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恒
【摘 要】農村留守學生是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形成的特殊產物,幫助他們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事關他們終生發展。
【關鍵詞】農村;留守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近年來,留守兒童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嚴重地影響著學校教育活動的正常進行,特別是一些邊遠山區學校,其各方面的條件(如財力、人力等)非常有限,管理力度受到很大的制約。如果我們能夠積極應對,認真分析其中存在的原因,制訂切實有效的對策,許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保證留守兒童得到了健康的成長,促進學校教學秩序的正常進行。
一、農村初中留守生自主學習意識淡薄的原因
我校地處西北落后山區,由于受本地社會經濟發展因素的影響,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較多。有相當一部分留守生自主學習意識淡薄,養成方面都普遍存在一些共性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不注重預習和復習
不少學生都把學習簡單地理解成上課聽講,不進行預習和復習。其實,預習和復習是很重要的兩個過程。對課程而言,提前預習和復習顯得更為必要。如果不提前預習知識,上課時可能聽不懂,久而久之問題就越積越多,難以跟上教學進度。
2.把做作業當負擔并且不求甚解
不少學生把作業看成一種負擔和任務,作業往往敷衍塞責,書寫較差,且作業出錯率較高。很難達到做作業的目的。只求做完,不求深入理解。這類學生學習水平一般居于中游偏下的位置,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較多,對學習成績的提高缺乏必要的信心,又由于缺少與家庭成員的溝通與交流,往往存在一定的厭學情緒。尤其以小學高段和初中七、八年級段最為突出。其實,做作業是個鞏固知識、促進理解的過程,有助于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很多學生沒有意識到作業的意義,做完作業后很少主動檢查,直接抹殺了作業的價值。
3.眼高手低,不重視練習
眼高手低也是一種不好的學習習慣,有些學生覺得自己什么都學會了,看到一些基礎的習題不愿意去做,不注重提高自己的基礎能力,結果一到考試時由于基礎不牢,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績。
二、增強自主學習意識的措施
1.詳細收集并整理學生信息。在開學伊始,無論是班主任還是科任教師都通過各種途徑掌握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家庭具體情況。例如,本校中七年級有90%的留守兒童,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和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等生活在一起,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獨自留守在家,生活學習完全自理。老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監護群體,普遍年齡大,身體差,文盲比例非常高。在學習上根本無法給予這些留守兒童切實有效的幫助、輔導和管理,而且由于年齡差異懸殊,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極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在教育管理方法上弊端較多,往往事與愿違。在實踐工作中證明,建立完備的留守兒童檔案,對于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非常重要。留守兒童檔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留守兒童個人的愛好特長;身體狀況;家庭的經濟狀況,家庭氣氛,家長的教育方式與態度,與父母和監護人的關系;學習成績,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師生關系,同伴關系;性格類型及特征,氣質類型及特征,個性心理有哪些特征,個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質等。這樣才能隨時了解兒童的心理狀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
2.爭取家長的支持。留守兒童的最大障礙就是長期與父母分離,缺乏父母的關愛和管教。我們針對留守兒童的這種情況,通過開家長會、家長座談會、與家長電話聯系或等其父母回家探親時及時進行家訪等方式,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引導和幫助留守兒童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促進親子關系的建立,讓家長協同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積極開通學生、家長、教師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共同商討教育的策略與辦法,做到掙錢與關心子女教育兩不誤,使孩子從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健康成長。
3.幫助家長建立濃厚的親子關系。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生活的影響較為復雜,其中情感缺乏問題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研究表明,親子撫養比隔代撫養和寄養能更好地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親情關系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表現出對家庭完整和父母關懷的強烈需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在家訪中,我們經常提醒學生的父母:如果他們都外出,則要更注意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時間不能相距太久,原則上最好做到每個星期交流聯系一次。在溝通內容上,不能只談生活,應該全面了解其心理、身體、學習等方面的綜合情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4.注重培養留守兒童的心理素質。大多數留守兒童都是隔代撫養或者托付在親戚家,不能同長輩進行有效溝通,在情感上缺乏關愛,容易產生心理障礙,有的兒童性格內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合群、他們不愿與別人交往,生活在狹小的自我空間里,對外界的一切都漠不關心,對他人和集體的情感冷漠;有的則脾氣暴躁、沖動易怒、逆反情緒,不聽任何教導,或者過分淘氣;有的兒童則有焦慮心理,抑郁癥狀。從社會適應方面看,很多留守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差,容易受不良言行的影響,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內心壓力較大,害怕被別人欺負。對留守兒童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最為有效的對策。比如按照不同年齡、不同年級留守兒童成長規律及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加強分類指導,從學會學習、學會生活、人際交往等幾個方面安排教育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段成榮,周福林.我國留守兒童狀況研究[J].人口研究,2005(1):29-36
[2]王玉瓊,馬新麗,王田合.留守兒童,問題兒童[J].中國統計,2005(1):59
(文本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課題立項號:GS[2018]GHB0665)
(甘肅省靖遠縣雙龍鎮永和學校,甘肅 白銀 7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