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娟
呼吸衰竭是目前臨床醫學中極為常見的呼吸系統類疾病。該病情的產生與患者呼吸道的病變,以及肺血管等疾病密切相關。呼吸衰竭就是因這些疾病而引起的肺通氣或者換氣功能產生嚴重障礙,造成患者發生缺氧、休克等的一種現象[1]。若患者不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導致其臟器衰竭甚至發生死亡。醫護人員在對其醫治時,不僅要進行相關治療,也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康復護理干預[2]。因此本文采取了隨機對照法以探討康復護理干預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60 例呼吸衰竭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 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18 例,女12 例;年齡61~85 歲,平均年齡(67.89±5.73)歲;文化水平:小學10 例,初中7 例,高中13例。觀察組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齡62~81歲,平均年齡(67.54±5.31)歲;文化水平:小學9 例,初中10 例,高中11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②患者同意并配合護理人員進行相關護理。排除標準:近3 個月使用其他方法護理或對本研究結果產生影響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運用常規護理方法。主要包括:①首先給予患者相應的治療;②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多食蛋白質及維生素多的食物;③鼓勵患者堅持鍛煉,每天做呼吸操,增強呼吸肌的活動能力。
1.3.2 觀察組 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康復護理干預。主要包括:①首先給予患者相應的治療;②對患者進行宣傳教育、心理指導、飲食指導,訓練患者進行正確的呼吸方法,如腹部呼吸方法、縮唇呼吸方法等[3];③叮囑患者進行有氧鍛煉,并密切觀察其氧飽和度及其呼吸頻率。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及護理后15 d 的呼吸功能情況。使用全自動血氣分析儀測量患者的PaCO2以及PaO2指標。②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術專業性,護理態度等方面進行問卷調查,≥90 分為非常滿意;60~89 分為滿意;<60 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及護理后15 d 的呼吸功能比較護理前,兩組患者的PaCO2、PaO2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15 d,觀察組患者的PaCO2低于對照組,PaO2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及護理后15 d 的呼吸功能比較(,mm Hg)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及護理后15 d 的呼吸功能比較(,mm Hg)
注:與對照組護理后15 d 比較,aP<0.05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呼吸衰竭是呼吸系統性疾病里一種常見的病癥之一,常常是由于呼吸道病變、肺組織病變、肺血管疾病、胸廓病變以及神經中樞與其傳導系統呼吸肌疾患等各種原因,而引起的肺通氣或者換氣功能產生嚴重障礙,造成患者不可以維持有效且充足的氣體交換,導致患者發生缺氧、休克以及高碳酸血癥等現象,進一步引起患者產生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礙和代謝紊亂癥狀[4]。呼吸衰竭病癥具有發病率高、發病時間長、發病容易反復以及較多的并發癥等特點。在對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治療時,首先要對患者的原發病積極治療,然后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順暢和有效的通氣量,要糾正患者的低氧血癥,糾正患者體內的酸堿失衡、心律混亂、心力衰竭等并發癥狀。因為呼吸衰竭患者多見于老年人群,這類人群的身體免疫力和抵抗力均較差,所以如果呼吸衰竭患者不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導致其臟器衰竭甚至發生死亡,該病癥有較高死亡率[5,6]。對于呼吸衰竭患者而言,醫護人員在對呼吸衰竭患者醫治時,不僅要進行相關的臨床治療,也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康復護理干預也是十分有必要的[7]。
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加強,對醫護人員的要求和期望也在不斷提高,這就要求醫護人員不能僅僅停留在傳統的治療方法上了,醫護人員在治療質量與護理質量上面均要完善[8]。原本的常規護理在對患者使用治療時,因其不具有明確的護理指標,并且護患人員之間溝通交流較少,使患者的依從性和滿意度都很低[9]。而康復護理干預則是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以康復患者病癥為中心,制定一系列完善的宣傳教育、心理指導、飲食指導、有氧鍛煉以及正確的呼吸方法等[10]。這些護理方法的運用明顯減少了患者機體內應激激素的釋放,有助于患者神經系統功能的恢復,可以調節患者身體的抵抗力與免疫力,以此提高治療效果,達成治療的目的[11]。
在本研究中,護理前,兩組患者的PaCO2、PaO2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15 d,觀察組患者的PaCO2(44.9±1.8)mm Hg 低于對照組的(52.1±2.3)mm Hg,PaO2(85.7±3.5)mm Hg 高于對照組的(72.2±3.2)mm Hg,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康復護理有助于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復。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7%,高于對照組的8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康復護理,患者的滿意度較高。
綜上所述,在對呼吸衰竭患者進行護理中,相較于使用常規的護理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機體抵抗力與免疫力,并能加快患者的康復,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所以在對呼吸衰竭患者進行護理中,康復護理干預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