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鋒
摘要:林業有害生物是林業發展和生態建設的大敵,防治工作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本文介紹了淄川區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現狀,總結了淄川區近年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指出了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建議和對策。希望對從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同行們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淄川區;林業有害生物;現狀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識碼:ADOI:10.19754/j.nyyjs.20200229025
林業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種子正常生長并造成經濟損失的病、蟲、雜草等有害生物。林業有害生物通過直接取食林木的器官或吸取組織中的營養,危害植物生長。因此,利用傳統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方法,同時借助先進科學技術手段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確保林業健康發展的前提。淄川區位于淄博市中部,地處E117°41′~118°14′,N36°22′~36°45′之間,擁有豐富的植物資源,共有樹種40科、78屬、146種;鄉土樹種有楸、國槐、側柏等;經濟樹種有梨、杏、蘋果、花椒、柿子、軟棗、山楂、香椿等。中草藥資源有黃芩、半夏、荊芥、防風、蒼術、丹參等100多種。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有利于該區林業健康發展。
1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基本情況
淄川區按照“預防為主,科學治理,依法監管,強化責任”的防治方針和“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屬地負責、專群結合、聯防聯治”防治原則,以加強檢疫封鎖與監管為基礎,強化監測預報與蟲情普查,及時排查隱患和除治災情,協調運用人工、物理等綜合防治措施,積極推進社會化專業化防治,降低蟲口密度,控制危害程度,將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2‰以下,全區無公害防治率、監測覆蓋率、測報準確率均達到90%以上。2019年,淄川區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0.07萬hm2,均為輕度發生,同比上升32.5%。其中,病害發生0.009萬hm2,均為輕度發生,同比上升86.36%;蟲害發生0.043萬hm2,均為輕度發生,同比上升12.06%。全年防治面積合計0.07萬hm2,防治作業面積0.092萬hm2,無公害作業面積0.092萬hm2,無公害防治率100%。
2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存在主要問題[1,2]
2.1防治工作重視不夠
由于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開展林業防治工作必須以政府部門為主,雖然法律明確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部門的獨立行政執法權,但是由于執法力量不足,地區政府對于林業防治工作不重視,沒有健全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目標責任制和建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目標管理制度,導致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很難有效開展。
2.2 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
基層工作人員配備不足,更是缺少林業技術人員,平時工作內容繁雜,精力分散,對日常的蟲情測報工作疲于應付,發現問題通常采用噴灑化學農藥的方法進行簡單處理,缺乏學習新技術和新知識的積極性,是造成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不力的關鍵因素之一。
2.3防治經費投入不足
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工作資金投入是必要條件。由于財政投入力度不夠,導致有些區域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缺少相應的測報、檢疫等儀器等設備,造成淄川東部山區樹木蛀干、蛀梢害蟲、樹冠防治時施藥無法到位, 防治效果差。
2.4監測預警工作薄弱
淄川區在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體系建設上,雖然通過多年來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績, 但在林業有害生物的監測和預警方面仍存在監測網絡不健全、人員不穩定,調查方法單一、測報技術滯后、測報數據不規整等問題,從而導致有時不能夠及時、有效地掌握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情況, 無法準確預測預報,不能為防治提供有效科學依據。
3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對策[3,4]
3.1健全目標責任制
淄川區把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美國白蛾等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目標完成情況納入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層層落實防治責任。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實行屬地管理,各級政府是防治的責任主體,政府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各級政府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細化方案,將責任落實到鎮辦、村莊、社區,落實到人、具體到地片,責任分工情況逐級備案,切實做好聯防聯治,確保防控工作順利推進。
