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黃錦 于夢婷#陸兔林?季 德郝 敏蘇聯麟費程浩卞振華顧 薇毛春芹曾白林?
(1.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江蘇 南京210028; 2.江蘇省中醫藥研究院,江蘇南京210028; 3.南京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江蘇 南京210023; 4.浙江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浙江 杭州311402)
莪術為姜科植物蓬莪術Curcuma phaeocaulisVal.、廣西莪術Curcuma kwangsiensisS.G.Lee et C.F.Liang 或溫郁金Curcuma wenyujinY.H.Chen et C.Ling 的干燥根莖,辛、苦,溫,歸肝、脾經,具行氣破血、消積止痛功效[1]。主要產于浙江、四川、福建、廣西等省區,是最為常用的活血化瘀類中藥。本品始載于南北朝雷敩的《雷公炮炙論》[2-3]。《中國藥典》 是我國藥品研制、生產、經營、使用、監督管理等均應遵循的法定依據[4],根據2015 年版《中國藥典》 中收錄的含莪術成方制劑收載情況結合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數據庫檢索情況,從莪術飲片炮制方法、藥味數、劑型、功效及其臨床應用等方面進行歸類分析,通過分析對該類制劑的收載情況,以期為莪術飲片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
制劑處方中的藥味,均指飲片,需經炒、蒸、煮等或加輔料炮炙的;而飲片系指藥材經過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醫臨床或制劑生產使用的處方藥品[1]。2015 年版《中國藥典》 一部[炮制]項[1]:莪術,除去雜質,略泡,洗凈,蒸軟,切厚片,干燥;醋莪術,取凈莪術,照醋煮法(通則0213)煮至透心,取出,稍涼,切厚片,干燥。各省中藥飲片炮制規范為廣西以醋煮為主,河南主要為蒸制、醋煮、醋炙,江蘇、江西主要為蒸制、醋煮,云南主要為潤切、醋煮和醋炒,福建以醋炒為主,上海主以蒸切為主[5]。目前莪術飲片炮制方法主要有蒸制、醋制、酒制、炒制,具體見表1。

表1 莪術飲片炮制方法
中醫藥學博大精深,中藥品種多樣,療效復雜,為了更好地發揮出中藥作用,減少不良反應,方劑由多味中藥根據中醫理論配伍而成,是中醫臨床用藥的主要形式[6]。方劑整體療效并非幾個單味中藥藥效的簡單疊加,無依據增加藥味數,只會產生毒性作用,加重肝腎負擔。本文對2015 年版《中國藥典》 中含莪術成方制劑的藥味數做統計分析,見表2,藥味數主要集中在16~20 味,符合國家認可的中藥組方味數,臨床中醫師組方用藥時可多參考藥典收載的成方制劑配伍規律,避免大處方同時提高組方質量。

