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立項課題《基于科學思維培養的初中化學實驗生活化設計探索》(立項批準號:FJJKCG18-088)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愈發重視化學教學中實驗教學的作用。教材實驗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實際不斷靠近,側重培養學生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現象的能力,因此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引入生活化模式滿足實際需求,提升化學實驗教學質量。有鑒于此,文中分析實驗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探討推進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生活化的措施。
關鍵詞:化學實驗;教學生活化;推進措施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及深化教學改革,著重培養與提升學生學科素養。化學學科研究物質組成、結構及變化規律,本身建立在實驗基礎上,與人類生活之間存在緊密聯系。分析新舊版本初中化學教材,可以發現最大變化就是知識點愈發貼近生活,以科學探究為主并強調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推進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生活化具有現實意義。
一、?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現狀與生活化優勢
(一)教學現狀
初中化學新課程標準提出:初中化學課程教學促使學生掌握科學知識與技能,還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探究能力等。這就需要教師提高對實驗教學的重視度,尤其是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普遍應用實驗方式,教師覺得授課時間有限,實驗教學耽誤整體進度,不愿意組織學生進行實驗,利用理論講解方式代替學生操作。
此外,當考試臨近時,教師會重點講解重要實驗考點,雖然可以提升學生初中化學成績,但卻無法提升學生實驗能力;初中化學教學中普遍存在這樣的情況:一旦遇到實驗內容的知識點,很多學生都會在課前詢問教師是否前往實驗室。學生都希望到實驗室親自操作,體驗實驗探究的整個過程,并享受初中化學實驗的趣味性,逐步培養自身實驗操作能力。但部分學校雖然實驗設備與設施得到改善,但依然有很多實驗無法開展,實際中選擇演示實驗方式,使得教學效果有限。甚至部分實驗連演示都達不到,只能組織學生觀看實驗視頻,影響到實驗教學質量提升。
(二)生活化教學優勢
新課標每年都在進行新的調整和變化,這幾年教育界比較普遍的一個現象,將教學內容和生活相融合,將化學教學生活化也是一種趨勢,這樣能夠更好地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生活化教學不僅是各個學科的出發點,而且還是它們的最終歸宿。教育如果能夠很好地植根于我們的生活,那么它就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初中化學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地去發現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將化學教學和生活進行很好的接軌,使化學更加貼近生活,讓化學知識變得更加淺顯易懂。初中化學教師應該緊密地將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不斷地去挖掘生活中的案例和素材,將其有效地應用到課堂當中,在這基礎上,還要把學生當作課堂主體來看待,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去感受化學學科帶來的魅力,進而實現更好的學習。此外,化學課程知識點較多,各個內容之間聯系不是很緊密,使得課程知識呈現出瑣碎、凌亂的狀態,使得部分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生活化教學模式下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情境等,讓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化學知識,體會到化學知識的重要性。
二、?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生活化的策略分析
(一)做好課堂導入,激發學生實驗興趣
初中化學教學中關鍵是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轉變傳統教學思路,使整個教學過程中充滿生活化氣息,同時要將學生放在教學首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明確知曉學生每堂課學習了多少知識點,牢固掌握的內容又有多少,哪些內容需要再三強調等等,這些都是化學教師需要掌握的重點。在整個教學中,教師需要將所教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同時關注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體驗,注重生活化引導,以此喚醒學生學習動力和熱情,激發學生內在潛能,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全面提高學習效果。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利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幫助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在學習氧化反應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想一下現實生活中見到的金屬生銹現象,讓學生先對氧化產生一個感官認知,然后教師為學生呈現一些生銹的圖片,結合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強化其對于生銹的認知。之后再引入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分析氧化反應所具有的各種性質,如此教學,從一開始避開了學生厭煩實驗的情緒,從學生所熟悉的點入手,減少學生畏難情緒,且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快速提升。
