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嬋
小廣場上,音樂響起。一群老人歪歪扭扭,手舞足蹈,讓大家笑得前仰后合時,歡樂的人群中,有個人悄悄擦干了笑出的眼淚。她叫鄒倩,41歲,個頭不高,活潑開朗。
這就是那個親手為123位孤殘老人穿好壽衣、送上最后一程的閨女?這就是那個明明有多次機會可以離開福利院,卻一次次留下的姑娘?面對臨終的老人,她不害怕嗎?面對30個或智障、或殘疾、或失能的特困老人,她不嫌棄嗎?
聽聞鄒倩的故事,筆者走進孔家坊鄉福利院,探尋她小小身體里蘊藏著怎樣的能量。
為失能老人擦屎端尿、洗澡、剪指甲,二十余年如一日,你是怎么堅持下來的?
面對這個問題,鄒倩的回答出人意料。她說,你們是不知道老人有多好。
鄒倩誠懇地說:一天晚上,一陣急促的敲門,智障老人肖國旗送來一盆他親手在院子里采摘的野菊花。“泡茶喝好,不得病!”他含混不清地說。為了讓我相信,他又比劃著說,他家的豬得病了,也是喝這個治好的。那個冬夜,窗外寒冷,我的心卻暖化了。
一天,我在智障老人鄭倫文柜子里找到他偷偷藏起的公共餐具。“柜子不能看!”老人失控了,一手卡住我的脖子,一手竟扯掉我好幾縷頭發。看到我被打,好幾位孤殘老人圍過來,急得直哭。坐在輪椅上、還掛著尿袋的陳宣干老人氣得拍打輪椅喝止。挨打時疼痛鉆心,我沒哭;看到老人們為我流淚,我淚如雨下,他們太善良了!
心疼我熱,巡查房間時,智障老人周新亭悄悄給我扇扇子;心疼我餓,打掃衛生時,聾啞老人王柏清硬塞給我一個攢了好久的皮蛋;心疼我累,骨骼嚴重變形的陳志文老人對我說,下輩子讓我一定要做他女兒,他來養我……有五六次,鄉鎮想調我去當會計,但老人們哭著不讓我走。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有這么多寶貝,怎么舍得走?回想這份朝夕相處的真情,回想入黨時“盡心盡孝,做孤殘老人小棉襖”的初心,我怎么舍得走?
聽鄒倩講到這里,陳宣干老人有點急了:你們不知道,她對我們有多好。“我中過風,掛尿袋9年了。”陳宣干是孤寡老人,在福利院住了15年。因患有嚴重的前列腺炎,有時一個月要去醫院兩三次。一次,他半夜發病,排尿排不出來,痛得要命。鄒倩看到他難受的樣子,也急得掉淚,連夜叫救護車,送他到醫院。倒尿袋、喂飯、喂藥、喂水,鄒倩悉心照料,都感動了醫生。稍不注意,老人就會弄得滿身大小便,忍著異味,鄒倩耐心幫他把身上的臟污一點點洗掉,換上干凈衣服。老人干凈了,鄒倩身上卻沾上了污穢。“如果不是鄒倩,我活不到今天”陳宣干說。
“這樣的故事太多了!”福利院工作人員韓春走過來,娓娓道來。78歲的徐月明、80歲的周勝發、80多歲的陳新林……福利院里,不少是吃喝拉撒全在床上的失能老人。老人們過意不去:“院長,這么臟,你還幫我們。”“有人當我們是草,院長當我們是寶,再多都不嫌多,一個都不能少。”一位老人說。
72歲的鄭四舟有些失智,有天忽然從福利院溜走了。騎上摩托,鄒倩帶著韓春翻山路尋找。雨后的路,又濕又滑,她們連車帶人滑到懸崖邊,差點掉下去沒命了。老人的安康,她牽掛;老人的心情,她在意。怎樣能讓老人們吃得好點?冬日暖陽,她帶著能走動的老人在院子里曬太陽、摘青菜,腌臘肉、包餃子。然后,一起圍坐在爐火旁,任美食煮得軟爛,任香氣溢滿屋子,其樂融融。能不能讓老人玩得開心點?初夏,她開著電動汽車,帶老人去旅游。走吊橋、賞風景、看流水、拍照片,老人笑得像孩子。“誰讓我是你們的小棉襖、親閨女呢!我要陪你們一起慢慢變老。”大家的點贊,讓鄒倩靦腆地笑了。
病床上的老人,拒絕了老家唯一一位親人的好意。他吃力扭過頭,望向鄒倩,拉著她的手說:“只想你陪我走完最后一程。”老人名叫何興國,無兒無女,胃癌晚期。鄒倩每天為他做流質營養餐,一勺一勺喂他,可他總吐得滿身都是。一天下來,鄒倩要為他擦洗十幾次。最后握著老人骨瘦如柴的手,鄒倩看著他安詳地閉上眼睛。這是1999年當上福利院院長后,鄒倩送走的第一位老人。
鄒倩說:“年紀輕輕,還要給孤殘男性老人洗澡。這樣的崗位,這樣的挑戰,我能堅守下去嗎?我心里打鼓。每當害怕時,就會想起自己的爺爺奶奶。一歲時,母親就離開了我,父親工作繁忙,無暇顧我。我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他們的疼愛和恩情,我永生難忘。可等我有能力盡孝時,他們已不在人世,這成了我錐心的遺憾。“眼前的老人,不都是我的親爺爺親奶奶嗎?我不給他們洗誰來給他們洗?我不給他們送終誰來給他們送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慢慢克服心理障礙,對每一位老人都悉心照料,盡心盡孝。”
以下為鄒倩口述:
2002年7月,我光榮地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入黨介紹人、鄉鎮民政辦老主任趙國安告訴我:“用內心的孝善為孤殘老人補上親情的缺憾,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孤殘老人心靈深處。”他的一番話,讓我心里滾燙。那一刻,我感受到身上沉甸甸的責任和巨大的勇氣。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我身后站著黨和政府。
彌留之際,常有老人嘴唇抽動著,說不出話。我知道,他們是想和我說一句感謝的話,一句道別的話。也常有老人望著我,眼角淌下淚滴。他們流淚,我也忍不住淚流滿面。
我要幫助他們有尊嚴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堅守著這份信念,24年來,我已送走了123位孤殘老人。
剛上班時,福利院還是土坯房。雨后潮濕,房里常鉆進蜈蚣、蛇。更讓我擔心的是,房屋漏水嚴重,遇上狂風暴雨隨時可能坍塌。我積極向上級爭取支持,2004年,福利院搬遷至新屋咀村。鋤荒草、整房屋、種蔬菜,我帶著大家自力更生。2013年9月,在民政部門支持下,我們又在原址建起3層新樓房。如今,這座花園式的福利院已成為村里的一道風景。
這些年,我能夠把心血全部傾注在福利院,也離不開家人的支持。父親是位鄉鎮老黨員,看到福利院老人安享晚年,他很欣慰,退休后他主動幫忙帶外孫,讓我沒有后顧之憂。20歲的兒子已上大學,常來福利院做義工。丈夫心疼我時常挨智障老人的打,也曾動員我換工作,但最終仍是默默支持我的選擇。
這些年來,鄒倩把最美好的年華獻給了福利事業,默默為孤寡老人創造著幸福,編織著快樂。二十余年,她有過委屈,有過猶豫,也有過苦有過累,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鄒倩始終沒有后悔放棄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