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學
貴州省黎平縣肇興鎮初級中學 貴州 黎平557300
黔東南蘊藏著豐富的植物資源,苗侗民族從馬藍、蓼藍、菘藍、木藍等植物中可以提取靛藍色素,主要用于靛染。其實,靛藍還是一種優良的中醫藥,在治療小兒癲癇、口舌生瘡、熱毒、喉痹、發斑等方面有顯著的效果[1]。
王艷[2]從靛藍中提取分離出了十種化合物,并分析了它們的化學成分和結構。李東[3]等人研究了靛藍的陣痛和抗炎藥效,證實靛藍具有一定的陣痛、抗炎的效果。為進一步研究靛藍的化學成分,拓寬靛藍的利用價值,我們以黔東南地區植物馬藍為原料,對其中的多糖、總糖含量進行測定。
2.1 材料、儀器與試劑 材料:馬藍葉(新鮮,采至貴州黎平縣肇興侗寨農戶種植地)。
儀器:FA2004電子分析天平(上海良平儀表有限公司)、UV-255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202-2電熱恒溫干燥箱(上海和呈儀器制造有限公司)、R-200旋轉蒸發儀、SHZ-III型循環水真空泵(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恒溫水浴鍋。
試劑:苯酚、硫酸、乙醇、無水葡萄糖,均為AR級。
2.2 靛藍的提取 從植物馬藍中吸附提取靛藍的方法見參考文獻[4]。用電子分析天平準確稱取5g靛藍粉末,置于圓底燒瓶中,加入蒸餾水100 mL,用加熱套加熱回流提取2小時,趁熱過濾,再重復提取2小時,殘渣用蒸餾水潤洗,將潤洗后的液體和之前回流的液體混合,用旋轉蒸發儀加熱濃縮,將濃縮后的液體轉移到100 mL容量瓶中,稀釋至刻度,即得到靛藍。
2.3 試樣的制備靛藍多糖試樣的制備:在盛有2.0 mL靛藍溶液的試管中,加入10 ml 80%的乙醇,離心30 min后,取底部沉淀轉移到50 mL容量瓶中,加蒸餾水稀釋到刻度線,搖勻使其混合,在精密量取稀釋液1 mL到試管中,加入1 mL水,再向其中加入1 mL 4%的苯酚,搖勻,快速加入7 mL濃硫酸,搖勻,把得到的液體放在在40℃的水浴鍋中保溫30 min,再把保溫后的液體取出,放到冷水浴中,使它冷卻30 min,得到的即為靛藍多糖的試樣。
靛藍總糖試樣的制備:在盛有3.0 mL靛藍溶液的100 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再移取該溶液2.0 mL,慢慢向其中滴入1 mL 4%的苯酚溶液并搖勻,立刻加入7 mL 濃硫酸溶液并搖勻。在40℃的水浴中加熱30 min,然后把它取出來,轉移到零度以下的冰水浴中,冷卻30 min,得到的溶液就是靛藍總糖的試樣。
2.4 測定條件的選擇在盛有2.0 mL蒸餾水的試管中,滴加1 mL 4%的苯酚溶液,立刻加入7 mL濃硫酸,震蕩之后放入40℃的恒溫水浴鍋中,加熱30 min后移至冰水浴中,冷卻30 min后取出,即得對照液。取該試液適量,測定440n m~510n m 范圍內的吸光度。
2.5 標準曲線的繪制 將無水葡萄糖在105℃下烘干至恒重,準確稱取樣品50.0 mg于100 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溶解,并稀釋至刻度。分別移取葡萄糖溶液0.0 mL、1.0 mL、1.5 mL、2.0 mL、2.5 mL、3.0 mL于50 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并搖勻,配制成不同濃度梯度的溶液。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定各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長處的吸光度,測定前按2.4 操作,加入苯酚溶液和濃硫酸。以濃度c對吸光度A作圖,繪制靛藍溶液標準曲線。
2.6 試樣中糖含量的測定按2.5 操作,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多糖試樣和總糖試樣在最大吸收波長處的吸光度。
3.1 最大吸收波長的確定表1給出了按2.4 操作,對照液在440n m~510n m 范圍內的吸光度值。

表1 波長與吸光度的關系表
由表中可以看出,在440nm-510nm 波長范圍內,吸收度隨著波長的變化關系呈拋物線,在波長為490n m處取得極大值,因此選取490n m為測定的最大吸收波長。
3.2 葡萄糖溶液標準曲線的繪制根據2.5 的實驗結果,以吸光度A為縱坐標,以葡萄糖溶液濃度c為橫坐標作圖,得到葡萄糖溶液的標準曲線見圖1。

圖1 葡萄糖溶液標準曲線
3.3 多糖和總糖的測定 表2為試樣中多糖和總糖的測定結果。每個試樣做3次平行實驗,取平均值。

表2 靛藍中總糖和多糖含量測定結果(n=3,%)
(1)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成功地測定了靛藍中多糖和總糖含量,操作簡便、靈敏度高、重現性較好;
(2)水浴加熱時間、冰水浴時間是影響測定結果準確性的重要因素;
(3)n=3,植物馬藍中總糖含量為67.82%,多糖含量為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