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凌霞
【摘? 要】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創新不僅是促使進步的最有效手段,同時也是人類發展永恒不變的主題所在。人作為創新這一行為的本質要素和核心動力,是決定創新高度和作用的關鍵,而在人一生中,幼兒時期所接受的教育對于人思想方式和創新能力將產生直接影響。就現階段我國幼兒園的教學情況以及教師的培養情況來看,其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教師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模式落后等,這對于幼兒創新思維的形成、良好性格的養成以及教學質量的提升均是極其不利的,對此,針對當下教育現狀、明確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漏洞,積極探尋幼兒園教師培養創新模式具有十分深遠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培養;創新模式
研究發現,幼兒興趣十分廣泛、對外界的各類信息均有著較強的接納吸收能力,此時,教師的教學方法、價值理念等均將在無形中給幼兒的一生形成重大影響。另外,考慮到幼兒這一群體活潑好動、理解能力有限的特點,在對其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幼兒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興趣分散等問題,使得應有的教學目標無法實現。對此,幼兒園教師應當結合幼兒的行為特點和性格特點,從幼兒的學習實際出發,選擇適合教學手段、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通過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和吸引力的方式來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然而,目前我國大多數幼兒園教師并不具備上述能力,這就要求對幼兒園教師的培養創新模式展開分析和探究。
一、構建幼兒園教師培養創新模式的必要性
就目前我國幼兒園教師的培養模式來看,基本還是以簡單的基礎教育知識培訓為主,在培訓的過程中,教師對于各項教學知識的專業程度幾乎是評價幼兒教師是否合格的唯一標準,而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上述評價指標已經明顯不能滿足現代幼兒教學質量的需求。與此同時,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幼兒園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大多較低,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十分容易出現職業倦怠、職業認同度低的問題,這直接使得幼兒園教師有著較高的職業流失率。現階段,越來越多的學者通過調查研究后發現,教師職業發展行為與其創新行為之間有著緊密聯系,富有創造力和創新思維的教師不僅能夠向幼兒傳達更加積極樂觀的教學理念,營造更加活潑生動的教學氛圍;同時,還能夠更加專注于自身的職業發展行為,產生更高的職業認同感。由此可見,尋找有效途徑構建幼兒園教師培養創新模式是極其重要且必要的,另外,調查研究發現,目前多數幼兒園教師的培養流于表面,常見的主流培養模式下,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未能受到應有的重視、教師的教學目標不夠清晰、教學思維較為落后,這直接使得相當一部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難以勝任繁雜的任務安排而陷入無力狀態。對此,相關方面應當結合當前教育背景和形勢,完善教師的創新性培育模式,促進幼教老師表現出更多的創新行為,以有效提高教師的認同感和幼兒教育質量。
二、構建幼兒園教師培養創新模式的建議
(一)明確創新模式下的幼兒園教師培養目標
明確創新模式下的幼兒園教師培養目標是構建教師創新培養模式的基礎,在這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目標的完善:
第一,專業目標。即要求所培養的幼兒園教師應當是綜合素質高、專業技能好、專業知識扎實、保障教育能力突出的,能夠應用自身的專業知識應對幼兒實際教育中的各類專業性問題。
第二,實踐目標。所謂實踐目標,簡言之,即是基于幼兒園教師不僅應當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的這一觀點,確保其在實踐過程中同時能夠靈活運用各項理論能力的實踐能力的培養目標,在這一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的指導下,能夠促使幼兒園教師不斷嘗試和實踐各類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而達到更好地促進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的目的。
第三,創新目標。即幼兒園教師應當具備培養具有較強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的學生的能力,只有具備這種教學能力,幼兒園教師才能保證不斷創新教學設計、改進教學實施,進而提高創新型學前人才的培養質量。
第四,特色目標。即培養特色人才的目標,要求幼兒園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地域特點和社會需要,培養具有不同特點的創新型學前人才。
除上述目標外,在設置幼兒園教師創新培養模式的目標時,還應當與國際接軌,確定幼兒園教師的國際培訓目標,在借鑒丹麥幼兒教師教育理念的基礎上,部分學者認為,還應當使幼兒園教師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使其敢于創新、積極參與實踐,以為我國教育教學改革做出貢獻。此外,部分學者還提出了合作辦學、培養一批德、智、體、美、工全面發展的優秀教育人才的目標,在該培養模式下,教師除了具備扎實的教學能力以外,還應當同時具備廣闊的國際視野,能夠靈活的適應當前我國學前教育改革的各項要求。
總之,在設置創新性教師培養目標時,應當是基于社會和專業發展的需要的,對此,教師應當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具備扎實的教學理論基礎、突出的實踐能力、深厚的文化底蘊、較強的藝術素養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樹立起熱愛兒童、現代教育理念和創新意識,只有如此,才能保證在行業中起主導作用,成為充滿國際競爭力的高層次專業人才。
(二)落實協同培養機制
在構建幼兒園教師培養創新模式的過程中,為了保證各項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就需要有力的制度支持,考慮到創新培養模式是多學科、多因素共同努力的結果的特點,推薦采用協同培養機制。所謂協同培養機制,簡言之,即是指打破傳統的單一性和封閉性特征的培養模式,而形成的主體多元化、協同效應顯著的新教育培訓模式。
在這過程中,首先應當建立合作發展聯盟,即幼兒園與高校之間建立聯盟,一方面,高校邀請實踐經驗豐富的學前教育教師來校園向專業學生傳達一線教育經驗;另一方面,幼兒園積極聘請優秀的高校人才為一線教師進行理論知識的培訓與更新,使其更加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最新教學理念和教學動態。其次,為了使這種合作更加緊密,建立合作培訓模式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對此,政府方面可以出臺相關政策要求不同的幼兒園之間建立一定的合作,使其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明白自身的問題所在,進而針對性的進行自我改善和完善。
(三)完善幼兒園教師培養創新模式下的評價體系
完善幼兒園教師培養創新模式下的評價體系是確保創新模式的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發揮的關鍵,針對創新模式的特點,在完善其評價體系時應當包括質量評價和課程評價兩個方面的內容,具體而言,應當把握以下要點:
第一,明確評價標準。即在總結當前幼兒園實際情況和社會培訓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具體的創新型幼兒園教師培訓標準。
第二,明確評價主體,評價主體應當是協同培訓的主體和參與者,包括學生、教師以及教育行政部門工作人員等,盡可能多的納入各方主體,以此保證評價的公正性與有效性。
第三,明確考核制度和培訓質量評價結果。將課程計劃、過程以及課程實施效果同時納入到課程評價制度之中,制定多維度的評價標準,保證評價的科學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在這過程中,現代人對于幼兒教育問題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于幼兒園教師的要求也隨之增加。對于幼兒園教師而言,其給予幼兒的除了一定的學科知識以外,還直接影響著幼兒思維方式、性格特點的養成,因此,幼兒教育問題以及幼兒園教師的培養問題值得深刻研究與重視。
【參考文獻】
[1]王長紅,孫旗幟.培養幼兒園創新型教師[J].教育(周刊),2018,(32):P.62-63
[2]謝桂新.卓越幼兒園教師的價值訴求與職前培養[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1):154-161
[3]索麗珍.高職藝術型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究——基于對《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思考[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2):55-56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常規課題“促進幼兒園新教師職后研訓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立項批準號FJJKCG18-072]的研究成果。)
(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實驗幼兒園,福建 三明 35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