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涵滔
摘要:在眾說紛紜的影評中每部作品都被貼上各式各樣的標簽,而隨著影視產業鏈的商業化利益化越來越嚴重,近幾年的國內外影視市場中,仍有很多作品收獲高口碑口票房,而這些好的影視作品,無論題材與形式無一例外都在某幾個方面存在突出優點,即敘事的邏輯構架,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推動劇情發展的細節處理。
關鍵詞:邏輯架構;形象塑造;細節處理
影視藝術區別于文字藝術,是化抽象于具體的藝術,這也提高了觀眾心中滿意度的標準。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一部電影,每個人從不同角度評價都會有屬于自己的不同看法。如前兩年陳凱歌導演的作品《妖貓傳》,從畫面制作、構圖,演員服飾、妝效,道具、場景,以及特效角度來看真的是一部美輪美奐的作品,極力渲染了大唐盛世的繁華以及宮廷之上的奢靡之風,其間融入的中國古典藝術元素以及摻雜其中的玄幻神秘傳說也是點睛之筆;但如若從劇情的主線以及人物性格塑造的角度來看,不難發現主旨的混亂,人物性格特點的恍惚,就像是我們可以清晰地記得一個人的樣貌,但是卻想不出他說過什么話,他做過什么表情。拋開那些華麗的裝飾外殼,一部電影的成就主要在于敘事的邏輯構架,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推動劇情發展的細節處理。
一、敘事的邏輯構架
電影的敘事方法因作品創作者擁有不同的訴求而最終呈現出不同的形態。而與敘事結構遙相呼應的就是邏輯架構,邏輯其實可以通俗的解釋為凡事必有因,而不是為了敘事憑空捏造,此因可以隱藏在許許多多的影視元素中,例如隱藏在時代背景中,因為有此背景做前提,才會讓人覺得此情節并不會感覺突兀,這是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邏輯應用。
前一段時間一部迪士尼的動畫《冰雪奇緣》聲勢浩大的占領了全國影院,這都多虧了上一部的積累才能奠定第二部的良好開端,第一部的火爆從它的主題曲在全國的風靡程度就能看出,可第二部就反響平平,一開始的高票房高無疑其中有賣IP的嫌疑。要說其沒有高口碑的原因,最重要的一點就在于故事的邏輯鏈和邏輯鏈之間的聯系沒有串通的很好。
在第一部中,邏輯架構中主要是兩個人的邏輯鏈,其中主線則為艾莎這一人物的邏輯鏈。影片整體邏輯背景是姐姐艾莎擁有魔法,以此展開整部影片的邏輯架構。第一部中,艾莎魔法誤傷妹妹而壓抑自己關于房中,最終面對人們懼怕不理解的眼神而最終失控,一步步的劇情鋪墊最終使艾莎的改變叛逆合乎情理,她最終選擇不隱藏自己不壓迫自己。對比第二部,從人物角度結合整篇故事脈絡來看,艾莎雖然所處環境安穩美好,可是卻受另一種神秘力量所吸引去追逐應該真正適合自己的狀態。這種她體現內心掙扎的過程,在影片中刻畫的十分刻意,沒有循循漸進的邏輯鏈就導致難以引起觀眾的共鳴,僅僅是根據主角的行動和發現硬性推動著故事的發展,無論是神秘聲音還是探尋真相的過程,外在諸多因素引導了劇情走向和人物選擇,缺少作為鋪墊心路歷程,進而導致艾莎變化的邏輯也在劇情中無跡可尋,可以說她的改變有些突兀,也有些為了改變而改變的刻意。
邏輯架構中除主要邏輯鏈之外,各邏輯鏈的緊密結合程度也同樣重要。同樣以《冰雪奇緣》為例,區別于第一步的雙線并行,第二部則變為四線并行,其中邏輯鏈之間的聯系就開始少的可憐,雪寶的成長理念和克里斯托夫的愛情邏輯線實在令人匪夷所思,不但與主劇情發展無聯系更占用大量篇幅描寫,邏輯鏈間發展不緊密也致使整個故事邏輯鏈專一性不高,很難讓觀眾融進故事情節中,頻繁出戲也致使觀眾對主線內容記憶不深刻。在同時空主要敘述一個事件的影片中最忌諱的就是讓觀眾入戲再出戲,導致觀影結束后印象所剩無幾。
二、人物形象塑造
