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蘇 周蔚 徐瑤 陳丹 褚琳琳
摘要:以促進江蘇省農業節水、水利工程水費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為目的,從落實節水優先方針的角度,對江蘇省農業用水現狀和灌溉發展情況進行了分析,對農業節水的分區發展對策開展了探討,并提出了相關發展策略性建議。
關鍵詞:節水優先;農業用水;農業節水;水價改革;江蘇
中圖分類號:S27? 文獻標識碼:ADOI:10.19754/j.nyyjs.20200229020
引言
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是當前我國各地正在全力實施的重要改革事項[1-3]。江蘇省歷來重視水利工程水費和農業水價改革工作,早在2000年就出臺了關于水利工程水費計收管理的相關政策,2016年以來又全力推動全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不斷向縱深方向發展,也取得了突出的階段性成效。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作,涉及內容廣,推進難度也大,其中摸清當地農業用水情況是穩步推進改革的基礎[1]。結合江蘇農業用水和水價改革的實際,全力貫徹實施“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代治水方針,以及“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水利改革發展策略,是當前江蘇省水利工程水費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之一。為此,本文立足落實節水優先方針,對江蘇省農業用水情況、灌溉發展情況進行分析,并對農業節水的分區發展對策開展探討,為促進江蘇省農業節水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提供參考依據。
1農業用水分析
根據2010—2018年《江蘇省水資源公報》統計數據[4],2018年江蘇全省用水總量為460.2億m3,控制在國家下達用水總量控制目標524億m3以內;其中,第一產業用水273.4億m3,占總用水量的59.4%。江蘇省農田灌溉用水量429m3/667m2,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612,達到國家年度控制目標(0.592)。在 2017 年度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國家考核中,江蘇在全國排名第1。
2010年以來,江蘇省用水總量總體上呈現下降趨勢,從2010年的552.2億m3下降至2018年的460.2億m3,降幅為16.7%,其中生產用水占總用水量的比例最高,約占91.2%~93.3%。從產業結構角度來看,第一產業(農業,包括農、林、牧、漁各業)用水量占生產用水量的比例最高,約占59.8%~66.0%。不過第一產業用水量保持下降趨勢,由308.2億m3下降至273.4億m3,降幅為11.3%。
在第一產業用水中,農田灌溉用水的比例始終穩定在87.5%左右,但是灌溉用水和667m2平均用水量呈下降趨勢。2010年江蘇省農田灌溉用水270.3億m3、用水量463m3/667m2,2017年江蘇省農田灌溉用水247.8億m3、用水量429m3/667m2,江蘇省農田灌溉用水和667m2平均用水量分別下降了8.3%、7.3%。農田灌溉用水在用水總量中占有較大的比重,近年來略有增長,從2010年48.9%上升至2017年的53.2%,2013年該比例突破50%,可見農田灌溉用水成為江蘇省用水的主要途徑(圖1)。
從不同地域農業用水情況來看,蘇北始終是江蘇省農業用水比重最大的地區,其次是蘇中,而蘇南地區經濟較發達,工業及生活用水量較大,農業用水比例相對較低。徐州、連云港、宿遷、淮安、鹽城蘇北五市歷年農業用水均占總用水量50%以上;蘇中地區除2013年的泰州和2016年的南通市以外,其農業用水均占總用水50%以上,略低于蘇北水平;而蘇南地區僅在2013年無錫、鎮江市農業用水較多,2014—2016年分別是鎮江、常州、南京市農業用水超過總用水的50%,其余年份蘇南地區農業用水均處于較低比例。
從3個地區2010—2017年實灌面積667m2平均用水量來看,蘇中地區下降趨勢最為明顯,從497m3/667m2降至381.5m3/667m2,降幅高達23.2%;蘇南地區在2013年前每667m2用水有上升歷史,至542m3頂峰后開始下降,總體上下降5.9%;蘇北地區每667m2用水量的年間變化相對較緩,除2012—2015年4a相對較低外,2016年后又回歸至原先水平,整體下降0.8%。從江蘇省平均來看,農田每667m2用水量總體上大致呈現下降趨勢,從2010年的463 m3下降至2018年的429 m3,減少了7.3%(圖2)。
2灌溉發展分析
2.1 灌溉情況
