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欣
在心內科的眾多疾病中,患有非瓣膜性心房顫動的患者近幾年明顯增多,該病主要是由高血壓病以及缺血性心臟病引起的,從而使患者的出現卒中及栓塞等并發癥[1]。非瓣膜性心房顫動的特點為病死率居高不下,使用抗凝療法來治療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能有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與致殘率。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2016 年4 月~2018 年5 月在本院治療非瓣膜性心房顫動87 例,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納入標準[2]:①患者年齡≥65 歲;②經超聲心動圖檢查無心臟瓣膜病患者;③短暫性腦缺血或中風患者。排除標準[3]:①伴隨嚴重的心、肝、腎等重要臟器衰竭患者;②血壓不能進行控制的患者;③患有嚴重的既往顱內出血或消化性潰瘍患者。將患者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43 例)和實驗組(44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4 例,女19 例;年齡66~78 歲,平均年齡(71.23±4.59)歲;其中高血壓患者10 例,冠心病患者15 例,腦梗死患者8 例,糖尿病患者6 例,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亢)患者4 例。實驗組患者中,男24 例,女20 例;年齡65~79 歲,平均年齡(72.56±5.87)歲;其中高血壓患者9 例,冠心病患者18 例,腦梗死患者6 例,糖尿病患者5 例,甲亢患者6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單純采用達比加群酯治療:患者的肌酐清除率>30 ml/min 時,患者口服達比加群酯膠囊(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35),0.15 g/次,2 次/d;患者的肌酐清除率在15~30 ml/min 時,患者口服達比加群酯酯膠囊的劑量調整為75 mg/次,2 次/d。實驗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聯合達比加群酯治療:達比加群酯用法用量同對照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片(江西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36020722),100 mg/次,1 次/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1 年后各項凝血指標(INR、TT、PT、APTT)水平進行記錄比較。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栓塞、腦出血、上消化道血等)發生情況以及不良反應(腹痛、惡心、牙齦腫痛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各項凝血指標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INR、TT、PT、APTT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 年后,兩組患者的INR、TT、PT、APTT 水平均高于本組治療前,且實驗組患者的INR、TT、PT、APTT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栓塞、腦出血、上消化道血發生率分別為2.27%、4.55%、0、0,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1.63%、18.60%、9.30%、11.63%,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09%,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4.8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各項凝血指標水平對比()

表1 兩組患者各項凝血指標水平對比()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b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n(%)]
目前,在我國非瓣膜性心房顫動主要采用抗凝療法治療,達比加群酯是一種用于治療非瓣膜性心房顫動的新型抗凝藥物。達比加群酯為一種非肽類凝血酶抑制劑[4],患者口服此藥物,可與蛋白位點進行特異性結合,對夠對凝血酶活性進行有效的阻滯,使纖維蛋白形成的過程被阻斷,局有較為顯著的臨床療效。達比加群酯與傳統抗凝藥物華法林相比較,藥物和食物對達比加群酯的藥效影響更小,因此它的治療窗較寬[5]。同時,對比華法林,達比加群酯還有一些明顯的優勢[6]:①使用該藥物使無需對患者進行血液實時監測而調整劑量;②患者使用該藥后的出血率較低;③臨床操作較為簡便;④使用該藥物時的限制較少。該研究中使用的阿司匹林可對血栓的形成過程進行有效的阻斷,同時對血小板聚集產生抑制作用,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發作[7]。
本文結果表明,阿司匹林聯合達比加群酯方案治療后患者的凝血指標明顯高于單純使用達比加群酯方案;阿司匹林聯合達比加群酯方案治療后患者出現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單純使用達比加群酯方案;阿司匹林聯合達比加群酯方案治療后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幾率明顯低于單純使用達比加群酯方案。
綜上所述,阿司匹林聯合達比加群酯方案治療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有著較深的影響,但是本研究的樣本較少、觀察周期較短,存在一些不足,在此處有待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