(二)借助生活用品,改進化學教材實驗
化學教材上部分實驗存在缺陷,這些缺陷體現為:實驗過程現象不明顯、實驗操作較為復雜、實驗安全性不足、產物污染等。通過利用生活用品方式,可以實現對實驗的優化,體現出創新性思維,保證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
圖1?教材實驗(左)與改進后實驗(右)
如,燃燒紅磷研究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時,原本實驗存在問題:藥匙上的紅磷點燃后會產生有毒物質五氧化二磷,人體吸入后出現中毒現象,這就需要快速將藥匙伸入到集氣瓶中避免泄漏。但這種操作會影響到測量數據。另外一個缺點就是實驗選擇的導管也會占據空間,實驗時需要測量吸入到集氣瓶中水的體積,水需要將導管填滿后才能進入到集氣瓶中,實驗操作如圖1左圖所示。結合實際可以將其改進為如圖1右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直接在玻璃管內固定銅絲,將兩個帶有刻度的注射器連接在玻璃管兩端,保證空氣與銅絲處于封閉空間中,利用酒精燈加熱銅絲促使其與氧氣反應,完成后恢復室溫,直接通過讀取注射器刻度變化就可以計算氧氣在空氣中所占體積比。與課本實驗模式相比,改進后的實驗操作更為簡單,不會產生污染物,最終數據較為準確,將生活用品合理利用,實現對實驗的優化。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實驗教學質量
教師應先將學生對于化學的興趣培養起來,比如在初期考試中適當降低化學的試卷難度,使學生提起對學習的熱情;教師還可以在平時的空閑時間里與學生多進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給予肯定以及鼓勵,讓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一種享受的感覺;對于中下游學生,教師應該更加以關注,使他們產生學習的自信心,抓住自己可以得到的分值,端正自己對待化學的態度,進而提高自身水平,達到自己理想的期望。在化學教學中,實驗教學是其中重要內容,也是化學教學開展的基礎。但是在以往教學中,大部分實驗教學內容都被教師改為理論教學,讓學生利用死記硬背或者通過題海訓練幫助學生達到對知識的記憶和掌握,這對于學生化學素養的形成極其不利。雖然有些教師會利用演示實驗的方法幫助學生達到對實驗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化學學習效率。
但在學生復習或者私下學習時,教師不可能在旁對學生一遍遍演示實驗操作步驟,展示實驗現象,學生也不可能想什么時間看就能看到,對學生化學學習十分不利。但是,在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推崇和應用的教學背景下,教師除了組織學生自己進行實驗操作和觀看教師演示實驗外,還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利用視頻等對具體實驗操作過程和實驗現象進行記錄和展示,以便學生在課下自行對實驗現象和過程進行學習和思考。
(四)重視課后復習,鞏固學生的知識點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解答現實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交互性特點,為學生搭建信息交流平臺,以便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學習。
如利用微信建立“化學交流群”,在進行實驗教學前,教師可以提前將與實驗相關的微課視頻和相關學習任務提前發送至交流群中,方便學生在交流群中下載和觀看,對于存在的問題及疑惑及時提問和討論,以便教師對于學生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再如教師可以利用作業盒子對學生發布習題,以便快速獲取學生測試結果,再借助作業盒子或者微信群對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針對性輔導,如教師可以將學生錯誤較集中的題目集中起來,將其拍攝成微視頻進行講解,方便學生快速糾正錯誤,對預習效果進行鞏固。
三、?結語
總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生活化時需要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及時轉變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利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增加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物質、情境等,激發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同時,讓學生意識到現實生活中化學知識點的作用,并將學生從被動學習狀態轉為主動學習狀態,大幅度提升化學實驗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高鳳霞.研學后教理念下微實驗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229-230.
[2]聶振軍.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的優化[J].課程教育研究,2019(47):166.
[3]許紅青.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路徑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5):157.
[4]楊曉光.信息技術巧助力?化學實驗更給力——芻議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實驗的有效整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9(29):166+168.
[5]李一凡.以新理念為引領,著力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9):5+26.
[6]趙中明.談農村初中“生活化微型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開展[J].化學教與學,2013(4):27-28+93+98.
作者簡介:吳高福,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