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虹
山東省龍口市人民醫院眼科,山東龍口 265700
斜視是眼部疾病中的一種, 屬于眼外肌疾病所導致的雙眼視功能異常。 斜視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正常視覺功能,同時斜視患者還可伴隨不同程度的屈光參差、弱視等病癥表現[1]。 臨床中針對斜視可采用手術治療與非手術治療兩種治療手段, 該次研究中所關注的采用手術治療的患者[2]。 以往有學者在其研究中指出,在斜視的治療中可結合患者的疾病類型以及病情程度等選擇不同的手術方案[3]。 而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對于斜視的手術治療也從傳統常規手術發展成為顯微鏡下手術, 在操作上也存在著水平直肌移位與外直肌單純后徙等多種選擇[4]。 研究中以2010 年1 月—2018 年12 月期間在該院接受不同手術治療的100 例斜視患者為例, 經由一系列對比調查,分析水平直肌移位術治療斜視的臨床效果,旨在為此種手術方法的臨床應用提供相關參考,現報道如下。
抽取出在院內接受手術治療的斜視患者50 例做對比研究,依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組,其中50 例外直肌單純后徙治療患者為對照組,另外50 例水平直肌移位術治療患者為觀察組。對照組:男30 例,40 眼,女20 例,20 眼;年齡19~40 歲,平均年齡(30.26±3.48)歲。觀察組:男32 例,45 眼,女18 例,18 眼;年齡20~40 歲,平均年齡(29.68±3.07)歲。 納入標準:均自愿接受手術治療;調查前獲取到患者及倫理委員會同意;符合斜視臨床診斷標準。 排除標準:存在手術禁忌證者;臨床資料不全者。 經統計學分析證實,兩組患者之間并不存在年齡與性別上的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做對比研究。
對照組:應用Parks 切口,常規分離結膜下組織,筋膜囊與節制韌帶等組織,鉤取內外直肌,用6/0 可吸收縫線做直肌上下邊緣雙套環縫線,縮短或后徙內外直肌。觀察組:水平直肌移位術,具體如下。
①外直肌肉、 內直肌肌止端垂直方向移位數治療AV 類型斜視, 針對伴隨雙上斜肌亢進的A 型外斜視或內斜視,單純實施水平直肌垂直移位術。未選擇雙上斜肌斷腱術,將外直肌后徙聯合向下移位矯正A 型外斜視。 肌肉移位距離為二分之一肌腱寬度。 做直肌移位操作過程中,應用角膜緣切口,測量后徙與移位距離時均從角膜緣開始[5]。
②實施外直肌與內直肌肌止端垂直方向移位術治療垂直性斜視。 同一只眼鏡上水平直肌的肌止端同時向下移位降低眼球位置,同時聯合直肌后徙或是切除術[6]。
③水平直肌肌腱完全移位到上直肌肌止端兩側。 在麻痹眼上,優先做牽拉試驗證實下直肌無痙攣時,分別將內直肌與外直肌上段縫線固定到上直肌肌止端, 下段縫線固定位置比上段縫線更接近角膜緣[7]。
①時間與出血量: 對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 手術時間、每條肌肉手術時間進行統計;②臨床療效: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統計,具體評估為治愈、顯效、有效、無效;③雙眼恢復情況: 對兩組患者術后雙眼情況進行統計;④雙眼融合情況:對兩組患者術后雙眼融合情況進行統計;⑤眼位回退:對兩組患者眼位回退情況進行統計。
采用SPSS 17.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手術時間等指標上對比,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為(5.68±1.02)mL,明顯小于對照組的(8.26±2.06)mL,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與每條肌肉手術時間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與出血量對比結果(±s)Table 1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time and bleeding volum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與出血量對比結果(±s)Table 1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time and bleeding volum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組別 術中出血(mL) 手術時間(min) 每條肌肉手術時間(min)觀察組(n=50)對照組(n=50)χ2 值P 值5.68±1.02 8.26±2.06 8.526 0.028 35.06±5.04 34.05±4.15 2.626 0.125 14.52±0.26 13.62±0.26 3.165 0.098
在綜合療效上對比,觀察組50 例均達到有效及以上標準,總有效率為100.00%,對照組中有5 例患者未達到有效標準,總有效率為90.00%,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結果[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在雙眼視力恢復情況上觀察,觀察組45 例恢復雙眼視力,4 例患者立體視,1 例患者無同時視,對照組患者22例恢復雙眼視,23 例立體視,5 例患者無同時視,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調查結果顯示, 術前兩組患者雙眼融合功能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 