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嘗試建構科學課堂的評價定制五環結構,即集體商討——形成框架——個人加減——實踐反思——完善評價。從當前學生的實際與當今STEAM教育形勢出發,結合陶行知教育的一些教育主張,實施評價過程化、評價真實化、評價公平化,使科學課堂評價更符合科學學科教育教學的規律,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更好地對自己負責,更好地發展自己。
關鍵詞:三力理論;定制評價;多元智能;評價五環
隨著STEAM教育實施跨學科授課,小學科學教育領域的發展實現STEAM“大科學”領域的大范圍綜合與跨學科,廣大的科學老師在貫徹落實《科學課程標準》時對于“課堂評價”的實施產生了困惑“新理念下評價怎樣實施”,“如何發揮評價的最大作用?”“如何實現多元、全面、全程的評價目標?”已越來越成為科學課程實施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當今是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小學生接觸平板、手機、電話手表等電子產品很頻繁,接受各種各樣的信息十分便利,他們的心智發展越來越成熟,對教師評價的要求也有所改變。據調查結果顯示:99.8%的學生表示十分在意教師的評價;23.5%的學生認為當前課堂評價適合自己的學習行為;46.7%的學生覺得教師的評價淺薄、敷衍自己;57.3%的學生表示教師評價手段單一,評價不明確,期待改進課堂評價。可見,當前課堂評價已遠不能滿足信息時代的發展與學生心智發展。
定制科學課堂評價符合學生發展的需求。定制評價的內容有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方法三方面,通過集體商討——形成框架——個人加減——實踐反思——完善評價五個環節來落實。五環結構在教學應用中可以循序推進,也可以按照教材需求截取對應環節開展評價。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貫穿陶研思想,通過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方法多元化來實施評價的定制,下面結合陶行知先生的三力論進行詳細闡述。
一、?以生活力為基礎,促定制內容多元化
陶先生曾對教師說過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定制評價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性,關注每個學生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真正做到因人而異,人人都有基本目標,努力目標和期待目標,有些孩子一上實驗課就沒有辦法安靜下來,他們不時會發出一些聲音,做出動作來引起大家的注意,影響課堂教學正常進行,教師可以制定基本課堂評價標價。
當學生在課堂紀律上有一定保證,他是能夠學到一些知識的,課后這位孩子拿著評價本來找我時,我給他打滿分時候,再檢測一些基本的課內知識,在表格下方注明下次達到的努力目標,若未達到四種水平則在表格下方用問號指出并提出建議,當達到四種水平則在表格下方提出期待目標。慢慢地當學生達到期待目標時,離他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就不遠了。
陶行知提出:“教育應當培植生活力,使學生向上長.”我們的科學課應回歸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讓他們在學習中成長.有些孩子的知識儲備量大,對物理,化學等知識了解較多,我們所教學內容未能滿足其所學,我發揮其所能,讓他做好科學學習筆記,從學習筆記的思維碰撞點中反思錯誤所在,培養了學生的問題習慣意識,激發學生對所學學科的學習興趣,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評價點撥是對孩子是極大的激勵和鞭策。久而久之,學生自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以自動力為引導,促定制主體多元化
陶行知先生在《普及社會教育》一文中提出:自動是大眾自己干,小孩自己干,自動教育是教大眾自己干,教小孩自己干,不是替代大眾,小孩干.〞明確指出自動是自覺的行動,而不是自發的行動.教育孩子的生命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新課程對傳統測試與評價模式提出了挑戰.定制評價強調參與互動,將自評與他評相結合,教師、同學、自己、家長、社會等都參與其中,運用肯定和獎勵的評價方法,采取現代化評價手段進行適當的競爭方法,設置一些簡單易用的課堂表現評價工具。例如:在課堂平臺上導入學生名單,設置好評價指標和獎品兌換機制,在課堂最后兩分鐘進行小組、班級公開評價,開通家長端,每日推送評價信息,讓家長明了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并根據平時的評價數據,自動生成班級學生個人報告單、成長手冊評語,具體如下:①關注微信公眾號“定制課堂”,申請開通賬號;②打開瀏覽器登錄“定制課堂”平臺,添加班級、學生指標和獎品信息;③進入“定制課堂”入口,選擇學生給予相應的評價;④進入“定制獎勵”入口,選擇學生兌換相應獎品;⑤進入“查看動態”入口,查看班級與學生個人,點評價激勵數據,可直接下載報告學生成長手冊評語;⑥開通家長端,家長留言發送對孩子學習的簡單交流語或一段評語,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校表現,實現家校良性互動。
