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問題情境創設是引發學生有效思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發展的一個有效手段,尤其適用于物理等課程教學。本文基于初中物理教學,就問題情境創設的原則以及應用策略進行了重點探討。
關鍵詞:初中物理;問題情境;創設原則;應用策略
俗話說:“思源于疑?!睘榱丝梢杂行Т龠M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離不開“疑”的激發,具體就是要科學地設置與運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以此引發學生積極思考,促使他們開展深入而有效的學習。而問題情境創設法則是立足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通過設置啟發性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深入思考,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诖?,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有效地貫徹和應用問題情境創設方法是當前值得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問題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創設原則
問題情境創設的根本目的在于引發學生思維認知的沖突或矛盾,引發他們積極思考的能動性和驅動力,使他們可以快速參與到物理問題的分析中來,以此實現深化學生對所學物理知識理解,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促進他們物理學科素養發展這一教學目標。但是為了確保問題情境創設的質量,教師在開展情境創設中要注意遵從如下基本的情境創設原則:其一,生活化創設原則。在設置問題情境期間,要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確保所設置問題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索欲,讓他們從貼近自己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中去更好地分析和學習相關的物理知識,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其二,趣味性創設原則。在創設問題情境期間,為了確保學生可以積極自主參與到問題求解當中,教師要注意抓住初中生的興趣點和愛好,之后針對性設計一些他們感興趣的物理問題,這樣更容易使學生切實體會和感受到物理知識學習的樂趣,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果。其三,啟發性創設原則。問題情境創設的一個重要目標是促進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等關鍵能力發展,所以在相應物理問題設計期間要注意從多層次、全方位角度出發,確保所設置問題可以引發學生積極開展深入思考,有效促進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其四,適當性創設原則??紤]到不同初中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和水平可能會各有不同,所以為了確保所設計問題情境的合理性,就需要立足于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為他們設計一些難度適宜的問題,確??梢詽M足不同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索需求,避免因為過難或過于抽象的問題而影響了學生的自身學習效果,這樣才能全面確保所創設問題情境的質量。
二、?問題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基于趣味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興趣是初中生學習物理知識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內在學習的激動力所在,直接關乎學習的有效性,所以教師要注意抓住學生的興趣點,科學地設置問題情境。特別是要考慮初中生的認知規律、年齡特征與心理特點,結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內容,從初中生的愛好與興趣點出發,靈活地設計一些能夠激發他們自主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這樣更容易勾起他們的求知欲與探索欲,對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樣可以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比如,對初中生而言,故事、游戲或多媒體等方式都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激發他們的自主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學習效果具有積極的意義。
例如,在《力》部分物理知識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班級中的學生一同開展“四人打鴨”這一游戲活動,具體游戲規則如下:先對踢毽子的個數進行限定,只允許使用一條腿踢毽子,但是不可使毽子落到地上,否則這一次踢毽子操作不計入數,需要重新踢毽子。然后大家比一比看誰首先踢夠數目,那么就是最終的獲勝者。通過這一趣味活動開展,有助于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在指導學生參與比賽活動期間,教師可以抓住學生踢毽子出現失誤或者落后的時機,為他們設置一些啟發性問題,讓他們仔細地思考:在向上踢出毽子之后,其運動形態會相應地發生改變,這表明“力”可以對物體的運動狀態進行改變。然后在課堂上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用手拉彈弓,用手揉面以及用小刀切割紙張等的圖片,詢問學生“通過這些圖片,你們可以發現什么規律?”,以此在激發他們求知欲和探索欲的同時,使他們可以深刻地理解與掌握“力”的相關物理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基于實際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抓住知識本質
基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可知,生活與教育之間具有緊密聯系。物理知識同樣來源于現實實際生活,最終需要回歸于現實生活中,或者只有有效地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實際,抓住學生關注現實生活的熱點話題,針對性設計生活化問題情境,那么才能從整體上提升問題情境創設的質量,切不可只按照物理教材上的內容分布而開展授課,卻忽視了學生在實際的物理知識學習中的實際感受,否則會直接影響學生自身的實際學習效果。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處處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物理知識,教師平時也要注意指導學生善于關注和體驗生活,并要學會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自己遇到的一些問題或利用所學物理知識去解釋現實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很神奇的現象,這樣會使得物理知識學習起來更加有趣。