個月之內兩組患者雙眼融合功能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 個月,觀察組患者雙眼融合功能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3 兩組患者雙眼恢復情況對比結果[n(%)]Table 3 Comparison of binocular recovery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表4 兩組患者雙眼融合情況對比結果[n(%)]Table 4 Comparison results of binocular fus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調查結果顯示, 兩組患者在1 月、2 月、3 月眼位回退情況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6 月眼位回退情況對比中, 觀察組出現眼位回退患者顯著少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眼位回退情況對比結果[n(%)]Table 5 Comparison of eye position regress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在滿意度上進行對比, 觀察組總滿意度為100.00%,對照組中有7 例患者表示對治療效果不滿意, 總滿意度為86.00%,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結果[n(%)]Table 6 Comparison of patient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臨床中針對斜視可采用手術治療與非手術治療兩種治療手段, 該次研究中所關注的采用手術治療的患者[8]。在斜視患者治療的手術方面也存在著多種選擇, 還需要結合醫療環境以及患者實際情況做具體設計。 該次研究中所關注的是水平直肌移位術治療斜視的臨床效果[9-10]。以往有學者在其研究中指出[11-13],水平直肌移位術是現代臨床中針對斜視患者治療所采取的比較有效的方式之一,臨床療效較為顯著。 研究中從多個方面進行了綜合分析,首先,在手術時間等指標上對比,觀察組術中出血量為(5.68±1.02)mL,明顯小于對照組的(8.26±2.06)mL,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與每條肌肉手術時間進行對比并無顯著差異。 觀察組50例均達到有效及以上標準,總有效率為100.00%,對照組中有5 例患者未達到有效標準,總有效率為90.00%,組間對比差異顯著。 以往有關學者[4]針對此問題的研究結果顯示出,經不同方案治療,水平直肌移位術治療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00%, 而傳統治療方案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8.00%,組間對比存在顯著差異。 此結果與該次研究結論較為相似。 以上結果從時間與出血量以及臨床療效幾個層面進行了分析, 充分證實了觀察組所采用的手術方案更為安全,且療效確切。 其次,患者恢復情況方面,在雙眼視力恢復情況上觀察,觀察組45 例恢復雙眼視力,4 例患者立體視,1 例患者無同時視,對照組患者22 例恢復雙眼視,23 例立體視,5 例患者無同時視,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調查結果顯示,術前兩組患者雙眼融合功能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 個月之內兩組患者雙眼融合功能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 個月, 觀察組患者雙眼融合功能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證實了,觀察組所采用的手術方式更有助于調節斜視患者的雙眼融合功能,而雙眼融合功能是視覺功能的主要影響因素,由此說明此種手術方案有利于輔助改善患者的視覺功能。 兩組患者在1、2、3 個月眼位回退情況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6 個月眼位回退情況對比中,觀察組出現眼位回退患者顯著少于對照組, 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此結果證實了在觀察組采用的手術方案,能夠有效地避免眼位回退情況的發生, 避免斜視疾病的反復。 最后,在患者評價方面,滿意度上進行對比,觀察組總滿意度為100.00%,對照組中有7 例患者表示對治療效果不滿意,總滿意度為86.00%,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此結果從患者主觀判斷上評價了不同治療方案, 能夠看出觀察組患者對于手術效果以及整個治療過程更為滿意。 出現此結果的原因可能為觀察組整體療效較為顯著,且預后良好,由此提升了患者對于臨床服務的評價。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采取何種手術治療方案,在術后配合適當的康復鍛煉具有其必要價值。 例如可用動物、籠子畫片,促使患者主視眼注視動物畫片,另眼注視籠子畫片。 指導人員將籠子側鏡筒固定在零度,促使患者移動動物側鏡筒,并進入到籠子中,指導人員再次移動鏡筒使動物移出籠子,做反復的出入訓練。
綜上所述,在斜視患者的治療期間,可選擇不同手術方式進行, 而患者斜視類型的不同也應該選擇不同的具體操作方案,該次研究結果證實,與以往臨床手術方式對比,水平直肌移位術可達到相對理想的治療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療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