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立鶴
最近一個時期,在中國鞍馬人物畫創作領域,袁輝先生是取得突出成就的藝術家。
繪事一道,首貴氣韻。袁輝先生的作品仿佛是喧囂世界的另一種文化心境。
提到袁輝先生近期的創作,就不得不提他的《卓歇圖》系列。每次看到他以中國古代民族契丹和女真人物為主的鞍馬人物系列,我都嘆為觀止,心生敬畏。有時,我也很詫異,他是怎么畫出來如此多的已經湮滅在歷史長河中千載的少數民族人物的?仿佛他曾親見似的。那些披堅執銳彎弓射箭的胡人,策馬如飛,壯氣彌厲,是如此的筆精墨妙和栩栩如生。駐足在他的《卓歇圖》長卷前,仿佛身在遼國的析津府,仿佛身在金國的黃龍府,仿佛身在西夏的興慶府,仿佛穿越在那些遙遠的時空里。這就是傳說中的妙品吧?袁輝先生為人簡雅中和,為藝則氣格高尚。以明澈之心境,以精微之體觀,以嫻熟之技法,以胸懷萬法之氣象寫出契丹和女真等中國古代民族人物的民風彪悍質樸,卻均不失古雅之風,妙然天成。藝術之高下,終在境界,境界層上一步一重天,鞍馬人物畫便是袁輝先生文化心靈和藝術才情的一個階段寄托,《卓歇圖》可見其縱橫傳統,放墨心靈,取舍得體。而他在筆墨上,上下求索,獨出機杼,在前人的基礎有所躍升,又拉開了與同代人的距離。而《楊六郎威震雄州》是最能體現袁輝先生這兩年的藝術境界的。一手縱橫傳統,一手深入生活,觀察時代,完善筆墨,一步步走得堅實。
妙品如斯。已到耳順之年的他仍未退休,指導研究生之余,執掌保定畫院十余年,一直努力促進京津冀文化交流。近年也不斷有獨樹風標的新作出現,如在京、津、冀、魯、蘇、湘、渝等地巡展的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楊六郎威震雄州》,觀者如堵,氣魄雄渾,霸氣逼人。自古言勇敢者,皆出幽燕。畫中將袁輝先生自己的心境與楊六郎的燕趙風骨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將畫家對于燕趙故鄉之境的深切關愛和對故鄉歷史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投注到畫面中,傳達的是英姿勃發的燕趙風骨。

我想,袁輝先生應該屬于對自己藝術風格有著深刻追求的畫家,為人平和而多了些與世無爭的淡泊。雖然平和淡泊卻又在藝術追求上念茲在茲,這體現在繪畫主題的選擇,袁輝先生的故鄉保定正是宋遼時期的征戰之地,遼金和北宋的文化遺存都頗豐富。可謂是浮世千萬里,蒼穹無數星。正是袁輝先生對于各個民族英雄人物個性特征的藝術融入,他那些獨具匠心創作的作品便是以金戈鐵馬大漠風塵的刻畫取勝。草之精秀者為英,獸之特群者為雄,人之文武茂異,取各于此。在他近期的作品里,總有聞鼙鼓而思良將的緊張壓迫感,讓觀者為之一凜。觀者仔細地端詳會發現,畫家筆下的鞍馬人物是快意的、靜美的——那是畫家本人所理解的一種大美,一種超越世俗的美的境界的營造與建構,也是一種自信真我的美。


我認為,鞍馬人物是他漫長繪畫藝術歲月里最顯著的語言符號,畫家以具有個性特征的方式解讀和重新建構著他筆下的藝術形象。烈烈悲風起,泠泠澗水流。我想有必要闡述下鞍馬人物這個題材對于袁輝先生繪畫的象征意義,他一直在追求一種大美,一種最真誠最壯闊的情感,《卓歇圖》系列體現出了這種據鞍長嘆息般的追求。他的內心和筆觸都是壯美的、流暢的,這種陽剛、流暢與畫面的主題、背景處理和諧地相融在一起,而畫面的壯美便在這種和諧中流瀉出來。綜上所述,袁輝先生在繪畫的理念到創作實踐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系統而完整的燕趙風骨的學術思路。
托爾斯泰說:“好的藝術首先是取悅自己的結果。”袁輝先生的作品想來愉悅了許多觀者。雖然浮躁社會已經鮮見袁輝先生這種溪流涓涓、平淡自然的心靈守望者,“足己意,捫心自安者也”的境界卻也是他堅守本性,不為人役的真境界。作為一個成熟的藝術家,他正在走向輝煌而雄渾的歷程。劉琨寫到:“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長。棄置勿重陳,重陳令心傷。”我們的時代就像一列高鐵,每個人都是乘客,有人沉睡,有人觀察,有人提前下車,有人固執地看遍路上風景。說到底,每個人都只是在前行速度中努力保持住自己,不變形,不乖張,偶爾說出一些心事,希望能真正被懂的人聽到。袁輝先生和他的作品何嘗不是如此?

袁輝
1955年生于河北保定市。1978年畢業于東北大學,先后畢業于北京畫院研修班及中央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課程班。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中國畫馬研究會副會長、河北省政協委員、河北省政府文史館館員、河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保定畫院名譽院長、保定市中國畫學會會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藝術研究院國家藝術基金《畫說雄安》主創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