表2 莪術成方制劑藥味數
3.1 劑型 中藥劑型即通過不同的給藥途徑或吸收機制進入人體而發揮預防或治療疾病的作用,是臨床藥物應用的最終形式[7]。根據疾病的緩急輕重、藥物刺激性等來選擇合適的劑型對臨床療效具有積極意義。本文對2015 年版《中國藥典》 中含莪術成方制劑的劑型進行統計分析,見表3。劑型包括內服和外用,內服劑型有片劑、丸劑、膠囊劑、顆粒劑、合劑、酊劑,外用劑型有酊劑、貼膏劑,其中以內服為主(占86.11%),內服劑型以丸劑最多(占38.89%)。丸劑歷史悠久,為古代最常用的用藥形式,蜜丸用于慢性滋補,糊丸用于猛藥重劑,水丸用于健胃消食。“丸者,緩也,舒緩而治之”,其首次詳細概述于《黃帝內經》[8],具有制法簡便、劑量準確、提高藥物穩定性、減少藥物刺激性、掩蓋特殊不良氣味、降低毒性與不良反應等優點;傳統丸劑溶散、釋藥緩慢,可延長藥效,適用于慢性病治療或病后調和氣血;新型水溶性基質滴丸奏效迅速,可用于急救。目前臨床醫師開具方劑以吸收快、便于臨證加減的湯劑為主,但其煎煮及攜帶不便并容易變質,因此建議部分臨床經驗方可根據臨床病種緩急需求,更改劑型,改為丸劑或滴丸劑等便攜劑型。
3.2 用法 有效成分相同、組方相同、劑型不同的中藥方劑對人們同一病癥的治療的效果是存在明顯差異[9]。由表3 可知,2015 年版《中國藥典》 中共有36 個含莪術的成方制劑,其中內服制劑31 個,外用制劑7 個;既可內服又可外用的制劑有云香祛風止痛酊、消腫止痛酊;需要注意的是酊劑中含有酒精,臨床應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兒童、孕婦、心臟病及高血壓等患者不宜內服使用[10]。使用方法上,部分劑型有特殊使用要求并與療效相關,如婦科通經丸為每早空腹,小米湯或黃酒送服;阿魏化痞膏加溫軟化,貼于臍上或患處等,因此也需要特別注意。
含莪術成方制劑作用部位主要為胃、脾、肝、腎、皮膚等,其功效以活血化瘀(占52.78%)為主,其次是止痛(占44.44%)、軟堅散結(占25.00%)、消積化滯(占19.44%)、行氣(占19.44%)。2015 年版《中國藥典》 記載,莪術具有行氣破血、消積止痛功效,用于癥瘕痞塊、淤血經閉、胸痹心痛、食積脹痛,莪術集祛瘀、行氣、消積、止痛于一身。檢索2015 版臨床用藥須知·成方制劑卷,莪術多以臣藥(占55.56%)入伍組方,其次為佐藥(占41.67%),臨床配伍常用于婦科、消化科、腫瘤科、外科、腎科等相關疾病的治療[11],其中消化科、婦科用藥多用醋莪術,外科用藥以莪術為主,生莪術行氣止痛,破血祛瘀力強,醋制后主入肝血經分,增強散瘀止痛作用[12-13],與統計結果相符合。莪術醋制后還可增強抗肝癌[14]、抗肝纖維化[15]、對CYP450 酶調控作用[16]。另外莪術還可降血糖[17]、抗脂質過氧化[18]、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19],為莪術臨床配伍使用及老藥新用的研發提供理論基礎。具體見表4~5。

表3 莪術成方制劑劑型

表4 成方制劑功能與主治

表5 莪術在成方制劑中配伍地位
檢索CNKI 中所有含莪術成方制劑的臨床應用報道。其檢索條件為成方制劑飲片品種、劑型、處方組成與藥典收錄相同,作為治療處方或陽性對照處方;排除條件為品種、劑型、處方組成與藥典收錄不一致或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檢索結果顯示,2015 年版《中國藥典》 收載的36個莪術成方制劑中,檢索到22 個莪術成方制劑相關的臨床應用報道共計293 篇,其中含醋莪術的乳癖散結膠囊為婦科用藥,其臨床應用文獻最多(占28.67%),主要用于治療乳腺增生[20]。某些莪術成方制劑的臨床應用比較廣,如正骨水,可治療軟組織損傷[21]、輸液后靜脈炎[22]、落枕[23]、凍瘡[24]、Colles 骨折[25]、肩周炎[26]、腰椎間盤突出[27]、麻風潰瘍[28]等;而有些莪術成方制劑的臨床應用比較窄如金嗓散結丸主要用于治療聲帶疾病[29]、痛經寶顆粒用于治療痛經[30]。見表6。

表6 莪術成方制劑臨床應用
本文對2015 年版《中國藥典》 中莪術成方制劑的注意事項進行歸類分析,由表7 可知,注意事項中,“孕婦禁忌”為最多,如開胸順氣丸、九氣拈痛丸、沉香化氣丸、乳癖散結膠囊等使用時需注意孕婦禁用或慎用;部分成方制劑有飲食方面的禁忌,如服用小兒化食口服液、小兒化食丸忌食辛辣油膩;有些成方制劑特殊人群忌用,如氣血虛弱引起的經閉腹痛,便溏及孕婦忌服婦科通經丸。醫生藥師在指導患者使用莪術成方制劑時需關注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藥史、肝腎功能、飲食習慣、特殊生理時期(經期)及特殊人群(老人、兒童、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予以個體化用藥指導。

表7 莪術成方制劑注意事項
莪術是臨床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藥,其臨床使用安全性好,對肝、腎功能無明顯影響,臨床組方用于多科疾病的治療。本文統計分析2015 年版《中國藥典》 收載的莪術成方制劑的藥味數、功能主治、劑型、臨床應用以及莪術在組方中配伍使用等,以期為今后挖掘莪術的臨床應用、組方配伍及含莪術制劑的研發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