例如,在《慣性》教學中,為了深化學生對“慣性”這一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教師可以在介紹這一物理概念期間先利用古人曾經所用的“動者恒動,靜者恒靜”這一句話來進行描述和解釋,深化學生對“慣性”這一基本概念的理解,并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如下問題:在一輛行駛的公交車上,如果汽車突然啟動加速,那么車上站立的乘客會出現什么變化?由于這一問題與他們生活具有緊密聯系,所以非常容易引發他們的思考,并且最終可以得出由于慣性的存在,在公交車突然啟動加速的情況下自己的身體
會保持靜止,而腳卻隨著公交車向前運動,這使得乘客容易向后倒。然后教師可以繼續為學生設計下述一些貼合他們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在汽車突然急轉彎或剎車的時候,車上站立的乘客身體會向哪一邊傾倒呢?在勻速行駛的公交車中,如果乘客從車里向窗外跳,那么應該向哪個方向跳才最不容易摔倒呢?在勻速行駛的公交車內,分別向前立定跳遠和向后立定跳遠,那么哪一次跳的距離更遠?在勻速向前的公交車中,向窗外以同種速度分別向后和向前扔出一顆石子,那么哪一個石子會被扔的更遠一些?通過這些契合初中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可以促使學生積極思考,這對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
(三)基于新舊知識情境,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初中生的物理知識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從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這一種反復循環,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所以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注意聯系學生已經學習的物理知識,基于新舊知識的聯系來創設問題情境,這樣不僅可以起到指導學生復習已經所學物理知識的同時,有利于完善他們的內在知識體系,提高他們學習的自主能力。基于此,在開展初中物理教學期間,教師要立足于初中生自身的物理知識掌握現況,抓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性,科學地為學生設計一些能夠引發他們自主思維能動性的問題,尤其是要注意抓住學生的思維與認知沖突來科學地設計問題,力求促使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探究,深化他們對所學物理知識的理解,逐步完善他們的物理知識結構體系,不斷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效果和科學探究能力。
例如,在“液體壓強”部分物理知識教學期間,由于初中生已經學習了固體壓強部分的物理知識,此時教師可以立足于這部分物理知識學習,通過固體壓強部分物理知識來導入液體壓強部分物理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固體和液體二者所形成壓強的異同點。在教師的指導與點撥下,初中生可以切實體會和掌握固體與液體二者所形成壓強的相似之處與不同之處,這樣更有利于深化他們對液體壓強獨特特征的理解,尤其是可以為他們的自主探究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又如,在“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連接”部分物理知識學習期間,教師可以借助問題情境創設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如可以借助問題情境設置的方式導入教學新知:教師為學生展示有關的電路圖,引導學生提前自主復習下已經學習過的電路部分的知識,之后詢問學生思考“電路構成的基本組件有哪些?電路中的許多用電設備如何聯系在一起的?”然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燈泡等一些電路器材,鼓勵學生自主動手設計電路,并按照電路圖連接電路。通過該種問題情境的創設,在復習和拓展舊知識的同時,導入待學習的物理新知,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
(四)基于物理實驗情境,促使學生主動開展探究
在以往講授式或灌輸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被動知識接受狀態下的思維始終處于受束縛的狀態,影響了思維的能動性,無法引發他們的自主性思考,不利于提升他們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而“思源于疑”,為了可以有效地促使學生主動開展探究和學習,教師可以結合初中物理教學的目標和內容,靈活地為他們設計一些帶有挑戰性的物理實驗情境,讓學生通過參與物理實驗的過程中可以深化自己對所學物理知識的理解,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效果。特別是針對那些學生伴有認知沖突的物理知識領域,如果問題情境創設得當,對他們自主構建物理知識體系具有積極的意義。
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部分物理知識期間,教師可以采取實驗引入的方式,對亞里士多德所提出的物理觀點進行批駁,如“在課堂前的課桌上推動黑板擦,使其從靜止狀態開始慢慢向前移動,之后突然撤去施加在其上面的推力,這時候黑板擦立刻停止運動。”針對這一演示實驗,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思考如下問題:在物體上施加力的時候才能夠使物體繼續向前運動,一旦撤去推力,物體就會隨即停止運動,這就是亞里士多德提出的“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的背景。針對這一結論是否準確,你們是否可以提出反例,或者通過實驗來對其進行反駁,這樣就可以借助物理實驗情境的創設來有效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動性,最終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學習能力,大大提升了學習的效果。
總之,問題情境創設是一種有利于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動性的有效教學方法,在啟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熱情與積極性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為了順利地創設與應用問題情境,教師要注意在遵從生活化創設原則、趣味性創設原則、啟發性創設原則和適當性創設原則的基礎上,基于趣味問題情境,實際生活情境,新舊知識情境和物理實驗情境,有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抓住知識本質,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作者簡介:楊騫,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枝陽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