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筱鴻
摘要:領悟人生境界是覺悟的過程,理解覺解在人生境界的意義,明確我們中國哲學的崇高追求的任務。
關鍵詞:覺解;人生境界;中國哲學的崇高追求的任務
馮友蘭是我國當代著名的哲學家和哲學史家,他在20世紀30年代初出版的《中國哲學史》中,肯定了傳統儒家的價值,為中國哲學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在中國哲學領域研究具有很高威望,對我們認識人生,學習傳統文化,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今天在教學中再次講到馮友蘭的《人生境界》,其中馮友蘭關于人生境界的哲學思想,對于我們中職學生認識人生,健康發展,依然有著現實的意義。以下我就在《人生境界》一文中的認識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首先、領悟人生境界哲學思想是覺解的過程。
在人類社會中,人生境界是人們在探索活動中的重要課題,為了進一步讓人們認識人生境界,作者馮友蘭在《人生境界》一文中,根據人們對于人生境界覺解的程度不同分為了四類人生境界,其中強調了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突出了作者儒家思想的哲學觀。
這樣,在人生境界的界定里,便為我們人生追求提供了一個哲學的方法。
我們每個人都是人生覺解的一個個體,對于自己本身來說,想要什么樣的人生,即追求怎樣的人生境界,將是人們在人生覺解中的重要追求。我們生活在一個復雜的社會關系與人際交往中,對于每個人而言,我們人生的意義并不盡相同。全在于我們個人其的理解,因而這種理解的程度就會有深淺的區分了,所以,于我們人生境界的意義對我們來說就應是一個覺解的過程,具有主觀性的。對于這個觀點,馮友蘭是這樣論述的:一個事物的意義和一個事物的性質是不同的,事物的性質是客觀的,你了解不了解,它都是那樣,但意義卻不同了,它本來不是就有的,不完全是客觀的,而是隨著人對事物的了解才有的,是人與事物的關系中發生的。
從我們人的了解過程角度來說可分三個層次,即最低程度的了解,一般程度的了解,和深度的了解。如此就構成作者在文中關于人生境界中的哲學體系。在對這四種人生境界的認識過程中,作者是符合認識事物的規律,由淺入深以表及里,由現象到內在的認識事物的方法,是一種方法論,同樣。這種認知的過程也同樣取決于我們覺解的深淺,對于我們領悟人生境界,在人生中不斷覺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其次、要認識覺解在我們理解人生中的意義。
人在不斷的成長中,覺解是必須的,所為的覺解就是了解與理解。我們一個人對于四種人生境界的認識其實就是一個人在認識自己人生過程中覺解的表達。自然界中人生境界的鮮著特征就是身在此經的人其行為正是人性的自然屬性之一,而于這樣境界的認知,那對于人生的了解是膚淺的,如老百姓講到的那樣是渾渾噩噩的過日子,即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止,亦可以稱得上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識天宮,安知帝力的認知一種狀態。這是一人認識人生膚淺的覺解體現。
但相對于自然境界的功利境界而言,就上了一個臺階,如馮有蘭在文章中提到:這樣的境界至少可以區別于人和動物,因為在做某事時,了解到自己在做什么。但對于這樣境界論斷,作者是不甚提倡的,畢竟是較狹隘的。相比較而言,作者最提倡的是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這兩種哲學思想不只要求我們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要能夠了解自己做什么,還要要求我們自覺地去做。這也是本文的重點,對于我們認識人生境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人生是一個領悟的過程,對于人生境界認識的高度還是一個覺解的過程。覺解,就是了解,因此在人生中,覺解在我們認識事物和理解人生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三、我們要明確我們中國哲學任務崇高追求。
在馮友蘭《人生境界》一文中,強調了道德境界與天地境界。這種觀點是他作為哲學家對于人生的領悟,代表了自鴉片戰爭以后我們中國人不斷覺醒的一種倫理反映,突出了作者儒家思想的哲學觀,在我們當今的社會改革,儒家思想傳統文化的繼承,小康社會人格的形成,和不斷提高自我的人生境界,依然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認為,如果說自然境界單單反映是我們人在覺解中的初步認識,那功利境界就具備了一定的社會性,而最高層次的人生境界才應該是我們對于人生境界的追求,即對于道德境界與天地境界的追求。這是我們中國哲學任務的崇高追求。道德境界需要較多的覺解,自我意識要求是較多的;而在天地境界更多的覺解中為我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從具有有道德價值的方面講,天地境界卻透著超道德的價值了,這也是作者將這兩種人生境界的人稱為“賢人”與“圣人” 人生哲學任務的崇高的追求。
通過對于本文學習,我們知道,所謂天道境界是指通過哲學,獲得對于宇宙的了解,才能得到的,這就對我們的人生哲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讓我們明確了我們的哲學任務就是教人以怎樣成為圣人的方法,即要求達到人作為人最高成就的方法,這就是作者提出中國哲學的崇高任務,對幫助我們完成達到道的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任務,提供了廣闊的依據。
社會的發展,對于我們的要求愈來愈提出跟高的要求,尤其在這物欲橫流的時代,更要不斷地提高自己對于人生的覺解,倘若我們能不斷地在人生的追求中覺解到道德的意義,并自覺地為社會發展的利益做事,真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也就不會辜負馮友蘭先生對于中國哲學精神提出崇高任務的愿望了。
總之,通過對《人生境界》一文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我們對于人生覺解的理解,更能進一步讓我們了解馮友蘭關于中國哲學任務的崇高追求,對我們在人生的覺解領悟中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具有重要的人生意義。
參考文獻:
[1]中職課本高一下冊.
[2]中職語文教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