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春 劉佳
摘要:農業是受天氣氣候影響最大的行業,農業氣候資源直接影響農業生產過程。綠春縣為中山峽谷地貌,境內重巒疊嶂,溝壑縱橫,無一平壩,立體氣候明顯,本文利用綠春縣氣象站點逐日地面觀測資料、八角歷年種植資料,充分分析氣候條件,科學、合理確定八角種植氣候指標,并結合綠春縣土地利用情況和地形地貌特征,按照八角適宜性種植等級對全縣土地進行八角種植適宜性分析。為合理布局八角種植,增加八角產量和品質提供氣候依據。
關鍵詞:綠春;八角;氣候;種植適宜性
中圖分類號:S16? 文獻標識碼:ADOI:10.19754/j.nyyjs.20200229041
八角樹喜歡生長在濕潤的山區氣候環境條件下,要求年降雨量為1200~2000mm,且分布均勻,空氣相對濕度在80%以上,適宜生長溫度范圍為20~30℃,最冷日平均氣溫在10℃以上,最熱平均氣溫在25~28℃,年積溫在6000℃以上,無霜期315d以上。八角是中性偏陰樹種,不耐干熱,不但需要溫暖的氣候,而且還要求豐富的雨量,在不同生長階段對光照要求均不相同。八角適宜生長在疏松、濕潤、通氣良好的肥沃土地上,八角生長不僅需要嚴格的大地形,也必須有適宜的小地形。地形直接影響到光照、溫度、降雨量、濕度和土壤肥力等生態因子,所以,八角所處地形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其生長和結果好壞。
1綠春縣的概況
綠春縣地處哀牢山南出支脈西端山區,為中山峽谷地貌。境內重巒疊嶂,溝壑縱橫,無一平壩,地勢中部高,四周低,由東北向西南逐漸傾斜,最高點為黃連山主峰,海拔2637m,最低點為小黑江與李仙江交匯處,海拔320m。境內無平壩,河流兩坡廣泛發育的古夷平面、階地和洪積扇面積很小,多高峻條峻狀形山地,海拔一般都在1200~1500m左右。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潤,雨量充沛,干濕季節分明,春季溫和,夏季無暑、秋季清爽、冬季溫潤,年平均氣溫17.1℃,極端最高氣溫31.2℃,極端最低氣溫-1.2℃,年平均降雨量2042.4mm,日照時數2040.4h,平均無霜期328d。每年11月到第2年4月為干季,晴天多,光照足,濕度小,晝夜溫差大;5—10月為雨季,雨水多,光照少,晝夜溫差小。
2資料來源及分析方法
2.1資料來源
分析使用的氣象資料為云南省1986—2015年125個地面氣象站點逐日地面觀測資料,包括平均氣溫,日照時數,降水量,最高氣溫,最低氣溫,極端最低氣溫,積溫,年穩定通過15℃積溫、10℃積溫、0℃積溫,年穩定通過15℃日數、10℃日數、 0℃日數等。
2.2適宜性分析方法
使用標準時段云南?。?986—2015年)氣象資料和地理信息數據(經緯度、海拔高度、坡向和坡度等),按照氣候學基本原理規則,使用氣候資料和相應生態背景和地形數據,應用數理統計分析方法,計算不同氣候要素,進行農業氣候資源空間分布推算;利用高質量的函數統計模型空間插值方法使用軟件ArcGis將氣候要素空間插值(90m×90m),綜合考慮相關地理信息數據,建立空間柵格數據集。再利用高分辨率的氣候要素數據進行種植適宜性指標空間推算,同時考慮土地利用、坡度、坡向資料對區劃結果進行進一步精細化分析。
3綠春縣八角種植氣候適宜性指標
3.1綠春縣八角種植氣候適宜性指標
根據八角生長發育特點和中國八角種植區氣候特征,充分考慮當地生產情況,遵循既定的氣候區劃原則,提出了八角種植農業氣候適宜性指標。通過客觀地綜合多數專家經驗與主觀判斷對大量難以采用技術方法進行定量分析的因素做出合理估算,最終確定年≥10℃積溫、年均降雨量、空氣相對濕度3個指標作為綠春縣八角種植氣候適宜性指標。并按照最適宜、適宜、次適宜和不適宜進行分級。八角種植農業氣候適宜性指標及分級見表1。
3.2綠春縣八角種植地形因素適宜性指標
根據八角生長發育,充分考慮地形影響,提出了八角種植地形因素區劃指標。選取坡度、坡向、海拔高度作為綠春縣八角種植地形適宜性指標,并按照最適宜、適宜、次適宜和不適宜進行分級。八角樹種植地形適宜性指標及分級見表2。
3.3綠春縣八角種植地形因素適宜性指標
依據土地利用不同類型對綠春縣八角種植所造成影響存在差異,從適用角度分析,水域、農村居住用地、城鎮建設用地、交通用地、等不可能種植八角;從經濟角度分析,稻田、果園、獨立工礦用地和難利用地不適宜種植八角;從生態角度分析,有林地不適宜種植八角;旱地不適宜種植八角,剩下灌木林地和天然草地可能種植八角。