上述分析表明,農田灌溉用水是江蘇省節水優先重點要考慮的對象。江蘇省現有耕地453.9萬hm2,有效灌溉面積達417.9萬hm2,占耕地面積的92.1%;旱澇保收農田383.2萬hm2,占耕地面積的84.4%;發展節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積279.1萬hm2,占耕地面積的61.5%。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67.7萬hm2,復種指數1.89,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43.3萬hm2;經濟作物及其它作物播種面積224.4萬hm2。
江蘇省共有大、中、小、純井型灌區39079個,有效灌溉面積為374.1萬hm2,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積達90%以上,包括36個大型灌區、283個中型灌區、24792個小型灌區、13968個純井灌區。大型灌區36個,有效灌溉面積101.3萬hm2;中型灌區283個,有效灌溉面積128.1萬hm2;小型灌區24792個,有效灌溉面積63.2萬hm2;純井灌區13968個,有效灌溉面積3.96萬hm2,其中土渠井灌區有8312個、有效灌溉面積2.7萬hm2,渠道防滲井灌區有255個、有效灌溉面積740hm2,低壓管道井灌區750個、有效灌溉面積2800hm2,噴灌井灌區4366個、有效灌溉面積8366.7hm2,微灌井灌區285個、有效灌溉面積800hm2。
江蘇省屬于經濟較發達省份,對灌區和農田水利工程的投資巨大,連續20多年開展了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改善了灌溉條件,提高了水利用效率,有力促進了農業節水。近年來高效節水灌溉建設也在大力實施,江蘇要求各級政府安排的農田水利、高標準農田、新增千億斤糧食、農業綜合開發、國土整治等項目資金根據有關規劃統籌用于發展高效節水灌溉,確保資金及時足額到位、項目順利實施推進,促進了高效節水灌溉的發展。堅持先易后難的原則,因地制宜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積極推廣糧食作物以管道灌溉為主,蔬菜以噴灌為主,水果苗木以微灌為主的高效節水灌溉模式。對水稻區加快泵站等水源工程更新改造,推廣輸水管道建設;對種植結構調整到位的地方,同步發展噴滴灌工程;對面廣量大的小型提水灌區,科學劃定灌溉單元,合理選擇管材和泵型;對設施農業、高效農業,大力發展信息化、智能化微噴技術。
2.2灌溉用水定額
實施灌溉用水定額管理是水資源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對推行節水優先、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水資源、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義,是水行政主管部門科學核定取水許可數量、建立水權分配制度的重要依據。
灌溉用水定額是在規定位置和水文年型下的某種作物一個生育期內的灌溉用水量。灌溉用水定額一般包括基本用水定額和附加用水定額?;居盟~是某種作物在參照灌溉條件下的單位面積灌溉用水量。參照灌溉條件宜確定為灌溉工程類型為土渠輸水地面灌溉,取水方式為自流引水,灌區規模為小型,無附加用水。附加用水定額是為滿足作物生育期需水量以外的灌溉用水而增加的單位面積用水量。附加用水包括用于播前土壤儲水、淋洗土壤鹽分用水、水田泡水用水等;確定附加用水定額應采用與確定基本用水定額相同的參照灌溉條件。作物綜合灌溉用水定額是某區域內某種作物在各種實際灌溉條件下(工程類型、取水方式、灌區模式、附加用水等)的灌溉用水定額按灌溉面積的加權平均值[5]。
根據《江蘇省灌溉用水定額》,江蘇省主要灌溉作物包括水稻、玉米、麥類、棉花、茄果、葉菜、油料等[5]。相比之下,水稻是每667m2用水量最大的作物,其灌溉用水定額約在560~710m3/667m2。水稻種植區也是當前江蘇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和農業節水的重點區域。
3農業節水分區發展對策
上述分析表明江蘇省農業用水和灌溉發展存在一定的區域性差異,因此要落實節水優先發展戰略需要考慮區域特性并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措施。在對江蘇省氣候、地形地貌、土壤、水資源、水利及經濟情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縣級行政區劃邊界,重點從農業節水的角度分成徐淮平原區、里下河平原區、沿海平原區、沿江平原區、寧鎮揚及宜溧丘陵區、太湖平原區(圖3),并提出各區域農業節水發展重點[6-8]。
3.1徐淮平原區(I區)
該區位于江蘇省北部,以黃泛沖積平原為主,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是江蘇省灌溉發展和農業節水的重點區域。灌溉用水以攔蓄地方徑流、利用回歸水、外來水源為主,不足部分以北調江水作為補充水源,通過多級提水供給。沙土區要加強渠道防滲和岸坡防護,粘壤土區要加強土料夯實防滲,小型提水灌區要加強低壓管道輸水、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多級提水灌溉地區要加強種植結構調整優化,減少水稻種植面積,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促進節水節能增效。
