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康復一科 廣東 廣州 510000)
中風為臨床中十分常見的疾病,多數患者中風后常常發生睡眠障礙,為一種常見的并發癥,容易導致患者二次發生中風,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導致身心疾病發生,睡眠障礙為中風常見的并發癥,該疾病容易加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病情,導致中風復發,而實施針灸治療后,具有無毒副作用、操作簡便等特點,取得顯著的治療效果[1]。因此,本次研究對針灸治療效果進行分析,見下文。
選取2018 年1 月—2020 年3 月中風后睡眠障礙患者70例作為本文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中風診斷標準[2],經過MRI 或者頭顱C T 證實,均為初次中風,②既往無睡眠障礙。排除標準:①其他嚴重疾病患者,②免疫功能紊亂。觀察組:男20 例、女15 例;年齡50 歲~79 歲,35 例患者平均年齡(65.21±1.27)歲。對照組:男21 例、女14例;年齡51 歲~79 歲,35 例患者平均年齡(65.11±1.27)歲。一般資料兩組中風后睡眠障礙患者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方式。
給予患者采用艾司唑侖片,每日一次、每次兩片,患者在睡前服用,4 周作為一個治療周期,患者均治療一個周期。
觀察組實施:針灸治療方式。
以神門、三陰交、耳穴神門、四神聰、神庭作為主穴,配穴為太溪、內關、太沖,對患者采用平補平瀉方式針刺,每日一次、每次留針25 分鐘~30 分鐘,患者連續治療6 天后停止一天,4 周作為一個治療周期,患者均治療一個周期[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神經功能評分、總有效率、IL-6、IL-1β 水平、DA(多巴胺)、5-HT(5-羥色胺)水平比較。
數據采用SPSS27.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治療后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s,分)

表1 治療后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觀察組 35 12.81±2.61對照組 35 14.32±2.81 t-6.2714 P-0.0000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所示。

表2 分析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例)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分析不良反應發生率(例)
觀察組IL-6、IL-1β 水平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4。
表4 分析IL-6、IL-1β 水平(±s,pg/ml)

表4 分析IL-6、IL-1β 水平(±s,pg/ml)
組別 例數 IL-6 IL-1β觀察組 35 5.21±0.17 315.21±65.11對照組 35 7.29±1.23 466.17±72.16 t-4.2714 29.4517 P-0.0000 0.0000
觀察組DA、5-HT 水平與對照組具有顯著差異(P <0.05),見表5。
表5 分析兩組的DA、5-HT 水平(±s,ng/ML)

表5 分析兩組的DA、5-HT 水平(±s,ng/ML)
組別 例數 DA 5-HT觀察組 35 77.51±10.31 130.21±27.11對照組 35 98.81±12.41 107.21±20.61 t-12.4517 16.2714 P-0.0000 0.0000
據相關研究顯示,在中風后,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礙,睡眠障礙為中風常見的并發癥,該疾病容易加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病情,導致中風復發,多數患者伴有睡眠周期紊亂、失眠等癥狀,而入睡后存在自語、興奮躁動等情況[4],若未及時對患者治療,不僅容易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影響,還容易損傷人體神經功能,實施針灸治療后,取得顯著效果,具有無毒副作用、操作簡便等效果,與常規藥物治療相比,具有多種優勢[5]。
通過分析后,發現睡眠障礙和人體腦結構具有密切相關性,中風容易減緩血流速度、降低大腦血流量,從而導致人體中樞神經遞質失調,而實施一項治療方式較為較為重要。通過采用針灸治療后,取得顯著治療效果,具有多項功效:(1)腦血流動力學:能改善人體腦血流動力學,對睡眠-覺醒等腦組織產生修復或者保護作用,還能減輕睡眠時受到的影響,能改善血供異常情況,降低人體血漿血供內皮素含量,擴張血管,從而改善微循環,同時還能對NO/ET、TXA2/PGI2 水平進行調整,改善血供舒縮功能,使人體腦血流量增加,改善患者腦組織能量代謝[6-9],(2)調節細胞因子:通過采用針灸,能對中風后免疫細胞因子異常進行改善,通過針刺患者穴位,能顯著降低炎性細胞因子IL-6、IL-1β 水平,改善患者神經功能,(3)神經遞質異常:中風后患者腦組織單胺類神經遞質容易紊亂,例如DA、NE、5-HT 等,不僅容易導致腦代謝循環功能障礙,還容易導致細胞受損,DA、NE、5-HT 是與睡眠-覺醒相關的神經遞質,代謝紊亂是引起睡眠障礙的相關機制,5-HT 降低和疾病具有密切相關,而實施針刺治療,能改善上述情況,改善患者單胺類神經遞質代謝紊亂情況,能對腦缺血再灌注過程中紊亂情況進行調節[10-11]。
經研究表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總有效率、IL-6、IL-1β 水平、DA、5-HT 水平優于對照組(P <0.05)。
綜上所述,通過對中風后睡眠障礙患者實施針灸治療,取得顯著的治療效果,能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值得在臨床中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