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文玲 鐘群英 陳穎瑩 尤海英 班清媚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種孕期發生率較高的合并癥,是孕婦在妊娠期出現的糖代謝異常的臨床癥狀,該疾病極大的增加了母體病發妊娠期高血壓以及產后出現糖尿病的幾率,而且還容易引起早產、巨大兒等不良妊娠結局,給母胎的生存質量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因此需要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來改善患者病情[1]。本文選取了2019 年1 月1 日~6 月31 日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00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醫學營養聯合運動訓練干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對妊娠結局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1 日~6 月31 日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00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 例。實驗組患者年齡22~36 歲,平均年齡(28.17±3.36)歲;孕周23~35 周,平均孕周(27.65±2.71)周。對照組患者年齡21~35 歲,平均年齡(27.56±3.53)歲;孕周22~36 周,平均孕周(26.72±2.83)周。兩組患者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所有孕婦按教科書第9 版《婦產科學》經臨床診斷均符合妊娠期糖尿病;②孕婦經檢查均為單胎;③孕婦均無精神障礙及溝通障礙。
1.2.2 排除標準 ①排除孕前存在糖尿病病史的孕婦;②排除妊娠期間伴隨嚴重肝腎功能疾病的患者;③排除出現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癥狀的患者;④排除近期曾接受過胰島素治療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措施進行干預,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餐次、餐飲內容等的建議,并由患者自行加強控制每日的運動量。實驗組給予醫學營養聯合運動訓練進行干預,在治療過程中應全面掌握患者的孕周、孕前體質量指數等基本情況,并對患者的日常用餐習慣以及勞動強度等進行分析,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醫學營養方案級運動方案,要求患者嚴格控制每日攝取熱量,并將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質等的攝取熱量嚴格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原則上碳水化合物的攝取熱量最高不得超出總熱量的60%,脂肪不得超出總熱量的30%,蛋白質不得超出總熱量的20%[2]。并要求患者每日少食多餐,每日用餐次數可設定為6 次,正常餐次為早中晚三餐,并于正常餐次后的2.5~3.0 h 內增加一餐。治療過程中應給予患者一對一的門診咨詢,除了給患者制定專門的營養方案外,還需要給予患者合理的膳食指導,同時要求患者每日開展科學的運動訓練,指導患者學習并掌握體操鍛煉的方法,可于餐后1~1.5 h 之間進行持續0.5 h 的運動訓練,鍛煉1 次/d[3]。
1.4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經持續干預6 個月后評估治療效果。①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FPG 及OGTT 1、2 h 血糖水平;②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FINS、HOMA-β、HOMA-IR 水平;③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情況,包括患者及胎兒出現切口感染、早產、巨大兒、產后出血、子癇前期。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水平對比 干預前,兩組患者FPG、OGTT 1 h 血糖水平以及OGTT 2 h 血糖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者FPG、OGTT 1 h 血糖水平以及OGTT 2 h 血糖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胰島素分泌情況對比 干預前,兩組患者FINS、HOMA-β、HOMA-IR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FINS、HOMA-IR 水平低于對照組,HOMA-β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妊娠結局發生情況對比 實驗組患者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水平對比(,mmol/L)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水平對比(,mmol/L)
注:與對照組干預后對比,aP<0.05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胰島素分泌情況對比()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胰島素分泌情況對比()
注:與對照組干預后對比,aP<0.05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妊娠結局發生情況對比[n(%)]
孕婦在妊娠后體內血糖水平會出現明顯變化,使得糖尿病發生率顯著提高,有臨床數據顯示,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發病率達到了5%左右[4]。由于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孕婦在妊娠期會改變原有的飲食習慣、生活以及工作習慣,使得孕婦每日熱量攝取過高,運動量顯著減少,導致孕婦的體重以及血糖水平發生明顯變化[5]。而且妊娠期糖尿病還會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增加了胎兒出現高血糖的風險,甚至會導致患兒出現畸形等嚴重并發癥,因此應給予積極的治療干預。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主要以飲食以及運動治療為主,臨床研究表明,約有80%~85%的孕婦通過改善自己的飲食及運動習慣,成功地將自身的血糖水平控制在了理想范圍內[6]。營養師應根據孕婦的基本情況以及生活習慣等,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營養方案,給予科學的膳食建議,合理調整患者的用餐次數以及用餐食物,控制熱量的攝取,從而實現血糖水平的調控,確保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期間的飲食足以滿足自身及胎兒成長需求并且不超出標準[7]。另外,除了開展科學的營養指導外,給予規范的運動管理也是改善妊娠期血糖值的一個重要措施。通過指導孕婦學習并嚴格開展體操訓練,不僅可以保證患者飲食結構的合理性,還可以保證患者安全,是營養治療的一個最佳搭配手段[8]。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實驗組患者FPG、OGTT 1 h 血糖水平以及OGTT 2 h 血糖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FINS、HOMA-IR 水平低于對照組,HOMA-β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為6.00%(3/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6.00%(18/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針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過給予醫學營養聯合運動訓練干預可以顯著改善患者胰島素分泌情況以及血糖水平,對于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確保母嬰安全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