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心成
摘要:近年來,中國對外投資保持著十分迅猛的發展態勢,創造了極為可觀的經濟效益,給世界經濟增長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然而在對外投資活動中容易遭遇各種各樣的風險,尤其是環境風險非常突出,需要中國企業能夠予以明確,致力于將這一風險扼殺在萌芽之中。本文將對中國對外投資面臨的環境風險加以探討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管理對策,以期能夠最大程度的規避環境風險,確保對外投資活動的順利高效開展,從而為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中國;對外投資;環境風險;管理對策
一、中國對外投資面臨的環境風險
所謂對外投資環境風險主要涉及到兩方面的內容:其一,對外投資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對主辦國家的環境造成的一系列影響,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影響是負面的、消極的;其二,在環境遭到破壞以后投資方的收益或多或少的會受到損失,不但會影響到企業資金鏈的穩定,而且企業所在國家的國際影響力也會有所減弱。基于此,在對外投資活動中加強環境風險的控制可謂是至關重要。一般來說,我國對外投資項目通常是與資源、能源有著密切關聯性的,由于我國在這類對外投資項目選擇上處于劣勢地位,經常需要面臨更高的風險,獲得的收益卻比較有限,這給對外投資活動的開展造成了重重困難;再加上對外投資項目的選擇與當地文化和風俗習慣有著一定的關系,而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漸增強,在開發和建設項目中對環境的破壞也遭到了當地居民的抵制,要求中國企業也要及時更新環境保護觀念,才能在對外投資活動中得到當地居民的大力支持。除此之外,西方媒體一直沒有放棄對我國的抹黑,妄圖借助國際輿論來歪曲事實,削弱我國的國際影響力,中國企業必須要實施對外投資環境風險的科學評價,才能有的放矢,促進對外投資活動的穩定高效開展。
二、我國對外投資環境風險管理現狀
新時期,隨著我國深化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推進,“走出去”成為我國對外投資環境風險管理戰略選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戰略要求基礎上,一方面我們需要總結自身在開展對外投資環境風險管理環節實踐經驗;另一方面,我們還需要借鑒國際經驗,在吸收先進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推進對外投資環境風險管理有序開展。首先,正確總結我國在開展對外投資環境風險管理環節的實踐經驗。2007年,國家林業局聯合商務部發布了《中國企業境外可持續森林培育指南》,在此基礎上,于2009年又發布了《中國企業境外森林可持續經營利用指南》,能夠正確引導在境外從事森林源采伐活動,并對木材加工利用活動產生一定的規范作用,旨在對中國企業進行方向性指導,促進我國企業在對外投資過程中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合理開展森林經營的基礎上,提高行業自律。其次,借鑒國際經驗,在吸收先進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推進對外投資環境風險管理有序開展。
三、加強對外投資環境風險管理的建議
1、奠定對外投資環境風險管理的法制基礎
當前,隨著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如何在現行國際法以及國內法框架具體規范下,推動對外投資環境風險管理的順利開展,就需要建立外投資環境風險管理的法制基礎。在具體實踐環節,監督中國投資項目的具體環境行為以及管理活動、確保企業加強環保能力的不斷完善、提高相關企業在對對外投資環節的環境風險防范能力。在建立外投資環境風險管理的法制基礎上,還需要客觀對待我國金融機構的環境政策不充分的現實問題。在理性分析其與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差距的同時,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實現我國環境風險管理與國際接軌。
2、完善監管體制
在日常監督管理方面,鑒于環境保護工作的專業性較強,建議建立以環境保護部為主,聯合商務部、外交部等共同建立中國對外投資監督機制:在重點東道國或區域派駐專管“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事務”的外交官員,監督中國投資項目的環境行為,督促企業加強環保能力建設,協助企業處理與環境有關的糾紛,提高防范環境風險能力。目前,中國金融機構尚缺乏完善的環境政策和充分的環境影響評價工具,從理念到實踐均與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存在較大差距。一方面應通過加強國際合作以促進國內綠色信貸制度與國際接軌,細化適合我國國情的對外投資綠色信貸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應強化環保部門與金融部門聯動機制,對投資項目的潛在環境風險以及企業環保措施做好評估工作,切實落實綠色信貸措施。
3、加強國際合作
中國應更加深入地參與到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國際標準的制定與發起活動中,促進中國企業環境保護管理標準與國際接軌,并在APEC、WTO、UNCTAD、UNEP、UNDP等國際場合積極宣傳中國在這方面做出的努力,為中國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行業協會應發揮企業與政府部門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及時將國家環境保護相關政策法規、指導文件傳達給企業。行業協會還可以充分發揮行業信息整合優勢,針對各行業自身特點,制定更詳細、更具有針對性的“行業對外投資合作環境保護指南”。另外,協會可以與政府部門聯合,對“走出去”企業主要負責人進行強制上崗培訓,幫助其熟悉國際規則與慣例,認識到承擔環境保護社會責任的重要性。
4、發揮企業第一主體作用
忽視環境風險和社會風險所引發的危害是巨大的,踐行環境保護承諾和承擔社會責任是企業長期盈利的護身符,能夠讓企業獲得穩定收益,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首先,企業在對外投資過程中應了解和遵守東道國環保相關法規,當東道國環保法規標準較低甚至缺乏時,企業可以選擇遵守中國國內的或者國際上通行的原則和標準,這將更容易得到東道國及當地社區的認可。其次,企業應將環境保護納入生產經營計劃,建立環境保護規章制度,強化環境、健康和生產安全(HSE)管理,并向本國及當地員工提供充分的HSE教育和培訓,對可能存在的環境事故風險,應當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最后,企業應尊重東道國社區居民的宗教信仰、文化傳統和民族風俗,加強與東道國政府機構、NGO、社區的聯系和溝通。
結語:
總而言之,中國對外投資面臨著較高的環境風險,需要針對環境風險管理現狀逐步完善應對措施,如建立法律法規和監管機制,加強國際合作,發揮企業第一主體的作用,相信這些舉措的貫徹落實必然會讓我國對外投資煥發出勃勃生機,給我國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進而不斷提高我國的國際影響力。
參考文獻:
[1]余永定.后危機時期的全球公共債務危機和中國面臨的挑戰[J].國際經濟評論,2011(01).
[2]劉菲,楊蓮娜.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環境風險問題及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7).
[3]曹春苗,胡濤.我國對大湄公河區域國家投資與貿易環境影響的估算研究[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