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爽
摘要:作為行為金融學的四大成果之一,過度自信理論越來越受到學者的關注,管理者過度自信也已成為公司行為研究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對管理者過度自信的概念界定、度量方法、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整理,并對現階段有關管理者過度自信經濟后果的文獻進行了系統梳理,回顧和總結了國內外此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而指出目前該領域研究存在的主要局限,嘗試為后續相關研究提供幫助。
關鍵詞:管理者;過度自信;公司行為
一、引言
管理者過度自信的相關研究已有三十年之久,作為行為金融學的成果之一,它對公司行為研究有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有關管理者過度自信的文獻迅猛增加,新研究成果層出不窮。已有研究以實證研究為主,主要圍繞管理者過度自信與企業投融資、盈余管理、創新投入、并購行為這幾個方面進行展開,其中,管理者過度自信與并購行為的相關研究在近年來的涌現尤其頻繁。因此,結合管理者過度自信這一研究主題在理論及實踐上的重要性,本文對國內外管理者過度自信已有研究的相關文獻進行系統梳理,嘗試對管理者過度自信及其經濟后果進行綜述,期望能為相關理論研究及實踐發展做出貢獻。
二、管理者過度自信的概念及度量方法
2.1概念界定
過度自信理論是行為金融學的四大研究成果之一。大量的認知心理學的文獻指出,人是過度自信的,尤其對其自身知識的準確性過度自信。人們系統性地低估某類信息并高估其他信息。
對于管理者而言,過度自信的傾向更為突出。關于管理者過度自信的概念,國外學者在相關研究中也有著不同的表述,Roll(1986)首先開創性地提出管理者“狂妄自大”假說(Hubris),Heaton(2002)使用了“樂觀”(Optimism)概括其含義,Malmendier等(2005)則直接引用了“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一詞。Moore和Healy將管理者過度自信可分為過高估計、過度精確和過高定位三種類型,獲得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同,對此,張明等(2019)進行了綜述:過高估計是指個體高估自身實際能力、表現、控制水平和成功幾率;過度精確是指個體對于自己估計結果的準確性或精確性具有極高的確定性;過高定位是指個體認為自己的行為表現要好于其參照對象。三種類型互不相同、各有所指,但又緊密聯系,既可獨立又可共同發揮作用。
2.2度量方法
在公司研究領域,已有不少學者進行了管理者過度自信相關方面的研究,研究使用的度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盈利預測偏差法將企業預測盈利水平的與企業實際盈利水平進行比較,作為管理者是否過度自信檢驗。Lin等(2005)、余明桂等(2006)及姜付秀等(2009)先后在研究中使用該方法。
Hambrick等(1997)發現管理者薪酬比例越高,控制力越強,就越容易產生過度自信,于是最先采用高管相對薪酬法,用CEO薪酬與管理者中第二高薪酬的相對比例來衡量過度自信。
Malmendier等(2005)首次提出持股狀況法,以管理者持有本企業的股票或股票期權的數量在行權期內是否凈增長為管理者是否過度自信的度量,管理者在行權期機會較好的情況下繼續持有股票期權而不選擇行權表現了其對企業發展持樂觀態度。郝穎等(2005)、饒育蕾等(2010)也對此方法進行了應用和改進。
此外,還有多種方法,如余明桂等(2006)曾使用企業景氣指數法,Oliver(2005)曾使用消費者情緒指數法,Malmendier等(2005)提出了媒體評價法等等。
三、管理者過度自信的影響因素
有關管理者過度自信的影響因素,相關文獻中有不同的觀點,研究者各抒己見,主要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許多學者將管理者的個人特質視為影響過度自信的因素之一,如姚宏等(2011),歸納了個人特質如性別、專業知識、文化差異、經驗等,作為管理者過度自信的影響因素。Bem(1965)認為由于自我歸因偏差,管理者自我說服,高估自身能力對成就的影響,而低估其他情景因素的綜合作用,偶爾的成功往往助長了過度自信。其次,決策特點,如Griffin等(1992)提出決策難度、Kahneman等(1993)提出決策內容及環境、Zakay等(1998)提出決策速度也影響著管理者過度自信。另外,Thakor(2000)等建立模型,探討了個人被選為領導者的過程和領導者的屬性。得出如下結論:其一,所有的管理者在競爭領導力時都會選擇更高級別的項目風險;其二,過于自信的管理者被選為領導者的概率要比另一個完全相同的理性管理者高。
綜上,在企業中,高層管理可能有著過度自信傾向。
四、管理者過度自信的經濟后果
公司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層決策團隊在公司管理中處于決策地位,對于公司的重要決策有著巨大的影響,Mason等(1984)的“高階梯隊理論”考慮了組織中高層管理者對組織結果的影響,認為組織結果與組織中那些高權力個體的價值觀和認知基礎有關,管理者的特質影響了他們的決策進而影響了企業的行為。因此,管理者過度自信也可視為影響企業行為的一項不可忽視的因素,近年來,管理者過度自信對企業行為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企業投融資、盈余管理、創新投入、并購行為這幾個方面:
