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紅霞
摘要:為了篩選出適合本地區的最佳施肥量,提高玉米產量,本文采用田間試驗的方法研究了深圳芭田復合長效緩釋肥4種不同施肥量對玉米生長及產量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施用緩釋肥不僅能夠改善玉米的生長性狀,而且具有明顯的增產效果。
關鍵詞:玉米;緩釋肥;施肥量;產量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DOI:10.19754/j.nyyjs.20200229011
引言
玉米作為我國乃至世界三大糧食作物之一,是主要的糧食、飼料、經濟以及工業原料作物,開發潛力大,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1]。近年來,玉米已成為我國種植面積和產量增長最快的作物,因此,研究增加玉米產量問題對提高農民收入和經濟實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民仍然按傳統經驗施肥,淺施、撒施現象普遍,造成肥料淋溶、揮發,利用率不高,而且易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2]。與相同養分的普通化肥相比,緩/控釋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產量,改善作物品質,省工省時,環境友好[3]。本試驗主要研究緩釋肥料對玉米的影響。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1.1.1供試玉米
供試玉米為當地主栽品種鄭單958,生育期在本地為96d。鄭單958具有耐密、高產、優質、早熟、抗倒伏等優點,是河北省主推玉米雜交種,自2002年在河北省推廣以來,成為全省推廣面積最大的品種。
1.1.2供試肥料
供試肥料為深圳芭田復合長效緩釋肥,養分含量N-P-K:26-12-10,總養分≥48%。即利用生物化學途徑抑制土壤中酶活性抑制氮的硝化、反硝化、氨的揮發,提高磷的活化效率,達到延長肥效期,提高利用率效果[4]。
1.1.3主要儀器與用具
株高測量尺、刻度尺、烘箱、電子天平、游標卡尺、小型玉米脫粒機。
1.2試驗方法
1.2.1試驗用地及處理
試驗田為保定市滿城區方順橋村農田,前茬為小麥。土壤為潮褐土,有機質含量為12.9g/kg,在當地具有代表性。播前精細整地,做到土壤細碎,地面平整,土壤疏松,耕作表面有1層細土覆蓋,整地后鎮壓。
1.2.2玉米種子處理及播種
玉米播量37.5kg/hm2,6月25日播種,9月27日收獲。
1.2.3田間管理
緩釋肥采用基肥一次性底施,不再追肥,常規管理。
1.2.4試驗方案
以不施肥料作對照(CK),本試驗設4個處理,分別為T1:300kg/hm2,T2:600kg/hm2,T3:900kg/hm2,T4:1200kg/hm2。田間小區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玉米采用直播方式,寬窄行種植,寬行70cm,窄行40cm,株距25cm,單株播種,播種密度為82500株/hm2,小區面積50m2,小區間與重復間各留1m通道,試驗地四周設保護行。
1.3主要測定指標及方法
分別于苗期、大喇叭口期、吐絲期、成熟期測定玉米株高、葉面積、干物質積累量。于收獲期每小區收獲中間帶連續10個穗計算產量。
株高測定采用自然株高法,自然株高指作物從地面到自然狀態的最高點間距離。
葉面積測定采用系數法,即葉面積=葉長×葉最大寬×葉面積系數,玉米葉面積系數為0.75。
干物質積累量測定用烘干稱重法,將樣品植株粉碎,裝入尼龍網袋中,于烘箱105℃殺青30min后,80℃烘干至恒重,用電子天平稱重即干物質積累量。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施肥量對玉米株高的影響
玉米株高是體現其生長發育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植株生長速度快慢和健壯程度。株高為增加干物質積累并最終提高產量奠定了基礎,但株高超過一定范圍,便會造成植物根系不發達,抗倒伏能力差,影響玉米產量。在玉米生長的各時期,各處理間株高的差異性不顯著,苗期→大嗽叭口期→吐絲期→成熟期,各處理間最大株高差分別為3.1cm、 4.8cm、5.7cm、6.0cm,總體上,施肥處理的玉米要比不施肥對照的玉米高。另外,吐絲期以后,玉米的株高基本不再增長。