在影視作品中,故事情節作為基礎,保證了影視作品的連續性,人物塑造作為磚瓦,構建了影視作品的細節,所以人物的塑造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舉足輕重。影視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除了演員自身對影視人物的認知、理解和表現外,形象的塑造也起著巨大的作用。今年夏天大爆的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只單單看其故事脈絡,改編自哪吒的傳統故事,創意很新奇,它成功的因素中除了巧妙的動畫特效技術外,就是近乎完美的呈現了人物形象的塑造。電影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對觀眾來說都有其原型,但是每個形象又都耳目一新的呈現在觀眾眼前,在打破并顛覆了觀眾腦海中傳統印象的同時,又為人們重塑了每一個角色。
人物塑造奠定基礎后,才能為接下來在他身上發生的事提供邏輯關系,在敘事過程中他對各種事件做出的反應也就可以被觀眾自然而然的接受,俗語就是不會崩人設。哪吒人物首度出場時混亂的場景、服裝和走路形態,都彰顯人物乖張的性格,首度出場后發生的事情則是對角色形象塑造做進一步修飾,和母親踢毽子的開心能看出他的渴望陪伴,這也就解釋了后面為什么他信任敖丙并和他成為朋友;救小姑娘的善良也就預見在最后大戰中他一定會選擇救百姓于水火之中。除了主角外,最令人感動的哪吒父母的形象塑造也使人印象深刻,李靖對家人的愛護從一開始對夫人的體貼中就得以展現,對哪吒即使嚴厲也明察秋毫還他公道,父愛深沉的最終真相也推動了觀眾的共情。此影片中人物塑造也有起到點睛作用的小點,即反派角色申公豹的磕巴,既使情節發展討巧又表現人物缺陷的內心性格;太乙真人的四川話,和他本身悠閑的生活態度相匹配;哪吒的打油詩,是他對自己生活無奈的調侃,也看出他內心的孤獨。
三、細節推動的劇情發展
在影視作品中,細節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推動情節的發展就它的主要功能之一,在眾多類型的影視作品中,懸疑劇中的細節最具有代表性。細節是構建邏輯鏈的主要因素,細節也是體現人物性格最好的工具。
在今年結束一部國產懸疑劇大獲好評,即改編自印度電影的《誤殺》。雖然故事脈絡與原版大致相同但其中有諸多細節添加使得電影邏輯鏈更加完善。在第一次的男主角取錢時,他抬頭特意看了監控錄像一眼,這個細節處理修改了原著取錢時間,原著是在案件發生以后故意為之,而改編則是在男主并不知情時所為,后者十分巧妙地在觀眾潛意識中增加這個細節,在后面還原過程時自然而然想到為什么會有監控證明的存在,完善了整個劇情同時增加了合理性,比起原作品更能表現主角思維縝密的特點。在這部劇中還增添了一個貫穿首尾的因素就是羊,在男主推車入湖的時候,羊的眼睛看到了一切;在和警察發生沖突時,被警察一怒之下射殺的也是羊;最后棺材中裹布下的尸體也是羊的尸體,使得整體連接并不突兀,而沖突后羊尸的特寫鏡頭給人以震驚的同時也留有印象,在最后以類似于“替罪羊”的形式出現時使人恍然大悟。而最后男主的認罪悔過,其實也并不是沒有預兆,在開棺后棺材板的像是不經意的鏡頭掃過,可以看見帶有血色的撓痕,說明死者當時被埋下的時候還是活著的,這也與剛開篇的那一幕相呼應,男主看見血痕這一幕的臉色已經認證了他心有愧意,加上兩次布施結果的不同也進一步加深了男主心中的罪惡感,最后認罪伏法也是人物性格完善的表現。畢竟善良是他,勇敢保護家人的也是他。
《誤殺》的邏輯線縝密的處理手法、奇特的劇情是萬里挑一;男主性格特點鮮明、心醉于電影、疼愛兒女、為人善良塑造的也很成功;而邏輯鏈和人物性格也都通過諸多細節一一展現。放眼整個影視圈,好的影視作品無論形式也無論題材,都在以上三點中有顯著的成效,三者往往緊密結合,缺一不可,最終結果就是使觀眾共情并留下此部電影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秋皓.推進情節發展的驅動器——淺談細節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J].戲劇文學,2003,(第1期).
[2]杜菁菁.淺談形象設計對影視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J].西部廣播電視,2017,(第8期).
[3]游飛.電影敘事結構:線性與邏輯[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0,(第2期).
[4]王恩東.電影的敘事藝術探究(上)[J].藝術評鑒,2019,(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