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暉 卜慶軍 古贊歌


摘要:設立離岸孵化器,引入異地研發資源是提升國內企業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論文構建了基于加速器的離岸孵化器與國內創新創業企業對接的路徑與鏈式對接模式以實現兩大平臺、四大主體、五大要素的的對接。最后,基于政府、離岸孵化器、源地加速器及在孵企業四個層面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離岸孵化器;源地加速器;區域創新創業系統;鏈式對接模式
近年來,離岸孵化器發展異常迅速,實踐經驗豐富,但通過以離岸孵化器為關鍵詞查閱中國知網可知,目前國內還鮮有關于離岸孵化器的研究。從理論上進行離岸孵化器與區域創業創新企業的對接路徑與模式的研究還尚屬空白。
一、 離岸孵化器對接國內區域創新創業企業的必要性
1. 創新資源聚集,降低區域企業研發與交易成本。國內創新創業企業通過離岸孵化器分離研發活動,并充分利用研發集聚引發的知識外溢效應,通過長期與離岸地(指離岸孵化器的實際建設地區)研發機構的協作關系獲取隱性資源,可以降低國內企業的研發成本。國內的華為通信技術有限公司、青島海爾等企業在海外建立研發中心,將外部研發活動內部化,成功地降低了研發與交易成本,提升了企業的競爭能力,是進一步創新競爭的必要條件。
2. 享有政策優惠,降低企業創新與發展風險。研發活動具有很高的風險,需要一定的研發基礎條件和研發政策扶持。雖然近年國內為鼓勵企業研發活動推出了諸如研發費用加計75%于稅前扣除的政策,也設立了諸多的科技園區支持科技型小微企業的研發活動。然而在某些國內尚不具備很好的研發基礎條件和政策優勢的研發項目仍然具有較高的研發風險。美國2015版《美國國家創新戰略》特別重視“腦計劃”“智能城市”,非盈利的科研機構可以享受免稅優惠,結合企業不同階段還可以獲得事先扶持和事后鼓勵。歐盟2015年“地平線2020”計劃重點關注高度創新的中小企業,離岸孵化器能夠幫助企業入駐該地區,享有該地的政策優勢。
3. 兼顧引智育智,培育人才提升區域創新能力。人才是實現國家創新網絡戰略的關鍵因素,也是國內區域創新創業系統的核心要素。設立離岸孵化器能從離岸地直接吸收優勢科研項目、科研設施、科研成果等,引入科研人才,并確??蒲谐晒R產權歸屬源地(指出資建設離岸孵化器的地區或孵化企業最后入駐地區),避免了知識產權爭端。專家互訪、研究聯盟、研發分包等間接活動同樣可以促使源地科研人才視野的國際化和前沿化,起到育人的效果。對于區域創新發展有促進作用。
4. 獲取比較優勢,提升離岸源地競爭優勢。新古典主義經濟學認為,經濟增長存在生態約束和福利門檻問題,而科技創新具有乘數效應,能直接轉化為生產力,破解經濟增長難題??萍紕撔逻€具有滲透作用,能放大各生產要素的生產力,從而提高社會整體生產力水平。隨著計算機、信息等的科學發展,離岸孵化器建設地與源地能夠實現信息的及時交互,從而兩地實現科技創新活動的協作。由離岸孵化器協助取得的科技創新成果,知識產權轉屬于源地,因此,利用建設離岸孵化器,源地可以將直接推動本地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突破城市發展桎梏。
二、 基于加速器的離岸孵化器對接國內區域創新創業企業的路徑
管理、人才、軟件、硬件及文化是國內區域創新創業系統亟需從海外引入的創業要素資源。離岸孵化器與源地加速器通過提供相應的專業服務可以更好地實現五種創新要素資源的國內外對接。引入源地加速器實現離岸孵化器與區域創新創業企業的“孵化—加速”耦合對接路徑如圖1所示。
在圖1所示的離岸孵化器-源地加速器-創新創業企業耦合對接路徑需要構筑兩大平臺、四大主體以實現五個要素的精準對接。由科研機構與離岸孵化器共同構建的研發平臺是以研發為核心任務的資源平臺,起到加強離岸孵化器與科研機構間的協作與聯系,整合科研力量的作用,通過共享知識、信息、技術等,獲得單一主體無法獲得的優勢。由創新創業主體與源地加速器構成的技術創新平臺則主要是共享源地創新創業主體間資源、渠道的平臺,起到協助源地創新活動適應競爭環境的作用。
