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逾靜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1)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陶行知
(2)尊重人不應該勝于尊重真理。
——柏拉圖
(3)人的天職是勇于探索真理。
——哥白尼
(4)對真理和知識的追求并為之奮斗,是人的最高品質之一。
——愛因斯坦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
作文供料的核心內涵是“求真”。“真”,詞典上釋義之一為“真實(與‘假、偽相對)”。“求真”,即追求、探求、尋求事物發展的真理所在和客觀規律。構思作文時,不妨先想一想如下問題:求真的意義與價值何在?求真之難難在哪里?當“真”與“情”、與“欲”等發生沖突時該怎么辦?
參考立意:1.“求真”為我們提供了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現實途徑;2.“探索真理”必須有勇氣,做到不唯書、不唯上、不唯私,只唯真、只唯實、只唯公;3.“探索真理”須具備較高的能力和素質——這是一個認識世界的復雜過程,也是一個艱苦的實踐過程,如果沒有一定的能力和素質,就難以把握事物本質,推動實踐發展;4.“求真”,須建立完善的激勵、約束機制;5.做“求真”的工作,既要有望遠鏡,也要有顯微鏡;6.“求真”必須真求——非真求無以求真,是求真必定真求,不能涂抹粉飾,不能歪曲掩蓋,不能夸大縮小,更不能臆斷硬造;7.求真是不能自以為是、先入為主的;八、在“探索真理”的基礎上還得“務實”——求真是認識規律和把握規律,務實則是遵循規律和運用規律。
·名言警句·
1.真正的學者不夸夸其談,不嘩眾取寵,不危言聳聽,不虛妄,不臆斷,不故作驚人之論。他們有著理智的誠實,正如胡適先生倡導的“有九分證據,不說十分話”。
2.美國哈佛大學的校訓是“讓真理與你為友”。這一校訓來自格言:“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
3.真理就是具備這樣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擊它,你的攻擊就愈加充實和證明了它。
——伽利略
4.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顧 ?城
·人物素材·
1.季羨林:最怕戴“高帽”
不追名,不逐利,不恃才傲物,“學者”是季羨林守了一輩子的本分。他將多年來外界“加”在他頭上的“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三項桂冠一一摘去。他說:“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辭去三頂桂冠,總得有幾個頭銜吧?季老這樣回答:“北大教授、東方學者,足夠了。”
“像土地般樸素、真誠,懷真情,講真話,是季先生一生的執著。”在《百家講壇》開講《我的恩師季羨林先生》的錢文忠教授告訴我們,“季先生說過,他喜歡這樣的人:質樸,淳厚,誠懇,平易;骨頭硬,心腸軟;懷真情,講真話;不阿諛奉承,不背后議論;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無嘩眾取寵之意,有實事求是之心……關鍵是一個‘真字,是性情中人。”
2.較“真”的吳冠中
美術大師吳冠中,他繪畫的一生上演了無數次燒畫事件,大規模的燒畫至少有三次。上世紀50年代吳冠中創作了一組井岡山風景畫,后來他翻看手頭原作,感到不滿意,便連續燒毀。“文革”初期,他把自己回國后畫的幾百張作品全部毀壞后燒掉。1991年9月,吳冠中整理家中藏畫時,將不滿意的幾百幅作品也全部毀掉,此舉被海外人士稱為“燒豪華房子”。他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保留讓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畫!而在燒畫的同時,吳老對偽作的出現更是毫不含糊。當一些作品被吳冠中本人證實為偽作后,他告誡人們:“現在拍賣行所拍的假畫都編了很多故事,那都是不能聽的,但假畫就是假畫。藝術家應對歷史負責、對未來負責。騙得了今天的人,騙不了明天的人。”
貴在求真
江蘇省太倉高級中學 ?李潤霖
人生旅途,本是一個求真的過程。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美的追求,無疑是求真路上的一大風景。有人說,人在旅途,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這話說得太對了。但正是在這條自我完美的道路上,卻有那么多生命走得何其勞累,他們氣喘吁吁,著了魔般跟隨著所謂的時尚潮流打扮自己,甚至折磨自己。整容之風盛行,少女王貝為了美,把自己推上手術臺,最終慘死在那兒;演藝界的明星不追求精湛的演技,而是大拍時尚大片,一個個濃妝艷抹,以各種各樣的夸張尺度刺激人們的眼球……正所謂“偽造術真是巧奪天工,竟然連仁慈的上帝制造的商品也能仿制”。但,這真的是美嗎?“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我們本都是獨特的個體,永遠都不該為了外表的美而折磨自己的身心;只要我們樸素自然地裝扮自己,呈現的就是最真實的、最美的自己。
因為,樸素自然就是真。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縱觀古今,有多少人為了權勢,為了名利,爾虞我詐,費盡心機。總有人不按套路出牌,玩心機,鉆空子,托關系,本來簡簡單單的事一下子變得復雜,心思都放那上面了,哪還能顧及本職工作的質量?所幸的是,那些較“真”的人,依舊在從高處審視自己,也審視這個時代。像學貫中西的泰斗級藝術家吳冠中,他的一生上演了無數次燒畫事件。一個藝術家能果斷處理自己的畫,說明他有著很高的追求,也有非常高的眼力,他能及時判斷自己的作品是否達到一定的高度,這是一種非常認真的對待藝術的態度。而在燒畫的同時,吳老對偽作更是毫不含糊,他告誡人們:“現在拍賣行所拍的假畫都編了很多故事,那都是不能聽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能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嚴謹工作且勇于自我磨礪,進而創造人生的奇跡,這不是很快樂的事么?
因為求真,就是做真事、說真話。
人生百年,理應遵從內心的召喚,盡力做最好的自己。有人說,一個人的成熟,是從“不抱怨”開始的。路應該是越走越長,心應該是越走越靜,做真實的自己,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李白縱情山水,拒絕“摧眉折腰事權貴”;陶淵明歸隱田園,東籬種菊;季羨林將多年來外界“加”在他頭上的三項桂冠一一辭去,一輩子堅守“學者”本分……他們的追求是那么純凈和美好,他們的生命是那么快樂與悠然。同樣,我們不必惶惑,不必憂心,遵從自己的內心,求真求實,做最好的自己。
求真,求的是生命的本真,也就是追求生命原來的樣子——自然,簡單,快樂。在這樣一條求真路上,每一份努力都顯得那么美麗,那么充實。
求真之路不在于目的,而在于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
這篇文章把“求真”與“做人”聯系起來,從“樸素自然就是真”“求真,就是做真事、說真話”“求真,求的是生命的本真”三個層面詮釋題意,中心明確,材料豐富,思路開闊而結構謹嚴。
文章在用例上注意正反組合,引例后有合理的分析——比如舉出“較‘真的吳冠中”一例時,就給出了精要的評析:“一個藝術家能果斷處理自己的畫……這是一種非常認真的對待藝術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