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改革后將重心轉向了學生,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主動性。然而在小學美術課堂中仍然缺少“玩”中“學”的現象,為了能夠喚起課堂的學習激情,本文以實際教學案例研究游戲教學策略,擺脫游戲僅作為教學方法的局限,將游戲的隱秘感和靈活感融入到教學中,避免了游戲教學的片面激趣,將游戲激趣的“短暫性”向“持續性”發展,貫通整個美術課堂。本文在案例的分析中,論證游戲策略實施的關鍵內容。
關鍵詞:游戲; 策略; 中段美術; 自由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版本)》中明確的指出改革后的課程基本理念之一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關注文化與生活”。[1] 開始轉向以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新課改的目標中也強調,要始終從情感出發,讓學生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
[正文]
一、中段美術課堂問題
(一)學生角度
現今的中段學生除了個別對美術還有興趣之外,大部分不太認同美術課,認為美術課對于他們創造美的能力沒有實質的幫助。
(二)教學角度
跟低段的小學美術教材內容相比,到了中段美術專業化的東西日益增多,不僅僅以學生日常生活為中心,而是將部分范圍延伸到了文化、社會等,因此,無形之中增加了中段美術課程的難度。新課改之后,為了加強美術課程的趣味性,不少的教師也開始探索出多樣的教學方法;依著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也嘗試著不少的教學策略。
二、游戲策略的重要性
辭海中將“游戲”定義為兩個方面:(1)以直接獲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悅)為主要目的。(2)主體參與互動。
這里我們將游戲作為教學策略,不同于課堂中所采用的游戲,那只是一個激起短暫興趣的娛樂活動,而游戲策略的持久性更加的強。
游戲策略作為一種新穎而具有愉悅性的教學策略,這里通過以下課堂實踐案例來展現:
三、中段美術課堂實驗案例分析
實踐一:游戲策略教學流程——浙美版四年級美術上《落日》
一、趣味導入
溫州是個好地方,有山有水有風光,都有哪些好地方呢?誰來說一說?
課件播放:欣賞家鄉濕地景色,感受家鄉美景。
二、分析色彩,感受景物
(1)引導回憶
1.提問:大家見過落日嗎?在哪里見過?你看到的落日是怎樣的?
2.大家學過語文課文《火燒云》,里面是怎樣描寫落日的?
3.分析落日色彩變化規律
4.出示落日畫面
設問1:畫面中什么最吸引你。
設問2:離大陽最近的地方有哪些顏。
設問3漸變色?離大陽越遠,色彩又有哪些變化?
(2)師生互動,尋找色輪,按規律組合畫面
(3)色彩游戲,感受色彩變化觀察落日畫面
設問:落日后,余暉留在天際時,色彩又有什么變化?學生選擇落日后的色彩用貼色卡的形式表現出來。
(4)拓展欣賞落日景象欣賞濕地不同視角、不同景物的落日景象
通過對話說說自己所曾看到的落日時景物的變化。
三、走進落日,表達心境
(一)感受氛圍
觀暴日下人們在跳舞、騎車、玩耍的快樂情形。
(二)創設情景
1.學生閉上眼睛,師關掉日光燈,打開事先設置在教室一側的紅燈光。利用配音和畫面共同營造落日的氛圍。再睜開眼睛,享受沐浴在夕陽下的感覺。
2.設問:你想在落日下做點什么事情?
四、欣賞名作,產生共鳴
(一)1:凡·高《夕陽下的者》說,畫家用了怎樣的色彩表現了田野里的農作物?大作品細節,觀察家能又有什么特點?
(二)2:莫奈《吉維尼夕陽的麥草堆》。設問:莫奈是一位追著陽光跑的畫家,在他的筆下,普通的草垛又有什么變化?
(三)欣賞部分學生作品
五、教師示范創作
(一)教師示范
快速采用油水分離法示范《雷峰夕照》圖景。
(二)多樣展示
不同時間、地點的落日示范作品
六、大膽作業,表達感受
(一)作業要求
嘗試用水粉顏料與油畫棒畫一張落日的風景畫。嘗試表達出落日下令人陶醉的色彩、夢幻的景物、浪漫的氛圍。提供落日風景照片,以供創作參考與選擇。
七、展覽《落日》,抒情達意
(一)落日作品展板出示,把作業貼到展板中。
(二)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選擇性講評。對于學生用色大膽、內容富有生活情趣、筆觸大膽生動等優點給予肯定。
(三)反思。整節課盡可能發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調高學習效率。完全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此外,通過學生的身邊環境落日的時段變化,感受色彩的豐富。
四、游戲教學策略研究的實踐方式探討
(一)游戲設計緊扣教學內容
玩歸玩,但若是在玩中脫離了學那也是不足的。所以,作為在“玩”中“學”,體味美術課堂趣味性,感受愉悅氛圍的新型教學策略——游戲策略,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緊扣教學內容。
(二)游戲設置的隱秘性與趣味性
游戲策略則是很好的把握住了游戲在“隱秘”性這個方面的力量,當學生碰到自己所好奇,又很想去了解的事物,那么他的求知心也會在潛意識里激活。因此,在我們游戲策略的設計上,教學環節間的相扣固然重要,但也不能缺失這種隱秘感和趣味性,充分的利用學生“好奇”“好玩”“好強”的心理。
(三)游戲策略以學生需求為主
教學的預設是教學的準備,教學策略更加需要以學生的內心需求為前提。在現階段的大多數學生有著不可忽視的心理偏見,而這種偏見,教學的預設是不可能達的。在這里就需要老師急中生智,巧妙的解決這種矛盾,另一方面,教師應當多多了解學生的實時需求,優化游戲策略的預設。
五、小結
通過這次的研究,個人覺得將游戲作為一種策略帶入到課堂會有更好的效果,如果僅僅是作為一節課中的一個方法或者是某個環節,那么很明顯的則是當你好不容易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一旦游戲結束步入下個環節,學生們很可能會自顧自的轉移注意力。
參考文獻
[1]李艷.中小學課堂游戲化教學模式探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09.
[2]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3]馮磊.游戲可以讓小學美術課堂更精彩[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12).
[4]肖麗.“玩”出別樣的美術課—淺談在美術教學中設計游戲活動[J]美術教育研究.
[5]楊力.美術課程標準(2011)版解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2.
[6]尹少淳.美術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金蓮莉(1992.09-),女,漢,溫州甌海,美術二級教師,本科,甌海區潘橋第一小學,研究方向:小學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