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艷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環境保護備受關注,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成為全社會的焦點,而生物技術防治方法以其自身的優勢,得到廣泛運用,與環境優化理念相契合,降低對環境負面影響,使得森林免受病蟲損害,實現長期防治的目的,對保護森林生態環境發揮重要作用。本文結合發展實際水平,全面探討了生物防治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
關鍵詞:生物防治技術;森林;病蟲害;防治;應用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識碼:ADOI:10.19754/j.nyyjs.20200229033
前言
在社會不斷進步中,全社會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增強,病蟲害防治工作也受到重視。因此,要以生物環境的穩定為目標,結合森林實際,合理應用多元化的生物防治技術,強化對病蟲害的有效治理,實現持久與良好的效果,在根本上為整個生態環境的維護創造有利的條件。
1正確理解生物防治技術的涵義及優勢
1.1生物防治技術的概念
對于生物技術而言,其自身極具創新性,更顯綜合性特征。在應用過程中,生物技術以生命科學為基礎,強化對于相關學科的融合。具體講,以先進科學方法為前提,重視規劃設計,以人類需求為目標,實現對流程與環節的優化。基于此,微生物與生物體工序得到廣泛應用。為此,要重視分析生物間存在的各種關系,關注特性,以更好實現滅蟲的目的,達到對生態環節的改變。從影響上分析,生物體的本質變化會誘發物種的改變,達到對整個種群的多方面影響。也就是說,要重視對食物鏈兩端及生物體共生關系的掌握,以此為理論依據,達到對病蟲害的針對性預防與防治,避免農藥對生態環境的危害,降低有毒物質堆積現象的發生機率。
1.2生物防治技術的優勢
生物防治技術能夠實現無毒、無殘留的狀態,不會對環境以及動植物造成危害,有效維護環境安全。這種技術能夠實現較高的防治效果,如果長期使用,有利于構建病蟲害的天敵優勢群體,滿足長期控制的目標。生物防治技術不會引起病蟲害抗體的產生,是可長期應用的方法。生物防治技術原材料相對簡單,獲取難度系數不大,能夠發揮就地取材的作用,使病蟲害防治成本大幅降低,對經濟效益的獲取意義重大。
2全面分析生物防治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2.1合理應用生物農藥
對于生物農藥而言,其化學成分有限,對生物及人畜不會產生危害,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對去除森林病蟲害意義重大。
2.1.1病原細菌應用
鑒于昆蟲繁殖量的巨大,一旦被微生物病原感染,死亡率高達80% 以上。受細菌引發的微生物傳染病有效抑制了昆蟲種群的規模,以細菌為切入點,借助人工培育方式,構建了微生物殺蟲劑,對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做出巨大貢獻。一般情況下,害蟲在取食樹葉的過程中,細菌會隨之進入其體內,而后進行快速繁殖,構成芽孢,同時產生的蛋白質會對其腸道進行破害,促使其停止取食樹葉。目前,細菌殺蟲劑類型較多,如青蟲菌、殺螟桿菌等,針對的病蟲害類型多為柳天蛾、松毛蟲、美國白蛾等。細菌殺蟲劑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同時,對環境不會產生破壞。
2.1.2昆蟲病原病毒的使用
這種方法比較新穎,主要是能夠實現病蟲害的徹底清除。
2.1.3昆蟲生長調節劑的應用
這種方法不會將害蟲全部殺死,主要是發揮抗蟲害藥物的干擾作用,達到對昆蟲發育期的有效管控,對其生長進行目的性調節,有效降低害蟲生存能力,促使其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死亡,也實現了消滅害蟲種群的效果。
2.2發揮鳥類對森林病蟲害的防治作用
對于害蟲而言,鳥類是天敵,因此,其在防治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加之經濟性與環保性的特點,應用十分廣泛,防治效果較強,對維護森林生態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當前,常見的防治森林病蟲害的鳥類主要有啄木鳥及杜鵑,其以害蟲為捕食目標,有效抵制其病蟲害對森林的破壞。基于此,要重視對鳥類的保護,避免其遭受捕殺,降低對生態不良影響。
2.3生物酶抑制病蟲害的正常生長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生物體的研究不斷拓展,通過對其體內進行研究,發現其存在大量蛋白酶抑制劑,有利于保護生物的生理代謝,對抵御外來蛋白水解酶,避免生物體遭受損壞。因此,蛋白酶的研究被重視,將其優勢發揮在病蟲害防治中,發揮腸道蛋白活性抑制功能,導致害蟲身體在缺少氨基酸的情況下,很難實現正常生長,維護植物培育,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蛋白酶抑制劑在許多生物體內都有存在,這也成為確保生物體內正常代瀉的基礎,能夠及時抵御外來蛋白水解酶,實現防治生物體內損壞目標。在現階段發展中受到生物技術的影響,加大了對蛋白酶抑制劑的研究力度,展現了在抗蟲害方面的優勢,一般來說,通過使用蛋白酶抑制劑能夠抑制昆蟲腸道蛋白活性,從而破壞昆蟲消化系統。當昆蟲體內氨基酸缺少后往往會影響到正常生長與發育,最終造成昆蟲死亡。所以說,通過使用蛋白酶抑制劑能夠實現對昆蟲的有效抑制,確保植物的正常生長。在現階段發展中,對生物防治重視度不斷增加,要做好蛋白酶抑制劑的使用工作,最大限度提升植物的抗蟲害能力,為植物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因此,要做好生物酶技術研究力度,發揮出蟲害防治優勢。
2.4積極引進天敵昆蟲
在病蟲害防治中,天敵引入方式不容忽視,通常以捕食性昆蟲為主,實現對單純林的有效改造,目的是形成雜交林,以便為天敵昆蟲的生長創造有利的條件。具體講,要落實對昆蟲的有效保護,將其科學投放至森林中,以便大大降低害蟲成活率。為此,要合理引進天敵昆蟲,增加天敵昆蟲的種類及數量,以便能夠實現對害蟲數量的有效抑制,提升森林防治效果及質量。
3生物防治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發展前景只有將理論和實際進行有效的結合,才能在營林技術運用到森林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將營林技術的作用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在日常工作和實踐中積極積累經驗教訓,并且在實際中對營林技術進行逐步完善。近些年,國家一直提倡推行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等政策,所以在各地都出現了大片的人造林。這些人為制造出來的森林不同于自然森林,兩者最大的差別就是人造林沒有自然調解機制。因為沒有自然調解機制,所以和自然森林相比人造林就脆弱得多。
隨著森林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森林病蟲害類型處于增長的趨勢,生物防治技術在環境友好型森林發展中發揮重要防治作用,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對延緩害蟲抗藥性具有重要功能,是未來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生物技術的應用要持有正確態度,正視其存在的不足,結合實際,進行科學選擇,循序漸進地開展。與此同時,要積極建立科學高效的控制系統,增強人員防范觀念,強化對森林有害生物的預測與監控,更好發揮生物防治技術的優勢。
4結束語
綜上,對于病蟲害的防治,在森林治理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內容。要重視落實預防工作,實現綜合治理的目標,合理應用生物防治技術,結合實際,進行針對性選擇,融多種手段于一體,實現對病蟲害的有效防治。同時,要明確環境與生物種群之間的關系,保持動態監管,達到對人類生活環境的保護,以此也提升了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響飛,韋秋霞.小議生物防治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8(16):83.
[2]何國昌.生物防治技術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探討[J].現代園藝,2017(16):53.
[3]蘇迎光.淺談生物防治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民營科技,2017(0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