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菊
【摘 要】在高中心理社團中采用團體心理輔導既要重視團體輔導的效應影響,又要重視其對學生個性的影響,做到:第一是以社團人際關系改善為紐帶,在增強心理社團凝聚力中培養學生良好團隊精神;第二是重視團隊心理輔導的作用發揮,在互助互利活動中強化心理社團的體驗感,促進學生良好適應行為的發展;第三是重視團隊心理輔導的多向性信息流動,形成多元信息溝通下的心理效應增強;第四是在團隊心理輔導中發展學生個性,促進學生理性認識自我。
【關鍵詞】高中生;團體心理輔導;心理社團
團體心理輔導是心理輔導中的一種常見形式,其主要表現為在團體的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團體對團體或多人對多人的心理輔導形式,因而也經常被稱之為團體輔導。在高中心理社團中采用團體心理輔導,不僅有助于心理教師更高效的輔導學生認識自我、探索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而且有利于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與互動,強化心理輔導的作用與效應。筆者認為,在高中心理社團組織活動中采用團體心理輔導,要從心理社團發展的凝聚力、向心力,學生個體的體驗感,信息交互的流動性及自我發展的成長性等四方面,論述其應用實施。
一、改善人際關系,增強心理社團凝聚力
在團體心理輔導中,其最基礎的功能就是改善人際關系。高中心理社團作為一個學生組織,學生因個性發展、男女差異等,即使有共同的愛好或獵奇心理,但其社團人際關系也相對脆弱,這就嚴重影響到心理社團的凝聚力與向心力。而在團體心理輔導中,由于團體成員的參與,就勢必形成一種團體成員間的系列互動。高中生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自我參與來體驗并感受人際關系的微妙,向其他人觀察并學習人際關系的技巧,促進心理社團的人際關系發展,從而加強心理社團的凝聚力。作為一個學生社團,當團隊的凝聚力逐步形成時其向心力就會進一步加強,高中生對心理社團的歸屬感也會進一步增強。
筆者在焦慮情緒的消除活動中,就采用了團體心理輔導方式。首先從高中生學業入手,讓心理社團的學生們自我交流自己焦慮的表現形式,并說明自己是怎樣來調節情緒的。由于每個參與的學生都非常真誠的將自己的看法、心得表達出來,很多學生對于每個社團成員的個性也會體諒與理解,且會通過同學的做法來思考自己改善的方法。如有學生就提到自己克服焦慮情緒的做法,就是通過長跑或其他運動宣泄出來,讓自己很累好好睡一覺。而在其后的同學交流中就會對自己克服焦慮情緒的方法進行反思,并提議心理社團可以組織相關運動活動來增強社團成員之間的友誼。由此可見,通過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高中生在各抒己見中了解同學、體諒同學、理解同學,最終改善了心理社團的人際關系,增強了心理社團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增強了心理社團的歸屬感。
二、培養互助互利,強化心理社團體驗感
團體心理輔導,成員之間的關系既是互助又是互利的。一方面,在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每個人的建議、看法、心得與體會,不僅能引起其他成員之間的思考,而且在解析自己心理或情緒中也給別人提供優化方案的選擇。因而,這種方式是互利的。另一方面,自己分享或分析的過程,也是互助的過程。在團體心理輔導中,別人的看法、建議可能對自己有更大的幫助,但卻也要切合實際的真誠建議。心理社團成員之間的這種互助,極大的幫助了學生的成長,強化了心理社團活動的體驗感。
如在某次心理社團活動中,某位平時比較沉默的男生分享了自己從小到大沉默的原因——家里經濟條件較差,因此從小就不敢跟同學走得太近,害怕別人了解自己的家庭后會看不起自己,慢慢地就越來越沉默,甚至有時恨自己出身太差。這位學生分享到最后,忍不住哭泣。當時社團成員們無言以對,場面一度變得極度安靜,只有這位同學哭泣的聲音。在筆者的帶領下,心理社團用有節奏的掌聲鼓勵著這位同學,并在這之后更多地從細節、生活、學習上主動走近他,使他走出了家庭貧窮帶來的心理陰影,重新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并以身說法去幫助別的同學。通過這件事情之后,掌聲成為了心理社團成員們共同的語言,成為了共同珍視心理社團友誼的見證。從此之后,心理社團留下了一句經典之語:在助人中體驗別人的情緒,完成互助利人的涅槃。團隊心理輔導,使學生在體驗中培養起互助互利的品質與精神。