管理者過度自信影響企業投融資。郝穎等(2005)在對我國上市公司高管過度自信的現實表現與企業投資決策的關系的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中,得出高管人員過度自信行為與投資水平顯著正相關的結論;姜付秀等(2009)首次從管理者過度自信角度研究企業擴張速度和擴張方式,發現管理者過度自信顯著地影響企業的擴張速度,且與企業的總投資水平、內部擴張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余明桂等(2006)基于行為金融研究,分析管理者過度自信與激進的債務融資決策的關系,證明了管理者的過度自信是影響企業債務融資決策的一個重要因素。江偉(2010)進一步考察管理者的過度自信對我國上市公司內外部融資偏好行為的影響,指出過度自信行為越強的總經理更少地利用外部融資;另外,何瑛等(2015)在實證研究中發現過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偏好使用負債融資。
管理者過度自信影響盈余管理。張榮武等(2008)從行為經濟學視角對我國上市公司高管過度自信的現實表現及與盈余管理的關系進行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表明在實施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中,管理者更多地表現為長期過度自信,且長期過度自信的管理者則更傾向于負向盈余管理。何威風等(2011)的實證研究,也再次印證了管理者過度自信對企業盈余管理行為的影響。
管理者過度自信影響創新投入。王山慧等(2013)在實證檢驗了管理者過度自信對企業技術創新投入的正向影響的基礎上,進而考察行業和企業所有權性質對這種關系的影響,指出管理者過度自信對企業技術創新投入的影響僅存在于高科技企業和國有企業中,在非高科技和非國有企業影響并不顯著。林慧婷等(2014)則通過實證檢驗進一步得出管理者過度自信對提高企業創新投入的這種影響在環境高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更為明顯的結論。
管理者過度自信影響企業并購。Roll(1986)開創性地提出管理者“狂妄自大”(Hubris)假說,認為過度自信管理者往往高估并購收益,自負地認同并購積極效益,從而促成許多不必要的并購活動的發生。隨著并購熱潮的掀起,涌現出大量有關管理者過度自信與并購行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購決策、并購績效等。謝玲紅等(2012)基于群體決策視角進行實證研究,指出管理者過度自信與并購的長期績效顯著負相關。而吳超鵬等(2008)在管理者行為與連續并購績效的理論與實證研究中提出管理者可能因首次并購成功而過度自信,若管理者充分學習,則可避免并購績效的逐次下降;宋淑琴等(2015)則指出相關并購中管理者過度自信能夠顯著提高并購績效,非相關并購中管理者過度自信能夠顯著降低并購績效。此外,近年來許多學者已以實證研究證實了管理者過度自信與并購溢價之間的顯著正相關關系,在此基礎上,通過實證檢驗:王雪(2017)指出,產權性質和債務容量對此關系的調節效應;路苗(2019)提出分析師關注能夠弱化管理者過度自信與并購溢價水平的正向關聯;王楠(2019)檢驗了支付方式的調節作用,發現采用股票支付會強化這種正向關系,而采用現金支付則會弱化這種正向關系。
五、總結與評述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管理者過度自信概念、度量方法及影響因素進行歸納,并對有關管理者過度自信經濟后果的研究進行了系統梳理。管理者過度自信的相關研究首先由國外學者提出,為公司行為研究開創了新課題,國內學者繼而也將管理者過度自信引入公司研究中,采用并改進度量及研究方法,得到許多的研究結果。部分學者還將一些調節變量加入到對管理者過度自信經濟后果的研究中,得出更為充實的研究成果。系列研究豐富了管理者與企業行為關系方面的相關理論成果,對公司治理及其他實踐活動也有著重要啟示作用。
現階段,從數量和涉及領域上看,相關研究已達到一定的高度,但本文經梳理發現,現有研究仍存在以下幾點局限:
信息披露不完整可能影響相關研究的準確性。由于部分企業信息披露不完整,研究數據缺失相對較多,導致在管理者過度自信的經濟后果的相關研究中樣本數量受限,可能影響研究結論的準確性。
度量方法有待進一步完善。國內研究采用定性或定量的研究方法,但由于我國上市公司一些數據的獲取限制,管理者過度自信這一指標較難直接以定量方法度量,只能通過尋找替代變量衡量管理者過度自信的水平。而現有研究中,過度自信的替代變量還有待進一步考量和改進。
綜上,本文認為在研究方向、度量準確性等方面,管理者過度自信及其經濟后果的相關研究已有一定基礎,但仍有較大的探索空間。
主要參考文獻:
[1]Mason H P A . Upper Echelons: 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4, 9(2):193-206.
[2]Roll R . The Hubris Hypothesis of Corporate Takeovers[J].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1986, 59(2):197-216.
[3]郝穎,劉星,林朝南.我國上市公司高管人員過度自信與投資決策的實證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05(05):144-150.
[4]余明桂,夏新平,鄒振松.管理者過度自信與企業激進負債行為[J].管理世界,2006(08):104-112+125+172.
[5]張榮武,劉文秀.管理者過度自信與盈余管理的實證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8(01):72-77.
[6]姜付秀,張敏,陸正飛,陳才東.管理者過度自信、企業擴張與財務困境[J].經濟研究,2009,44(01):131-143.
[7]謝玲紅,劉善存,邱菀華.管理者過度自信對并購績效的影響——基于群體決策視角的分析和實證[J].數理統計與管理,2012,31(01):122-133.
[8]王山慧,王宗軍,田原.管理者過度自信與企業技術創新投入關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05):1-9.
[9]張明,藍海林,曾萍.管理者過度自信:研究述評與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9,41(02):17-29+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