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少峰
摘 要: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關注學生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還要根據教學實際靈活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并將各種教學方法、策略有機地融合起來,做到兼容并蓄、取長補短。同時要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下時間和空間,為教學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
關鍵詞: 中學物理教學 有效性 問題情境
新課改指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教師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及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有效程度。物理學是一門理論與實際聯系非常緊密的自然學科。如何在確保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個教師共同關注和追求的目標。本文從情境創設、教材處理、課堂提問、實驗設計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闡述,以期有新的突破。
一、注重創設問題情境
新課程倡導“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就要求物理教學活動應緊密聯系生活、生產實際。物理學是一門與生活結合非常緊密的自然學科。因此,在物理課堂上創設問題情境,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牛頓第一定律時,我在講臺上放一輛小車,問學生:“怎樣才能讓小車運動起來?”學生爭著回答:“用手推、用繩子拉。”然后我問:“對小車施加力的作用小車就運動了,那么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嗎?”接著做演示實驗,用手輕輕地推小車,車動了;松開手,車立即停下來;用較大的力推小車,松開手后,車繼續滑行了一段距離才停下來。慣性的唯一決定因素——質量起了作用。這說明不在力的作用下物體也能運動。教師有意識地創設物理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實驗,學生猛然醒悟,原來物理學如此神奇。
二、全面解讀教材
物理教材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文本資源,但并不是課堂教學的全部。課堂教學絕不僅僅是重復教材中現成的結論,更重要的是揭示隱含于其中的邏輯思維過程。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并把課本上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智慧。教師在全面解讀教材的同時,還要借助其他輔導資料,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鍛煉解題能力,光憑課本是遠遠不夠的,但絕不能偏離教材,搞題海戰術會把學生引入死胡同。所以全面解讀教材,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只有合理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才能使知識本身的價值得以體現,使學生的個性得以發展。
三、創新實驗教學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要學好物理,就要做好實驗。物理學中,概念的形成、規律的發現、理論的建立,都離不開實驗。學生通過做實驗,科學驗證的過程,體會科學方法,能樹立科學價值觀,從而更熱愛科學,熱愛物理學,通過操作實驗也能學習科學知識,提高操作技能。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新實驗教學,培養學生探究創新的思維模式。教育學生不僅要動手,還要動腦,實事求是,尊重事實,謹慎操作,學會細心分析,得出結論,達到實驗的目的。如在講自感現象時做自感實驗:讓小組內十幾個學生手拉手,兩邊的握住電路兩端,斷開開關,學生不由自主地松開手,膽小的學生會“呀”地尖叫起來,此時學生滿臉驚詫、疑惑,很想知道原因,學習興趣一下子高漲起來。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精神。
四、開展第二課堂
新課標強調“要以物理知識和技能為載體,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創新意識”。高中物理內容多,課堂容量大,光憑課堂內的教學時間很難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開展第二課堂??梢苑抡铡拔覑郯l明”等節目的內容,輔導學生積極投入發明創造,鼓勵學生參加科技制作大賽,鍛煉創新發明能力,在提高學習物理學科興趣的同時,發展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五、靈活運用多媒體
將多媒體技術與物理教學整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多媒體資源直觀、具體、海量、不斷更新,能夠幫助學科把復雜的內容簡單化,把抽象的原理形象化。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感官同時接受信息,大大增加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學生在輕松、愉快充滿期望的教學環境中學習,不再感到枯燥無味,從而產生求知效應,學習效果自然增強。
例如在高一“超失重”這節教學中,為讓學生體驗失重的狀態,教師可在課堂上播放“神舟十號”宇航員在失重條件下做物理實驗的微視頻,這樣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知識,又讓學生明白了一個道理:任何原理的存在都是有條件的。地球上很常見的物理現象,在失重條件下不一定成立。這樣的教學效果,只有借助多媒體才能簡單明了地實現,可以說多媒體技術是物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關注學生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能力。物理學極大地豐富了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也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教師要通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育學生,樹立創新精神,學到科學方法,積累科學知識,使學生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閆俊華.關于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提高有效性的若干思考[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年01期.
[2]方雪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J].物理教師,2011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