三、溝通信息交流,重視心理社團流動性
只有信息互通,才能做到方案的優化。在高中心理社團中,既要重視社團成員的信息收集與資料研究,又要通過不同立場、不同視角、不同感受的學生提供更豐富的信息交流,形成信息上的溝通與流動,才能使團體心理輔導中成員的關系是平等的。由于團體心理輔導需要組織者與引導者,而這些角色往往又是心理教師或其他表現較積極的社團干部承擔,因此必須注重其他參與社團成員的信息進行溝通,才能實現團體心理輔導的目標。
如果在團體心理輔導中,一個學生的信息分享變成了一個案例分析,組織者或引導者成為發言的主體,那么心理社團的其他成員就會逐步失去信息交流的興趣,就無法做到建立起來互助、傾聽、交流的團體心理輔導氛圍,心理社團活動就會受到更大的傷害。因此,心理教師在選擇團體心理輔導組織者或引導者的過程中,要重視兩點:其一是組織者或引導者應當具備的心理學專業知識與能力。對于高中生而言,這一部分可能會相對較弱,那么就可以通過教師自己的培訓與學生自主的學習來實現心理學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其二是組織者或引導者應具備的信息交流技巧,應在穿針引線的過程中,不會破壞團體心理輔導的流程與規則。筆者的做法是通過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對心理社團的組織者或引導開展專門的培訓活動,把專業的知識與要求,以團體心理輔導形式向學生作示范。從效果來看,這一做法保障了心理團隊信息交流的流動性,促使了學生敢于將自己的看法表達出來。
四、積極探索自我,注重心理社團成長性
團體心理輔導的目標是學生發現自我、探索自我,并在團體心理輔導中促進自我的發展與成長,從而形成個體成長下的社團成長。團體心理輔導在氛圍上、目標上與過程上,都積極營造一種溫暖而不失人情味的團體氛圍,視社團成員為自己的親朋好友,具有很強的安全感與溫暖感。在這種氛圍中,學生不僅敢于面對自己,而且也會從自我需要、自我發展的角度,積極面對心理社團成員的觀點與建議,探索自我發展與成長之路。如上述沉默男生的案例,就是在良好的心理社團氛圍中發展自我、探索自我的內在需要。換言之,如果學生沒有這種心理需求,那么就不可能在團體心理輔導中講述自己的故事,而是私下通過個人輔導的形式來實現這一想法的交流。
心理社團成員個體的成長,逐步積累就會成為積極的團體行為。如在重視高中時間管理的心理社團活動中,社團成員就如何規劃高中學習生活進行了自我探索的過程。有學生從學習需要為主,通過對課余時間的學習有效規劃,說明自我學習的心理與體會;而另外有的學生則從作息生活出發,嚴格制定了自己的作息生活計劃,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并以生活習慣來促進自己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從根本上來說,兩者是一致的。但學生探索自我的方式差異,卻給其他社團成員帶來了很大的啟發,促進了心理社團的整體成長。
總之,在高中心理社團中運用團體心理輔導的優勢與作用,就要通過團體心理輔導的改善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團結,最終走向分享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才能使心理社團的發展更健康有序。
【參考文獻】
[1]吳越.團體輔導緩解高中生考試焦慮的實驗研究[D].安慶師范大學,2019
[2]李霞.高中班主任團體心理輔導培訓與實踐[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34):59-61
[3]徐夢,茅麗亞.高中生涯規劃團體心理輔導校本課程探索與實踐——以江蘇省常熟中學為例[J].江蘇教育,2018(64):63-65
(江蘇省蘇州市吳縣中學,江蘇 蘇州 21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