3.2加強目標管理
科學制定防控方案,林業有害生物重在科學防治,在資金、組織、人力上加強保障,準確把握好蟲害進展、施藥時機、施藥方式等各項重要環節,做到科學防治。淄川區聘請上級業務專家,集合各個領域的森保專業人才,成立全區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專家組,明確具體科學的防治措施,努力做到科學施策。
3.2.1劃分防控區域
根據發生防治情況,結合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和越冬蟲口基數調查,全區劃分為重點防控區和一般防控區。其中,重點防控區包括雙楊鎮、羅村鎮、開發區、嶺子鎮、昆侖鎮、將軍路街道、松齡路街道、般陽路街道及各交通主干道兩側法桐等;一般防控區包括寨里鎮、洪山鎮、龍泉鎮、西河鎮、太河鎮。
3.2.2明確防控指標
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2‰以下,全區無公害防治率、監測覆蓋率、種苗產地檢疫率均達到90%以上,不得出現連片吃光、吃殘現象。
3.2.3構建防控體系
根據“預防為主,科學治理,依法監管,強化責任”的防治方針和“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屬地負責、專群結合、聯防聯治”防治原則,以加強檢疫封鎖與監管為基礎,強化監測預報與蟲情普查,及時排查隱患和除治災情,科學分類施策、分區設計防治方案,以仿生農藥、生物制劑和植物源殺蟲劑為主導,協調運用人工、物理等綜合防治措施,積極推進社會化專業化防治,降低蟲口密度,控制危害程度,確保不發生大的災害事件。
3.2.4科學選取防治措施
在重點防控區采取無公害藥劑防治為主的綜合治理措施。對于發生面積較小且集中的地方,采取人工地面噴霧防治,堅決摒棄大面積單一飛防的模式。在防治中,特別注意避免對桑、蠶、魚、蝦、蟹、蜜蜂、螞蚱等養殖區非靶標生物的傷害。在一般防控區以自然調節為主,改善林分條件,提高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大力推廣生物制劑防治和人工防治,適時開展性信息素誘捕和黑光燈誘殺防治,同時加強害蟲種群動態監測,發揮釋放和保護天敵的控制作用。
3.3預防工作措施得力
3.3.1加強監測預報
健全完善監測網絡,發揮各級測報點的作用,要求市級監測點、區級監測點、鎮級測報點和村級監測員,實行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及時準確測報疫情發生情況。
3.3.2抓好物資儲備
根據各單位蟲情疫情的發生情況,要求各鎮(街道、開發區)及有關單位準備充足的藥劑,針對隨時都能發現的疫情,能夠隨時開展防治作業。
3.3.3抓好宣傳培訓
各鎮辦、開發區駐地懸掛橫幅,同時,利用廣播、電視、遠程教育網絡、明白紙、手機短信等形式,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努力使防治工作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舉辦全區林業有害生物監測普查培訓班,各單位相繼進行監測培訓,共培訓監測人員500余人次。
3.4資金落實到位
淄川區政府將林業有害生物普查、監測預報、植物檢疫、防治基礎設施建設等防治費用納入財政預算,并根據疫情的發展情況及時撥付資金配置相關監測器材和防控藥劑藥械,建立救災物資儲備。并積極引導地方和社會資金投入,多渠道、多層次籌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資金。??顚S?,專項考核,先后投入普查資金6.8萬元。投入1.2萬元,購買了一批普查工具、儀器、藥劑;投入2萬元,組織普查技術人員培訓、租用微距鏡頭相機,安排外業調查車輛;投入3.6萬元,用于外業調查設備采購、建立標本制作實驗室及標本貯存室等。
3.5監測點布局合理
淄川區根據歷年疫情的發生情況,科學調整測報點位置,完善全區有害生物疫情調查測報體系,爭取上級財政支持設立省級監測點1個、市級監測點1個,同時設立區級監測點13個,每個區級監測點下設鎮級監測點5個,每村上報1名測報員,配備監測燈、高枝剪等必要的設備,認真觀測和調查,及時掌握和報告疫情動態,為開展防控工作提供科學數據。在4—10月林業食葉害蟲發生防控期間,成立了由林業站長、護林員、鎮村監測員組成的巡查隊伍,每月對本地主要林木樹種進行2次巡查,發現疫情及時上報并及時采取適宜的防治措施進行除治,防止疫情擴散蔓延。
4結語
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支持,緊跟當前林業發展形勢,適時地將科學技術引入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使防治工作更為科學、直觀,同時結合各級測報點做到對林業有害生物疫情及早發現、及時防治;認真開展蟲情調查,收集病蟲害發生基礎信息,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加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方法方式的宣傳力度,提高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將物資儲備工作納入財政預算,購置必需的藥物器械,定期組織基層林業技術人員培訓,提高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通過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有效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同時也有利于該區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林志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現狀及建議[J].武夷學院學報,2015(12):17-20.
[2]陳小青.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形勢與發生原因及對策[J].中國林副特產,2011(4):103-105.
[3]谷秋芳,李慧杰,秦書行,等.淺談鄭州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現狀與對策[J].中國森林病蟲,2014(9):41-44.
[4]李曼,呂雄峰,陳雄,等.新邵縣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現狀及防控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8(19):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