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鈺琦
摘要:良好的資金保障是互聯網企業發展的重要支點。面對企業的融資困局,上市成為了其融資中的重要策略之一。我國互聯網巨頭BAT的紛紛境外上市,有其必然的上市動因,而上市之后其也將面臨更多的經營風險。本文就中國互聯網企業境外上市的動因從融資需求、境外門檻及上市利好三個層面分析了分析,并對企業上市后將會面臨的風險予以了深入的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企業;境外上市;動因;風險
上世紀90年代,我國互聯網產業走向了其發展的黃金時期。短短數十年間,我國的互聯網產業的規模和產值已躍居世界首位。而在這一飛速的發展進程中,我國也誕生了一大批有如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互聯網企業,并逐步成為行業的領軍者。而互聯網企業的發展進程中,良好的資金保障將成為其發展的重要支點,而其持續的高額投入卻使其面臨著較高的運營風險[1]。在國內證券市場入市門檻較高、審批復雜的背景下,阿里等眾多互聯網企業巨頭紛紛將目光瞄準了海外融資版塊,選擇在海外上市來拓展自身的融資渠道,助力和保障企業的良性發展。
一、中國互聯網企業境外上市的動因分析
(一)企業發展的融資需求
互聯網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候,持續的高額資本投入成為其鞏固行業地位和拓展客戶資源的重要方式。而持續的高額資本投入也會對一個企業的資金鏈條產生較大的沖擊。在這一條件下,企業的融資能力就顯得尤為地重要。互利網企業融資能力的高低已成為其發展前景優劣的顯著標簽。而就互利網企業而言其有別有傳統企業,一方面企業的固定資產較少,另一方面持續的高額投入使其盈利狀況堪憂。這就導致商業銀行對互聯網事業的放貸較為慎重。基于此,多數的互聯網企業將股權融資來作為融資方式上的主要形式。
(二)國內外上市門檻差異
國內外上市門檻的高低差異是多數互聯網企業在面對融資困境而轉投海外上市的重要成因。我國證券市場對上市有著嚴苛的條件,其會對盈利的狀況、經營的年限等作出嚴格的控制。多數互聯網企業在慘烈的市場競爭中,其盈利狀況、經營年限等難以滿足上市的審計要求。境內A股上市要求最近3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這些財務指標對于互聯網公司而言門檻稍高[2]。同時,互聯網企業本身作為一種時間短、爆發快的新興企業而言,其從成立到成熟也就1-2年的時間,而其規模資本的需求也在1.5年左右達到頂峰。而我國《證券法》中上市公司的經營年限要求在3年以上。這一時間上的滯后將可能導致互聯網企業本身錯過市場開發的黃金期。而境外對上市企業的盈利狀況不做明確的要求。其更為看中的是初創企業在未來的發展前景。同時,其允許實施“同股不同權”,這一制度有利于企業創始人對企業發展決策權的長期掌握。
(三)境外上市帶來的利好
互聯網企業的境外上市其利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有利于提升企業的國際影響力,有助于互聯網企業的國家化發展。上市所帶來的不僅是發展資本上的充盈,其在無形當中也會增加企業的知名度。其次有利于互聯網企業的優化管理,在對境外資本監管的適應中,能夠進一步地讓企業與國際接軌,以更加的資本運作流程和業務規則贏得更好的發展。再次有利于互聯網資源的資金穩定,從實際發展而言,若沒有持續、穩定、大量的注資中國的互聯網企業的競爭之路將會變得困難而艱險[3]。
二、中國互聯網企業境外上市的風險分析
(一)價值低估風險
境外的資本市場對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及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國內的影響力的認知往往停留在淺表性的層面。加之境內外的證券市場存在著較大的不同,這就導致選擇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存有市值被低估的風險。同時,由于境內外互聯網企業發展的模式和路徑出現了較大的偏移,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盈利模式未被部分境外的投資者所理解和接受。中概股難以得到信任,再疊加境外機構對中國經濟發展速度的整體看衰,這一系列的原因又進一步地增大了境外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是市值被低估的風險。這種風險對于互聯網企業的經營者而言是潛在的重大風險。
(二)再融資風險
多數互聯網企業選擇在美股上市,這時由于美國最為全球最大、最完善的資本市場,其融資的效率最高。這些企業可實現美股登陸后資金的短期配置,從而快速達成企業融資愿景。而美國也是全球流動性最強的資本市場,方便的融資也將帶來同等程度的市場風險。在上市之初,部分互聯網企業會大量地造勢以博取更大的融資規模,而在后期的運營中若未能實現業績上的持續提升,必然難以滿足投資者的要求,這就會導致企業的再融資能力受阻。而再融資能力也是境外投資者在資本市場操作中最為看重的指標之一[4]。
(三)市場監管風險
就一定層面上而言,境外上市的難度雖低于境內上市,而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其上市之后不得不面對更為嚴苛的市場監管。我國的互聯網企業的經營者中對境外證券的相關條例認知不夠,極有可能誘發經營管理行為的不當而遭巨額的罰款。而這一監管不僅只針對于境外上市的互聯網企業,對企業的高管同樣有著嚴格的要求,若企業高管違反了證券法規不僅要遭受處罰,更有可能需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三、小結
隨著我國互聯網巨頭BAT的紛紛上市,海外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規模越發地龐大。在為其迎來發展機遇的同時,自身應將面臨更多的經營風險。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應充分地斟酌境外上市的利弊,正視境外上市后對自身發展及經營監管的風險,避免價值低估、提升再融資能力、規范運營監管,從而更好地在資本市場中借力而贏得自身更好、更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尹晴晴. 中小企業境外上市法律風險探析及防范[J]. 求知,2014,0(10).
[2]喬文軍,趙春明. 中國互聯網企業境外上市風險分析[J]. 人民論壇,2015,(8):73-75.
[3]姜波. 中國企業境外上市動因及影響因素分析[J]. 特區經濟,2008,(10):121-122.
[4]韓金紅姜錫明. 支付寶終止協議控制的市場反應——基于VIE模式境外上市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經驗證據[J]. 投資研究,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