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睿
摘要:世界進入到21世紀后回望過去的100多年間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突飛猛進,尤其是高新信息科技的發展,對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有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大幅度的提升。而這種高度繁榮的經濟狀態到底可以持續多久?如果經濟發生下滑趨勢應當怎樣應對?需要我們不斷適應時代潮流,不斷應對發展和改革的變化。本文將通過對世紀初世界經濟的基本態勢和發展趨勢進行研究和探討,從而為未來的世界經濟發展打下基礎。
關鍵詞:世紀初;世界經濟;基本態勢
世界經濟是一個互相聯系、互相依存的有機整體,因此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格局和趨勢是有自身的規律性的,而科學技術的發展則是世界經濟推進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還與市場,國際貿易,金融投資以及各國之間的經濟協調等等因素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
一、世界經濟的發展經濟走向衰落
(一)世界經濟發展的起伏
最明顯的經濟變化就是自從1848年的共產黨宣言發布以后,整個世界的經濟增長率有了整體大幅度提升。尤其到了20世紀以后,增長速度相對于18世紀的0.5%增長到了2.1%,后期達到了3.4%[1]。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革命進入到時代的潮流中以后,相關的科技,例如航天技術,生物技術,微電子技術新材料以及新能源等技術互相聯系、互相促進,帶動了整體世界經濟的增長率,也改變了世界的經濟結構。世界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出現了良好的運轉狀態,到了2000年全球的經濟增長率達到了周期性4.7的高度。至此以后,世界經濟的減速超出了人們的預想,全球經濟正式走向了衰退。著名的美國911事件是它的副影響擴散到了各國,產生了巨大的波及效應,加重了世界經濟衰退的趨勢[2]。
二、 世界經濟三大體的同體衰落
(一)三大經濟體的衰退
在美國的經濟衰退后,美國把希望寄托到了歐盟和日本的經濟發展上,然而日本和歐盟都沒有達到美國的經濟期望值。由于日本已經經歷了多年的經濟蕭條,政府為了阻止經濟惡化,采用了多種途徑,甚至將利息降到最低點,然而真正的消費是需要以人民為主導的自覺性消費,而人們的消費支出降低,財政的持續惡化,加上不良債權無法消除,等等綜合性的原因使得日本經濟也逐漸走向衰退[3]。到了2000年,日本政府首次承認原本日本所充當的亞洲經濟領頭羊,已經進入崩潰狀態。而歐盟的經濟形勢也遠遠沒有達到美國的預測值,其是以德國為代表,在整個2001年的整體經濟增長率只達到了0.7%。主要原因是由于貿易水平的逐漸下跌、政府的投資逐步減少以及國內的整體消費水平降低導致的整體經濟效益下滑[4]。在美國想要借助歐盟和日本來推動整體經濟的發展都相繼打了水漂,無法挽回整體世界經濟衰落的局勢。世紀初的三大經濟巨頭美國、日本以及歐盟的整體經濟發展同步衰退的現象也是很久未出現的,以三國為首導致了經濟全球性衰退。
(二)世界經濟的發展態勢和特點
世界初經濟整體態勢的特點是全球性的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發生了夫妻性的危機以及進入到高新技術信息時代的經濟泡沫危機所導致的經濟衰退和逆轉,其他的國家和地區也由于美國也到了經濟波及,也由于自身的經濟結構性因素導致了經濟整體的緩慢和衰退。由于整體的國際資本流動趨勢較為緩慢,各國的經濟普遍的不景氣,造成了全國性的經濟危機感。國家流入到發展中國家的資金逐步減少,發達國家之間的資本流動也直線下滑。全球的股市都遭到了波動,商品過剩和庫存增多,導致了企業的效益降低或者虧損,失業率大大提升,通貨緊縮不斷升溫。
三、世界經濟態勢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現如今經濟全球化發展更加密切,各國之間的經濟互動也更加活躍,自從我國加入到WTO后,中國與世界的經濟聯系更加貼近。世界經濟的衰退給我國的經濟市場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不論是國際市場的供求,還是國際利率的升降,不論是股市的消長還是石油價格的變動,都會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不同的影響。先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對中國的出口貿易的巨大影響,由于中國已經成了世界各國的貿易伙伴,當世界的貿易出現問題時,中國的出口貿易就會嚴重受挫,尤其是對于紡織類服裝家具塑料等等的出口上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尤其是IT產業,中國也處于整個世界的供應鏈上,而美國作為最大的IT用戶,對于it產業的出口也會受到嚴重的阻礙[5]。出口不僅關系到了中國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還關系到了整個國家的經濟和人民的利益,因此應當不斷的擴大出口率,提升外貿公司,對于整個世界經濟變化的應變能力,加強市場的多元化,不僅要保證傳統市場的穩定性,還要進一步去開拓新興市場,加快整體出口產業的結果,夠調整提升出口產品的質量,把世界經濟衰退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除此之外,對于國內還應當遵守,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保持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穩定性,把重心放在國內的重要需求上。