自我評價嘗試應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一個把學生現在與過去的自己進行垂直比較和與他人進行橫向比較的資料庫,這個資料庫包含學生學業成就、智能、態度、個性、興趣、愛好等多方面情況的綜合性資料體驗。可供學生自己、同學、老師、家長等隨時查閱。本人在科學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學習評價機會,豐富學生自主學習評價形式,例如設計科學活動自評表。
今天課堂上最令我興奮的一件事是_______?,
有待改進的一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
這樣的評價使所有學生都參與活動,并包涵學生的所有方面,有利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自我調控、自我反思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而自我修正、自我完善,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以創造力為關鍵,促定制方法多樣化
當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識能力的差異性和學生思維空前活躍,教師對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預設性大大減弱,而大大增加了課堂教學的隨機性和偶然性,課堂中要求我們對學生學習、行為、言語、活動等做出立即反應,幫助學生調整控制后繼學習行為,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例如:《拱形的力量》學習中,指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過程,陶先生曾說過“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會思考,會創造的人.”在期間提問學生“既然我們知道紙拱受力變形的原因,你有什么辦法使紙拱不容易變形,能承受更大壓力?”學生提出用書本抵住拱足,墊片放中間,螺帽緊貼橋的兩邊等方法。我立即組織學生開展討論評價其可行性,并繼續實驗驗證不同形狀,不同結構,橫著,豎著拱形承受力研究。即時評價期間營造情境化、動態化的課堂氛圍、準確得體、生動豐富、機智巧妙、詼諧幽默地進行具體的定性和定量評價,使科學課上關注學習過程更關注學生發展,彰顯定制特色。
陶先生倡導在做中學,在做中發現,在做中體驗,在做中感悟。科學課最有價值之處在于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小學階段科學教育承上啟下,STEAM教育整合各科,通過應用程序、編程、布線、工具等將技術流程納入學習領域。《拱形的力量》學習后,學生自行設計拱形小制作,學生的設計有的外觀精美、有的力學合理十分牢固、有的突出人文性、有的彰顯時代感。我們師生從美學、力學、建筑學等多種角度一一給以評價,發現閃光點。激勵學生去發現去探究去創造。
1933年《手腦相長》一文中,陶先生提出;“一個人要有貢獻于社會,一定要手與腦締結大聯盟,然后可以創造,可以發明,可以建設國家”.提出了解放創造力和培養創造力.每學期我根據教材內容與學生需求,設置不同“特殊”作業,有小小科學家日、記科學成長記錄本、小課題研究、小小科學家創新制作……,它們一般周期較長,短的一周,長的一學期。這些活動我們聘請部分學生和教師、家長參與評價,并選出一、二、三等獎,根據學生學期表現評選出“科學觀察實驗章”“科學制作發明章”“科學思考發言章”“科學合作章”“科學環保章”等,由學校進行表彰,并從學生中評選出的3D打印、科技小發明、小制作、小創客金點子等在參加全國、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屢屢獲獎。如此多方面評價更客觀、更全面、更科學,為學生施展才華。搭建舞臺,促進學生良好的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受到學生的歡迎,也得到家長的支持與幫助。真正體現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基于以上,生活力是自動力和創造力的基礎,自動力為引導力,而創造力是關鍵.三者不可替代,相輔相成.教育者在設置定制評價過程中,有意識的與陶行知先生的“三力”論相結合.五環評價關注評價主體、內容、方法,將評價過程化、評價真實化、評價公平化,使科學課堂評價更符合科學學科教育教學的規律,使“人人都能學的科學”更具有獨自的培養人的魅力,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更好地對自己負責,更好地發展自己。
參考文獻:
[1]Jamesbellanca.多元智能與多元評價——運用評價促進學生發展.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
[2]教育部.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2017.
[3]董寶良,喻本伐.陶行知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黃晶,福建省寧德市,福建省寧德師范學院第二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