其中,科研機構主要是為離岸孵化器提供人才、項目等研發與創新資源的大學、科研院所、企業研發機構等團體與單位,也包含科研人才團體、創新行業協會、創新創業風險投資機構等輔助團體與單位。離岸孵化器則主要為科研機構及其科研人員提供科研成果孵化的場地與服務。創新創業企業承接海外離岸孵化器與源地加速器科研成果,主要起到實現科研成果加速產業化、促進國內區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作用。源地加速器則指位于離岸孵化器輸出地、獨立于企業之外,按市場機制運行,為具有一定規模和成長速度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專門服務的機構或組織。如新疆申新科技合作基地、EnterpriseWorks、張江跨國聯合孵化平臺等。源地加速器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成長期企業,服務內容主要是發展性服務與定制化服務。孵化器的服務對象是種子期企業,提供的是基礎性服務與通用型服務。離岸孵化器在對接國內區域創新創業系統時,由于源地和離岸地間存在物理距離,由此會產生社會文化差異、法律問題、貿易爭端等問題。相較于直接對接當地的創新創業主體,引入源地加速器作為中介可以起到緩沖避震的作用,同時源地加速器也具有支持創新創業活動的屬性,可以協助離岸孵化器對接當地創新系統中的其他主體,能使得對接更精準、有效。
在耦合對接路徑中,加速器可以起到如下作用:(1)整合雙方資源。源地加速器深耕于源地,能作為源地創新資源交互中心,為企業提供以市場為核心的資源整合服務,并對接離岸孵化器,整合離岸孵化器的科研資源,服務創新體系中的各個主體;(2)協助企業二次孵化。初創企業經過離岸孵化器的孵化,需求明顯個性化。因此,源地加速器的服務更重視定制化管理咨詢、渠道拓展和網絡聯結等高端服務,以及提供可租可售、面積可拓展的辦公場所等靈活性服務,從而幫助實現初創企業后期的成長(例如IPO等);(3)緩沖過渡。初創企業的資金支持、招商、管理咨詢等問題原由離岸孵化器負責,現轉移源地加速器實現,避免了初創企業由于打開市場初期的資源斷檔而造成的經營失敗。源地加速器可以提供資金、人才獵頭、市場對接、資源匹配等咨詢與幫助,實現企業平穩過渡;(4)可以更有效地實現管理、人才、軟硬件以及文化的對接。源地加速器通過各種交流活動,協助離岸孵化器在孵企業理解源地文化及各類稟賦資源,為源地創新創業系統與離岸孵化器對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5)培育源地創新創業力量。源地加速器通過對接離岸孵化器引入的創新資源,培育屬于源地自身的高端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創新投資等創新力量。源地加速器還可以利用離岸孵化器的地理優勢探索人民幣離岸金融業務支持源地創新創業活動開展。
三、 基于加速器的離岸孵化器對接區域創新創業企業的鏈式對接模式
鏈式對接模式是指在對接的過程中,離岸孵化器企業直接入駐其源地的加速器,帶動加速器所在地的企業創新創業活動的對接模式。這種對接模式中,由于有確定的源地支持,對接加速器是確定的,在轉移過程中有靶向性,能夠有更多資源能實現持續供給。由于鏈式對接的加速器是唯一的,因此,在這種模式下,離岸孵化器與源地加速器可以采用統一服務團隊,使得服務能夠交互與延伸。具體如圖2所示。
現階段的離岸孵化器大多采用這一種方式,離岸孵化器孵化企業直接入駐源地。例如,山東青島李滄區與美國軟通動力聯合參股成立了離岸創新孵化基地,其辦公場所是在西雅圖總部的美國基地,孵化后企業大多入駐青島李滄區;與哥倫比亞大學、西蒙飛沙大學等大學合作的離岸孵化器畢業企業,在海外孵化后,入駐DayDayUp本地孵化器,回歸源地孵化發展。
鏈式對接模式由于只需要一家離岸孵化器與一家源地加速器的對接,參與主體較少,因此搭建最容易,對接速度也最快、對接模式搭建難度較低。同時,由于源地加速器和離岸孵化器位于不同地理位置,政策風險更容易發生,政策風險也是逐漸增加的,采用鏈式對接,雙方信息互動交流順暢,降低了政策風險。因此,鏈式對接模式是實現離岸孵化器與源地創新創業系統對接的最佳選擇。
四、 保障措施與相關建議
1. 政府層面。
(1)加強政策支持,引導兩者對接。為加速器孵化的離岸孵化器的創新項目提供減稅政策,并對掌握高、精、尖創新技術的對接企業,引導其與加速器的深度對接,與源地產、學、研產生推動作用,并提供額外的優惠政策;(2)建立黑白名單,嚴格管理制度。將對接活動中各個加速器的特色與優勢展示并分享,并將對接過程、后續情況進行反饋、跟蹤,并公開信息,幫助離岸孵化器中的在孵企業能夠根據自身需求找到最為合適的加速器。同時,公布在對接活動中的不良行為,提醒后續企業避免雷區,不斷優化對接服務;(3)重視人才服務,吸引人才入駐。地方政府優化人才配套服務,強化自身服務屬性,簡化人才流入手續,優化人才家屬服務,強化生活配套服務。例如,建德通過《人才新政23條》“保姆式”人才政策服務人才,形成了良好口碑,用服務起到了“以才引才、以企引企”的良好效應。