4綠春縣八角種植適宜性分析
4.1年≥10℃積溫適宜性的分析
根據八角適宜性指標,綠春縣八角種植≥10℃積溫適宜性存在最適宜區、適宜區、次適宜區以及不適宜區4個區域。
最適宜區域的年≥10℃的積溫為6000~6500℃,主要分布在戈奎西部、大興中部及東部、牛孔中部和東部、大水溝東部、三猛中部、平河北部、騎馬壩北部和南部、大黑山東部。
適宜區域的年≥10℃的積溫為5500~6000℃或6500~6700℃,主要分布在綠春中部和東部的大部分地區。
次適宜區域的年≥10℃的積溫為5300~5500℃或6700~7000℃,主要分布在大興東部、三猛南部、騎馬壩中部、大黑山東部、半坡東部。
不適宜區域的年≥10℃的積溫為<5300℃或>7000℃, 主要分布在中部高海拔地區和西部、南部低海拔高溫區,主要是在大興東部,???、三猛、騎馬壩3個鄉鎮交界處,大黑山、半坡、騎馬壩、三猛大部。
4.2年平均相對濕度適宜性的分析
根據八角種植適宜性指標,綠春縣八角年平均相對濕度適宜性基本只存在最適宜區和適宜區2個區域。
最適宜區域的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0%,主要分布在三猛、騎馬壩、平河3個鄉鎮交界處,以及大黑山、半坡南部。
適宜區域的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9~80%,主要分布在戈奎、大興、平河、大水溝西部、騎馬壩大部、三猛大部、大黑山中部和半坡北部。
適宜區域的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79%,主要分布在大興北部、??状蟛俊⒋笏疁蠔|部、騎馬壩北部、大黑山北部、三猛西部、平河中部。
適宜區域的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主要分布在牛孔北部、中部及南部、大水溝東部。
4.3年日照時數適宜性的分析
根據八角種植適宜性指標,綠春縣八角種植年日照時數適宜性存在最適宜區、適宜區、次適宜區以及不適宜區4個區域,由于年累積日照時數受海拔高度、地形遮蔽的影響分布比較破碎,適宜區域也分布比較破碎。
最適宜區域的年日照時數為1600~1800h,主要分布在綠春中部和南部。
適宜區域的年日照時數為1800~2000h,主要分布在綠春中部和南部。
次適宜區域的年日照時數為<1600h,主要分布在騎馬壩中部、平河西部、大黑山南部邊緣。
不適宜種植區的年日照時數為>2000h,主要分布在綠春北部、中部。
4.4坡度適宜性的分析
根據八角種植地形因素適宜性指標,綠春縣八角種植坡度適宜性存在最適宜區、適宜區、次適宜區以及不適宜區4個區域,由于綠春縣地形復雜,坡度適宜性分布比較破碎。
最適宜區域的坡度為15°~25°,分布比較破碎,主要分布在戈奎、??住⒋笏疁稀⑷汀⑵胶拥鹊氐牟糠值貐^。
最適宜區域的坡度為25°~35°,分布比較破碎,在9個鄉鎮的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次適宜區域的坡度為6°~15°,分布比較破碎,在9個鄉鎮的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不適宜區域的坡度為>35°或<6°,分布較廣,在9個鄉鎮的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4.5坡向適宜性的分析
根據八角種植地形因素適宜性指標,綠春縣八角種植坡向適宜性存在最適宜區、適宜區及次適宜區3個區域。
最適宜區域的坡向為22.5°~67.5°或292.5°~337.5°,為東北和西北向,綠春的9個縣市均有分布。
適宜區域的坡向為67.5°~112.5°或247.5°~292.5°,為東向及西向,分布的比較破碎,在9個縣市的大部分地區。
次適宜區域的坡向為112.5°~157.5°或202.5°~247.5°,為東南向和西南向,分布的比較廣,在9個鄉鎮的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不適宜的區域的坡向為157.5°~202.5或0°~22.5,為南北向。主要分布在大興、三猛、騎馬壩、平河、??椎牟糠值貐^。
4.6海拔高度適宜性
根據八角種植地形因素適宜性指標,綠春縣八角種植海拔高度適宜性存在最適宜區、適宜區、次適宜區以及不適宜區4個區域。
最適宜區域的海拔高度為800~1000m,主要分布在戈奎東部、牛孔中部、大水溝中部、騎馬壩中北部、三猛中南部、平河南部、大黑山中部、半坡中部等地。