2.2不同施肥量對玉米葉面積的影響
2.2.1不同施肥量對苗期玉米葉面積的影響
在種植密度合適的條件下,土壤養分是影響葉面積的主要因素,苗期玉米葉面積T2>T1>T3>CK>T4, T2比CK增長7.5%,說明在一定施肥量范圍內,緩釋肥可以增加玉米的葉面積,但施肥量過多,反而使葉面積小于對照處理。
2.2.2不同施肥量對大喇叭口期玉米葉面積的影響
大喇叭口期各處理間玉米葉面積的趨勢與苗期基本相符,依然是T2效果最佳,比 CK增長19.6%,說明在玉米生長過程中,緩釋肥逐漸釋放養分,以供玉米生長的需要。與苗期不同的是,T3處理大于T1,T4處理稍大于CK,說明大喇叭口期玉米的需肥量要稍大于苗期。
2.2.3不同施肥量對吐絲期玉米葉面積的影響
從大喇叭口期到吐絲期,玉米處于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行階段,葉面積增長速率減慢。不同處理對吐絲期玉米葉面積的影響與前個時期不同,T3>T4>T2>T1>CK,施肥處理均高于對照。說明在玉米生長的中后期,需要較高的養分,緩釋肥可以利用其緩效性和長效性調控養分供應,協調玉米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平衡。
2.2.4不同施肥量對成熟期玉米綠葉數的影響
從吐絲期到成熟期,玉米的營養生長逐漸停止,轉入生殖生長階段,營養主要供給穗部,葉片數目不再增加,植株下部葉片干枯變黃,有效葉面積減少。成熟期玉米綠葉數與吐絲期葉面積的趨勢大致相同,說明在玉米生長后期,緩釋肥具有保持葉片鮮綠、防止早衰的功能。
2.3不同施肥量對玉米干物質積累量的影響
施用緩釋肥可顯著增加玉米吐絲期后的干物質量,苗期各處理與對照間的干物質量差異很小,原因可能是苗期植株體積較小,植株個體之間沒有競爭力,所積累的干物質量相差不大。大喇叭口期到吐絲期,這段時期處于拔節期,干物質積累速率比較緩慢,但施肥處理的干物質量在增長速率和數量上均高于CK,且隨著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T4施肥量過高,干物質量低于T2、T3。吐絲期以后,干物質積累量迅速提高,由于此時玉米植株的個體較大,植株間的競爭激烈,各處理間的干物質積累量的差異也越來越大。到成熟期,各處理與對照間的干物質量差異顯著,T2>T3>T1>T4>CK,從大喇叭口期到成熟期,T2的干物質積累速率和積累量均高于其它施肥量,為330.1g,說明T2是最佳施肥量。
2.4不同施肥量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緩釋肥對玉米產量的影響見表1。
表1結果表明,緩釋肥具有明顯的增產效果,不同施肥量處理對玉米產量的影響達到顯著水平。CK產量最低,每公頃7271kg,其他施肥處理玉米產量都顯著增加,相對CK增幅為6.03%~22.1%。T2增產最高,增產率為22.1%,達到每公頃8879kg,T4增產最少,增產率為6.03%,每公頃7710kg,說明T2是最佳施肥量,施肥過多、過少都影響玉米的產量。T4產量較低,主要原因可能是一次性施肥肥料都集中在根系下方,苗期時植株較弱,產生輕微燒苗現象,影響了玉米的生長發育,進而影響玉米的產量。
3結論
本試驗結果表明,施用緩釋肥能夠改善玉米生育性狀,提高玉米產量,施肥量為600kg/hm2,生長性狀最好,增產效果最佳,為當地玉米生產提供了技術指導。
緩釋肥根據玉米各生長時期對養分的需要,使養分釋放與玉米養分需求規律相一致,減少了養分的浪費,緩釋肥能夠滿足玉米后期的需肥要求,故而能夠實現玉米的高產高效。
參考文獻
[1] 李聰敏.河北省玉米產業發展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09.
[2]]任景明,喻元秀,王如松.我國農業環境問題及其防治對策[J].生態學雜志,2009(7):1399-1405.
[3]王宜倫,李潮海,王瑾,等.緩/控釋肥在玉米生產中的應用與展望[J].中國農學通報,2009(24):254-257.
[4]段繼賢.以新的施肥理念改變傳統施肥習慣——芭田多途徑發展緩/控釋肥[J].中國農資,2009(1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