2. 離岸孵化器層面。
(1)鼓勵股權制度,實現資金對接。比如參照美國孵化器的“6%股權制度”,即離岸孵化器投資每一個在孵企業6%的股權,通過成功企業的股權增值來獲得利潤,這種方式可以作為參考;(2)設立相關協會,對接支持系統。為形成地區性的創新合力,離岸孵化器可以通過組織畢業企業聯盟、離岸孵化器行業協會,注重畢業企業與在孵企業之間、離岸孵化器之間的聯系,促進對接;(3)協助人才轉型,確保轉移成功。針對高端人才對接費用高、流失率高的問題離岸孵化器可以采用定制化的方式促進人才的轉移。創業人才著重服務創業與項目的交流推廣。技術骨干重視技術服務對接和金融支持,從引入獎勵吸引人向服務吸引人轉變。同時,科研人才在對接過程可以選擇向管理崗位的轉型,增加科研人才選擇,減少由于對接造成的人才流失。
3. 加速器層面。
(1)提升自身水平,促進兩者對接。加速器應從戰略高度重視離岸孵化器的五要素需求,為對接離岸加速器做準備。重視離岸孵化器的管理政策,增加交流,培育國際化創新人才參與服務,在加速期內營造融合的國家文化氛圍,并不斷提升軟件和軟件水平;(2)發揮源地優勢,強調特色對接。加速器所在的各個區域現有的資源特性不同,現有的發展水平也有所不同,因此發揮本區域已有的優勢,打造源地品牌加速器,能夠優化資源配置,防止資源浪費,提升對接效率。同時,加速器也需要正視自身的優勢,重點專注特定的領域,整合特色資源,突出特色服務,形成自身品牌特征;(3)創新人才對接,降低人才成本。直接引入人才需要較高的費用。因此,加速器可以通過人才交流、掛職、講座等形式,自我培育人才,積極建設本地加速器的人才庫,以更有效地促進加速器與離岸孵化器的對接。
4. 在孵企業自身層面。
(1)強化自身造血,活化資金來源??萍紕撔缕髽I的基礎研究、中間試驗、產業化所需要投入的資金比例是1∶10∶100。資金既是助力企業發展的因素,也是直接影響對接能否成功的關鍵。對接過程中,在孵企業可能會因為訂單不足、資金周轉效率低等造成資金鏈斷裂、從離岸孵化器畢業之后轉入源地加速器可能會因為資金不足阻礙企業成長。因此,在孵企業首先要強化內功、外拓市場、確保資金循環通暢,并積極引入風險投資;(2)選擇合適的加速器,實現精準對接。離岸孵化項目與企業向源地轉移、轉化過程中,應考慮自身所在行業、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加速器,以精準對接源地的創新創業企業;(3)全方位自我宣傳,廣泛對接金融和市場資源。在對接活動中,在孵企業需要充分利用在線路演等各種渠道資源進行宣傳,與國內外金融機構、風投機構與天使投資人、渠道商市場、行業協會、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客戶等廣泛對接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
參考文獻:
[1] 袁永,李妃養,張宏麗.基于創新過程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12(34):92-98.
[2] 盧超,尤建新,鄭海鰲.創新驅動發展的城市建設路徑——以上海創新型城市建設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12(33):25-31.
[3] 李志遠.孵化器與現代企業加速器[J].中國高新區,2007.(9):31-32.
[4] 車瑞,余祖偉.文化差異視角下的經濟管理績效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62(1):140-145.
[5] 吳磊,呂雅娜,范祚舟.科技孵化資金在企業孵化器服務中的作用[J].天津科技,2017,44(12):13-21.
基金項目:國家哲學社科基金資助(項目號:18BJY184)。
作者簡介:陳暉(1990-),女,漢族,浙江省杭州市人,浙江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在職碩士生,研究方向:創新及創業管理;卜慶軍(1970-)(通訊作者),男,滿族,遼寧省清原縣人,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教授,研究方向:風險投資、創新及創業管理;古贊歌(1974-),女,山西省運城市人,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小企業融資。
收稿日期: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