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四紅
【摘 要】歷史學是研究人類歷史進程的學科,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蘊含著豐富的儒家文化內涵。探尋歷史真相,總結歷史經驗,是歷史學的重要社會功能。高中生通過歷史學習,能夠感受中華民族優秀儒家文化和民族精神,不斷提高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歷史思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有效挖掘教材中的儒家文化,并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充分發揮儒家文化的滲透作用,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和發展。
【關鍵詞】高中歷史;儒家文化;思想內涵
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的體現,在高中歷史教學階段,為了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提高學生們的思想認知,教師要能夠有效挖掘教材中的儒家文化內涵,并根據教學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更好地感受儒家文化,從而促使學生不斷獲得成長和發展。那么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該如何正確把握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滲透儒家文化,進行課堂教學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開展課堂活動的出發點,它能夠促使學生們更好地感受課堂內容。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感受儒家文化的思想內涵,教師要善于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從學生實際出發,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動中發現儒家文化的魅力。為了使教學目標更加科學合理,教師首先要在課前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要能夠對教材中的重難點進行剖析,當教師明確了解了什么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才能引導學生們更好地感受儒家文化;其次,還要對學生們的學習能力進行分析,要了解到現階段高中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文化認知能力,當教師對教材內容和教學主體情況有細致的把握之后,才能夠設計出有效的教學目標,為學生開展文化知識滲透活動。
例如在學習《“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時,教師可在課前為學生設計出如下教學目標:
1.基本知識:分學習小組了解孔子、孟子與荀子的思想及其對儒家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重要貢獻。(課堂上,由小組學生代表發言,介紹學習成果。)
2.過程與方法:通過相關的寓言和成語故事來了解儒家的主要觀點,增強感性認識;適度引入古代中國政治發展與儒家文化方面的材料,啟發學生思考儒家文化在古今中國的重要意義。例如孔子強調“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強調和諧人際關系的重要性,說明儒家思想對我們當今建設和諧社會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再如孔子有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充分體現孔子思想中誠信觀念;在《禮記·禮運篇》中,孔子有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深刻蘊含了孔子天下為公的政治信仰。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適當引入這些儒家思想文化,對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3.家國情懷:引導學生們感受中國古代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學習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等,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精神,提高學生們處世和立國的智慧,樹立對待儒家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發揮其在當代的積極意義。例如引入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對唐朝貞觀之治的積極作用;宋明理學中崇尚道德,胸懷天下、奮發進取的優良傳統,強調“力行”的務實傾向和自強精神等,對塑造中華民族的優秀民族性格起到重大作用。
二、提供歷史材料,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對于學生們的學習活動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興趣的引導下,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們對歷史文化的探究動力。要想使儒家文化更好地滲透于歷史課堂,需要教師激發起學生們對儒家文化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歷史材料,促使學生們不斷拓寬對儒家文化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們有效獲得探究興趣。
三、優化教學活動,豐富學生體驗
高中學生的課業壓力大,面對各種學習材料,學生們很容易產生厭煩心理,要想促使學生們更好地投入到歷史學習中來,感受儒家文化的內涵和積極意義,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出豐富的教學活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文化體驗度。
例如,靈活運用多媒體,采取情境教學法。由于多媒體具有圖片、聲音、文字一體化的特點,可以將難以講述的知識直觀地展現到學生眼前,給學生豐富的學習體驗,所以,在高中歷史的教學中,要想有效地滲透儒家文化思想內涵,教師可以合理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們展示真實的歷史場景,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們置身其中,進而獲得儒家文化的熏陶。
除此之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角色扮演活動。例如在學習到《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時,為了提高學生們對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主要思想的記憶能力,并把握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脈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在完成本節課學習后,進行分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們自己選定一個思想家,用自己的話來準確表述其思想,以此激發學生對儒家文化的探究興趣,豐富學生們的課堂體驗。
總之,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教學實際出發,制定相關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們積極參與,有效提高學生對儒家文化的探究興趣,充分發揮儒家文化的滲透作用,提高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胡軍哲.在變與不變中理解歷史問題——《儒家思想的選擇與傳承》一課教學內容分析[J].中學歷史教學,2017(12):33-35
[2]田磊.高中歷史教學中的說課藝術——以《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為例[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2(10):116-118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學,湖南 永州 4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