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軍 孫 智 潘 欣 唐 哲 馬明磊
張家口卷煙廠有限責任公司 河北 張家口075000
安全是企業的基礎,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是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斷地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效率,才能為企業安全生產提供可靠的保障。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是企業通過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全員全過程參與,建立并保持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全面管控生產經營活動各環節的安全生產與職業衛生工作,實現安全健康管理系統化、崗位安全操作行為規范化、設備設施本質安全化、作業環境器具定置化,并持續改進[GB/T 33000—2016,定義3.1]。
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關乎煙草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以及廣大員工生命和財產安全,探討煙草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現階段,我國煙草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中存在諸多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對我國煙草企業的發展產生影響。鑒于這個原因,本文指出當前我國煙草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對應提出對策和建議,以期為我國煙草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提供參考依據。
黨中央國務院、省、市、縣政府都高度重視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對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提出了明確的要求。2010年4月15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安全生產行業標準,標準編號為AQ/T9006—2010,自2010年6月1日起實施。是各行業企業制定安全生產標準、實施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基本要求和核心依據。“十三五”期間國家對各行業的標準修訂數量較“十二五”同期標準修訂數量上升了5%—10%,詳見表1。

表1 “十三五”安全生產標準制修訂指標
從上表得出國家對安全生產工作要求的內容和標準,越來越細、越來越嚴、越來越高。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勢在必行。
2011年煙草行業依據GB/T 33000《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推出《煙草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規范》(YC/T384-2011)。為規范煙草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提供重要依據。2018年《煙草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規范》(YC/T384-2018)重新修訂實施。要求煙草企業采用策劃、實施、檢查、改進的“PDCA”動態循環模式,自主建立并保持標準化的管理體系,通過自我檢查、自我糾正、自我完善,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煙草行業各單位全面貫徹落實《煙草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規范》和《國家煙草專賣局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煙草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積極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自2010年4月《煙草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規范》(YC/T384-2011)正式發布實施以來,煙草行業已有26家單位達到安全標準化一級企業。2018年最新版本修訂實施后,按照最新標準要求,煙草行業尚沒有通過一級安全標準化的企業單位。
3.1 安全管理職責未健全 安全生產責任制是企業崗位責任制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企業中最基本的一項安全制度,也是企業安全生產、勞動保護管理制度的核心。多數企業在構建安全責任體系建設時,存在職責不清晰、流程不完整、多部門交叉管理及協同管理的盲區和遺漏點。職責不清,相互推諉,使安全生產、勞動保護工作無人負責,無法進行,各種事故隱患則會接踵而來。
3.2 執行標準不統一 標準貫徹實施時,存在著標準的橫向不一致現象。通過各省應急管理廳歷年報告顯示,個別企業存在管理制度不統一現象,如各類應急預案缺少統一編制標準;未制定隱患分類標準;未建立企業安全標志、消防設備設施標識和疏散指示標識等使用的統一標準;未建立企業基本安全培訓內容的培訓教材庫等。這些不規范的現象都嚴重地限制了企業標準化的實施,阻礙了企業標準化管理的進程。
3.3 溝通與協調有缺陷 大部分煙草企業組織機構是金字塔型,其優點是:組織結構很嚴謹、員工之間的等級森嚴、各個崗位的分工很明確;由于管理層次多,勢必造成信息傳遞不暢,甚至會出現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失真。橫向溝通受阻,相應安全管理人員、設備管理人員和其他生產(工程)技術人員之間的缺乏溝通與協調,造成安全管理的效能衰減。
3.4 隱患排查治理未閉環 雙重預防機制出臺以來,個別企業存在重視檢查過程,缺少對隱患問題的分類分析和有效性驗證以及未建立安全標準化執行考核機制等的情況。檢查人員檢查后,未組織分析原因,幫助制定針對性的措施,而是將重點放在檢查出了多少現場、發現多少隱患,要求責任單位或部門整改回復即完成了檢查工作。再加上有些檢查人員檢查不出關鍵的問題,這樣使得事故隱患不僅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久而久之,隱患排查流于形式化。
4.1 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厘清層級職責 成立安全管理小組,落實部門領導第一責任人,實行能級管理模式,一層對一層負責;制定崗位安全責任清單,建立領導履職檔案,全員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實現全員按責履職。
4.2 構建安全生產標準體系,統一層級執行標準 建立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作業層四級標準體系,完善規章制度,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規程、較大風險管控措施、危險作業安全規范,保證標準覆蓋重點崗位,形成崗位作業有標準、較大風險重管控、危險作業有程序的多維度制度體系。切實解決標準的缺失、不足、失效、不合規、不一致等問題。
4.3 優化組織機構,完善層級間協調聯動機制 為了防止因層級間執行效能衰減,造成執行力下降以及因溝通協調不足,造成問題無法及時解決整改等問題,重新優化組織機構,變“金字塔型”為“混合型”,削減不必要組織層級,增設組織協調渠道,定期召開問題分級、歸責分析會。最大限度解決執行效能衰減、信息傳遞失真和隱患整改不及時等問題。
4.4 在風險分級防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的基礎上,打造風險、隱患分級管控模式 全員辨識安全風險,根據風險分級標準建立風險管控信息臺賬;利用安全檢查、崗位點檢平臺、問題制平臺反饋的隱患信息,統計、調查、分解、匯總建立隱患排查清單、隱患治理信息臺賬,隱患分一般風險和較大風險,分級制定管控措施。實行動態監控管理,時時監控風險高低的轉化,隱患一般較大轉變(高風險通過有效管控可轉化為低風險,低風險由于技改設備老化操作人員不熟練亦能轉化為高風險;隱患也存在相互轉變的可能),實現分級管控、分級治理、動態監控、及時更新的動態化管控模式。
4.5 細化考核持續改進,完善安全評價考核體系 制定考核標準、規范安全評估辦法、標定考核基礎值、限定考核范圍、制定考核條件,羅列考核大項,將考核由班組、工段、崗位層層分解,逐級落實。由“粗放式”的安全考核模式過渡到“精細化”的考核模式。
通過對上述基礎規范的建設,進一步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有效控制風險、快速隱患排查治理、全面提升人員素養。以網格化管理為載體,夯實安全生產工作基礎,提高本質安全水平,努力實現安全生產監管的網格化、精細化。從而把與安全生產有關的各項工作同個人連結、協調起來,形成一個嚴密高效的安全生產管理標準化規范。
綜上所述,通過厘清層級職責、構建四級標準體系、完善層級間協調聯動機制、打造風險、隱患分級管控模式及細化考核持續改進五項解決對策的推動,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已初步形成基礎管理規范化、現場技術管理標準化的良好局面,企業標準化管理執行程度相較于之前確實有很大的進步,但是仍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項打基礎、立長遠的系統工程,創建安全生產標準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進一步建立閉環管理、螺旋上升、持續改進的標準化改進機制,鼓勵全員參與,強化安全意識、技術操作和應急技能,杜絕“三違”現象,全面筑牢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安全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