世界經濟的發展態勢也直接影響到了我國對于外資的吸引和利用,在此背景下,外資的利用和吸引與出口貿易之間呈現出完全相反的狀態。因為世界經濟的影響,歐美國家的利率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呈現出連續下調的狀態[6]。因為各個國家之間的關系日漸緊密,所以我國的外資成本也會受到世界經濟乃至歐美國家的影響,外資的成本大幅下跌,也為更多外資的流入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歐美的工商業同樣因世界經濟的發展而呈現出不斷虧損的狀態,中國資本市場借此契機吸引了更多的資金。因為,中國市場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且變現能力極強,所以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者,并憑借安全性和獲利性的特征吸納了大量的外資成本[7]。除此之外,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為國際貿易的發展做出了更大的貢獻,而凈出口對經濟的增長貢獻率也有所抵消。總的來看,我國的外資利用前景仍然處于較為明朗的狀態。
四、世界經濟態勢的未來展望
世界初的整體經濟是衰退和不斷發展變化的,但也有一些較為積極的因素和變化,例如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的經濟地位中得到了提升,整體的經濟發展速度也不斷的加快,這在一定程度上緩沖了由于美國經濟衰退,而對全球的經濟造成的重大壓力。由此可以看出全球的低利率效益有利于促進經濟的恢復,而世界石油需求量逐漸減少,部分的電力汽車取代了油車,不僅緩解了通脹的壓力,還逐漸降低了生活成本,并且刺激了需求回升[8]。然而經濟基礎較為優厚,對于之后的經濟回溫也是可期待的。在經濟衰退之后,世界各國都采取了相應的積極政策而推動經濟的發展,在財政政策上需要增強政府的投資力度,在貨幣政策上要增加貨幣的供給和需求,在就業上應當提升居民的工資收入,擴大崗位內需,稅收上應當適當的降低企業稅收,增加公司的活力,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為更多的民眾創造就業機會。
結語:綜上所述,世界進入了經濟全球化,通過不斷發展的科技革命以及生產國際化的共同推動使得每個國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經濟互相滲透,互相依賴,全球化也會帶來一些經濟波動和危機。如何去面臨這些變化和挑戰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世界經濟的惡化給中國經濟帶來一些滯后性,讓中國經濟在新的時期面臨了新的挑戰,因此我們必須要保持高度的危機感和憂患意識,提升我們的責任感,落實社會核心主義價值觀,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認識到新科技革命的重要性,它不僅對發達國家帶來了很多有益影響,還給很多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很多的發展機遇。因此不僅要掌握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態勢,抓住經濟發展規律,緊跟潮流,還要穩定內部的經濟趨勢,在穩妥中求發展,從而保持整體經濟發展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谷源洋. 世紀初世界經濟的基本態勢及近期走向[J]. 求是, 2002(4):54-57.
[2]谷源洋. 世界經濟:2012年基本態勢與2013年面臨的風險[J]. 全球化, 2013(01):49-59+126.
[3]王東. 世界經濟坎坷復蘇之路——2012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2013年前景展望[J]. 現代經濟探討, 2013(1):11-16.
[4]陳雁群.淺談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下我國的發展現狀[J].營銷界,2019(38):3-4.
[5]梁炳輝.綠色發展理念視域下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11):109-111.
[6]楊曉莉.新發展理念下構建中國特色的發展經濟學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9(31):6-7.
[7]胡安洪,邵林.世界經濟不確定性情境下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策略分析[J].理論探討,2019(06):100-106.
[8]王秀梅.中國經濟發展道路的經驗分析和重要貢獻[J].世紀橋,2019(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