3.2里下河平原區(II區)
該區地處里下河平原,為水網圩田平原,地勢低洼,地下水位較高,存在洪、澇、漬災害風險。該區域應加強區域防洪和農田排澇工作,開展平原河網疏浚整治和生態治理,提高農田排澇、降漬能力,同時開展以灌溉泵站改造、渠系建筑物配套為重點的農業節水工程體系建設,促進農業節水減排。
3.3沿海平原區(III區)
該區東臨黃海,屬濱海沖積平原,易受臺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影響和土壤次生鹽堿化威脅。加強通榆運河引水等區域性工程建設配套,保證干旱年份農田灌溉用水,提高灌溉保證率。要抓好沿海沙土區溝渠防護和農田排水降漬,發展襯砌渠道和管道灌溉,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數,減少鹽堿化危害。
3.4沿江平原區(IV區)
該區位于長江兩岸平原地區,水資源相對豐富,水利工程基本配套,要進一步做好農村河道疏浚整治和溝通,抓好排水工程、灌溉渠系及其建筑物配套和工程改造。對以揚州、泰州為主的部分通南高沙土地區,重點做好溝渠岸坡防護和工程配套,大力推廣水稻節水灌溉技術,適當發展低壓管道輸水或噴灌技術。
3.5寧鎮揚及宜溧丘陵區(V區)
該區位于江蘇省西南部,地勢起伏較大,地形地貌復雜,以低山、丘、崗分布面積大。低山丘陵區要充分利用地形特點,做好小水庫、塘壩和河道攔蓄等水源工程建設,配套完善抗旱翻水線,抓好提水灌溉泵站和渠系工程配套,推廣應用集雨補灌技術、低壓管道輸水灌溉等,做好農業供水的開源節流工作。
3.6太湖平原區(VI區)
該區位于江蘇省東南部,地處太湖流域和長江下游,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優越,存在水質型缺水風險。應加強區域防洪排澇以及水資源保護,加大水環境綜合治理,防治農業面源污染。該地區經濟發達,土地資源有限,做好現代農業的高效節水灌溉配套,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用水效率。
4結論
本文以促進江蘇省農業節水、水利工程水費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為目的,從落實節水優先方針的角度,對江蘇省農業用水情況、灌溉發展情況進行了分析,并對農業節水的分區發展對策開展了探討,所取得的主要結論與建議主要包括以下2個方面。
江蘇省農業用水仍然是用水大戶,占用水總量的比例近60%;從地域農業用水情況來看,相比之下,蘇北地區是最大的地區,其次是蘇中,蘇南地區最少;在農業用水中農田灌溉用水占近90%,占用水總量的比例達50%。灌區是農田灌溉用水集中的區域,也是建設節水型社會的重要載體之一,江蘇省各類灌區有效灌溉面積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積達90%以上。因此,要實現農業節水,農田灌溉用水是重點,從地域來看蘇北、蘇中是農業節水的重點區域;灌區用水管理是節水優先戰略實施的重點,以灌區為抓手開展節水是促進農業節水落地的關鍵。
大中型灌區主要分布在蘇北、蘇中,蘇南地區以小型灌區和小型泵站提水灌溉為主;自流灌溉主要在大中型灌區和水庫灌區,提水灌溉主要在平原水網地區,而提水灌溉一般要采取泵站提水,需要耗電耗能,多提水則成本高,一般用水效率與自流灌溉相比較高。因此,大中型自流灌區是農業用水和節水的重點區域。農業節水還應考慮地域性和空間差異,通過適宜的農業節水分區,針對各分區特點確定農業節水工作的重點和發展模式,對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業節水工作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丹,陳菁,褚琳琳.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六步六好”操作方法探析[J].中國水利,2018(6):61-64.
[2]陳丹,陳菁,陳祥,等.基于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的農民灌溉水價承受能力研究[J].水利學報, 2009,40(12): 1524-1530.
[3]陳丹,張建,褚琳琳,等.縣級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績效探討[J].人民珠江, 2019, 40(3):133-140.
[4]江蘇省水利廳.江蘇省水資源公報(2010-2018)[EB/OL]. 江蘇省水利廳網站(http://jssslt.jiangsu.gov.cn/col/col51453/index.html?number=0801),2018.
[5]任瑞英,劉敏昊,張健.江蘇省灌溉用水定額的分析研究[J].江蘇水利, 2015(4):29.
[6]吳普特,馮浩.中國節水農業發展戰略初探[J].農業工程學報,2005(6):158-163.
[7]褚琳琳.江蘇省節水農業分區及發展模式[J].節水灌溉, 2014(11):96-100.
[8]李海峰.江蘇省生態農業分區規劃及模式研究[J].生態農業研究, 1996, 7(3):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