適宜區域的海拔高度為1000~1200m,主要分布在戈奎東部、牛孔中部、大水溝中部、騎馬壩中部、三猛南部、平河西部和南部、大黑山南部部、半坡北部等地。
次適宜區域的海拔高度為1200~1600m或600~800m,主要分布在適宜種植的邊緣地區,大興中部、三猛中部、平河北部南部邊緣、大黑山中部、半坡中部等地。
不適宜區域的海拔高度為>1600m或<600m,主要分布在綠春縣的中部、東北部及西南部,即戈奎南部、大興北部和南部、牛孔南部、騎馬壩北部、大黑山南部、半坡南部。
4.7綠春縣八角種植氣候適宜性
根據八角種植適宜性區劃指標,并使用權重法充分考慮年平均氣溫、相對濕度、年日照時數氣候條件,可將綠春縣八角種植區域劃分為最適宜、適宜、次適宜區以及不適宜區4個區域。
綠春縣適宜種植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戈奎東部、大興中部、??字胁俊⒋笏疁蠔|部和西部、大黑山東部、騎馬壩大部、三猛、平河等地;其中,最適宜區主要分布在戈奎東部、大興中部、三猛大部、??字胁俊⒋笏疁蠔|部、大黑山東部、騎馬壩大部、平河大部等地。
在綠春中部(牛孔、三猛、騎馬壩3個鄉鎮交界處)、東北部(大興東部和北部、戈奎西部、牛孔北部)等地不適宜種植八角。
4.8綠春縣八角種植地形適宜性
根據八角種植適宜性區劃指標,并使用權重法充分考慮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等地形因素,可將綠春縣八角種植區域劃分為最適宜、適宜、次適宜區以及不適宜區4個區域。
綠春縣適宜種植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戈奎東部、三猛大部、??状蟛?、大水溝中部和西部、大黑山東部、騎馬壩中部和南部、半坡大部、平河大部等地;其中,最適宜區主要分布在戈奎東部、大興中部、三猛中南部、??字胁?、大水溝西部、大黑山東部、騎馬壩中部、平河北部等地。
在綠春中部(???、三猛、騎馬壩3個鄉鎮交界處)、東北部(大興大部、牛孔大部、戈奎西部南部)等地不適宜種植八角;另外在綠春南部地區(大黑山、半坡南部地區)及平河中部也不適宜種植八角。
5綠春縣八角種植氣候綜合適宜性分析
根據八角種植適宜性指標,并使用平均法充分考慮氣候條件、地形因素,可將綠春縣八角種植區域劃分為最適宜、適宜,次適宜區以及不適宜區4個區域。
綠春縣適宜種植的地區多分布在戈奎東部、大興中部、三猛大部、??字胁?、大水溝大部、大黑山大部、騎馬壩西部、平河等地;其中,最適宜區主要分布在戈奎東部、大興中部、單面大部、平河北部和東部、牛孔中部、大黑山中部、騎馬壩南部等地。
在大興北部、??妆辈考澳喜俊⒋笏疁夏喜俊⒋蠛谏侥喜窟吘墶肫履喜窟吘壊贿m宜種植八角,在綠春中部(牛孔、三猛、騎馬壩3個鄉鎮交界處)、大興南部與三猛北部交界處等地為非農用地,也不適宜種植八角。
6討論與建議
八角獲得高產、優質的先決條件是適宜的氣候、土壤、良種及先進的種植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土壤、良種和種植技術可以通過人工調節來滿足生產需要,但氣候條件卻難以進行大規模的控制和改造。因此,根據氣候條件選擇適宜的造林地,是促進八角高產、穩產的途徑之一。
本文使用氣象資料、地理信息數據,利用空間插值方法和ArcGis軟件,再利用高分辨率的氣候要素數據進行綠春縣八角種植適宜性指標進行詳細劃分,為當地合理布局八角種植,增加八角產量和品質提供氣候依據。
參考文獻
[1] 王宇.云南山地氣候[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
[2] 崔讀昌,劉洪順,閔謹如,等.中國主要農作物氣候資源圖集[M].北京:氣象出版社,1984.
[3] 李世奎.中國農業氣候資源和農業氣候區劃[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
[4] 林祁.八角科植物的地理分布[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1995(3):1-11.
[5] 馬錦林,劉善榮.八角果用林選優標準及方法[J].廣西林業科學,1994(3):3.
[6] 蘇永秀,李政.基于GIS的廣西種植氣候區劃[J].福建林學院學報,2006,26(24):35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