)檢測前一個月內無使用抗生素及抑制胃酸分泌藥物;(4)資料完整,患者均為自愿參加。排除標準:(1)精神異常、語言障礙;(2)心肺腎臟功能出現嚴重異常;(3)有過消化道手術史;(4)妊娠、哺乳女性。本次研究經過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根據臨床試驗的設計要求,設計《關于消化內科幽門螺桿菌感染分析與胃腸疾病相關性觀察表》,并安排工作人員盡快完成此表,觀察表中內容包括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齡、既往病史及職業等,對于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的年齡、發病原因、個人生活習慣、腸胃疾病等都要進行仔細篩查。對納入標準、診斷標準、剔出標準等進行嚴格控制,保證病例資料的可靠性。使用C-13呼氣試驗檢測進行診斷,將所有的診斷記錄與觀察表信息輸入電腦,保證錄入數據的準確性。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選取的140 例胃腸疾病患者中,共有88 例患者發現幽門螺桿菌陽性,陽性率為62.86%。單因素分析結果如表1 所示,從事職業、吸煙、飲酒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危險因素(P <0.05),見表1。
表1 消化內科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因素及陽性率
根據logistic 回歸模型結果得出:吸煙、年齡、飲酒、職業、文化程度及胃腸疾病等是消化內科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P <0.05),見表2。
表2 消化內科患者幽門螺桿菌因素logistic 回歸模型分析
結果顯示,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以及復合型潰瘍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反流性食管炎陽性率明顯比其他胃腸疾病要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幽門螺桿菌是在臨床上具有極高感染率的病原菌,其能侵入胃粘膜組織繼而誘發非典型炎癥反應,其菌株數量直接決定著炎性細胞的數量。同時,幽門螺桿菌在胃粘膜上皮細胞的合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借助免疫系統殺死其他菌群,并起到自我保護的作用,因此幽門螺桿菌感染越嚴重,其炎性反應也就越嚴重。這會對患者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并且治療后的復發率比較高[3]。因此要對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現狀進行系統分析,對幽門螺桿菌與胃腸疾病的相關性進行探究,減少感染率等。伴隨年齡的不斷增長,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不斷上升,這主要與其機體免疫力下降有關,但在70 歲以后其感染率呈下降趨勢,這可能與老年人生活規律、口服抗菌藥物增多有關聯。文化程度越高,其經濟條件也相對越好,這說明文化程度等與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成反比。此外,吸煙飲酒等不良習慣會導致血管收縮,直接影響胃粘膜細胞的修復能力,并分泌大量胃酸,所以,長期吸煙及飲酒者,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與胃腸疾病的出現具有重要關聯,比如幽門螺桿菌會導致胃泌素及生長抑素之間的失衡,分泌大量胃酸,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毒素,導致胃粘膜損傷[4]。與之相反的是,在胃腸炎癥產生后,削減了黏膜的防御能力,增加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幾率,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當前,相關研究表明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者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幽門螺桿菌感染,這說明其間有重要關聯,同時幽門螺桿菌分泌出來的毒素會誘發胃黏膜癌變的產生[5]。由此可見,幽門螺桿菌與胃腸道疾病有相關性,但是其機理有待深入研究。
本研究表明,吸煙、年齡、飲酒、職業及胃腸疾病等是消化內科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中老年人吸煙飲酒是誘發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危險因素。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以及復合型潰瘍的感染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反流性食管炎陽性率明顯比其他胃腸疾病要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因此,對消化內科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現狀進行分析,加強健康宣傳,改善自身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環境,能削減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可能。十二指潰瘍、胃潰瘍以及復合型潰瘍的感染幾率高于其他類型的胃腸疾病,說明幽門螺桿菌是造成胃腸發生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強對幽門螺桿菌的檢測,減少胃腸疾病的發生幾率。針對患有胃潰瘍的患者來講,要及時采取治療,可以抑制并根除胃潰瘍并發癥的發生。
表3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腸疾病分布及陽性率(%)
綜上所述,通過對本區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為62.86%,說明大多數胃腸疾病患者可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而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患者年齡、職業和生活習慣有關。因此,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是預防胃腸疾病的重要舉措,對預防胃腸疾病的出現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