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泓沛 楊陽 楊雪隆 張曉云
摘要:在我國不動產征收法定條件是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但由于我國不動產征收中公共利益存在未明確內涵、與物權平等保護原則相沖突、立法模糊等問題。這使得我國不動產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沒有明確的標準。對于明確不動產征收問題中公共利益的界定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征收;公共利益 ;界定
引言:
“公共利益”是征收的法定條件,但因為沒有明確的界定標準且范圍模糊不清。使得在面對征收時,有關征收部門沒有有力的依據論證征收活動是否符合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
一、我國不動產征收的立法現狀
我國目前對不動產征收立法出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四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條、《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二條、《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八條。但仍然沒有對什么是公共利益做出解釋,也沒有明確指出公共利益由誰界定。
二、明確界定“公共利益”的必要性
(一)不動產征收中公共利益內涵不明確
臺灣學者陳銳雄指出:“所謂公共利益,因非常抽象,可能言人人殊”[2],公共利益作為諸多法律的立法目的,但其不是實體存在的、具有較強的抽象性且沒有提供明確的判斷依據,使得不同主體對于該抽象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二)不動產征收中公共利益立法模糊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八條對公共利益的界定做出了羅列,但法律具有滯后性無法窮盡公共利益所包含的所有范圍。雖然《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八條兜底條款賦予了自由裁量權,但因為未對什么是公共利益做出定義使得自由裁量沒有依據且不同主體對公共利益的界定有不同標準,在實施中具有一定的困難且使得各判定失去統一性。
(三)不動產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主體不明確
我國先立法對不動產征收沒有明確指定主體對公共利益做出界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中只規定由市、縣級政府做出征收決定,而在做出決定前應該由誰來界定是否符合公共利益范圍仍未明確。
三、不動產征收中公共利益界定建議
(一)明確不動產征收中公共利益的內涵
現目前我國的立法形式主要分為:概括式、例舉式、概括式與例舉式同時運用[1]。由于概括式界定都較為籠統在實踐中往往會滋生許多問題;例舉式雖然表面看上去很完備,但法律具有滯后性無法窮盡所有情況;而概括式與例舉式同時運用能在一定程度使概括式與例舉式單獨運用時的弊端互為所長。在對于不動產征收中公共利益內涵的立法中,我們可以采用概括式與例舉式同時運用+概括式與反例舉式同時運用的情形。在正面概括與例舉的同時新增概括式指出非公共利益建設的概括性規定并通過反例舉形式明確指出哪些建設活動不屬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縮小立法范圍的作用。
(二)完善不動產征收中有關公共利益的立法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八條的規定為公共利益立法開辟了先例,但法律具有滯后性無法窮盡所有情況。為此針對實體界定可以將公共利益類型化[4]。
1.明確目的應當為被公眾使用或為公眾牟利,其目的不應是直接獲取經濟利益。不可否認的是,在公共利益指引下展開的征收活動必然會在將來的社會活動中獲得相應的經濟效益,但這必須與為了直接獲得經濟利益而征收做出區分。
2.受益主體必須是多數人,這要求受益主體是不特定的多數人。首先公共利益指向的群體是無法提前知曉的。其次多數人的劃分并不能用特定的數字或單純的比列進行,在這其中可以引入比例原則來進行規范。
3.基于公共利益進行的征收對于公眾而言要是有價值的,這種價值中應當包括遠期價值。
(三)明確不動產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主體
現學界對于公共利益界定主體主要有三種觀點:由立法機關作為界的主體、由司法機關作為界定主體、由行政機關作為界的主體。但若將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三者獨立作為公共利益界定的主體則各有弊端[5]。實質上不能公平權衡被征收人權益和公共利益。故公共利益界定主體應當是由三機關緊密配合形成的,除此以外三機關還可以在廣泛吸收公眾意見的基礎上做出決定。
四、結束語
公共利益的抽象性及概括描述的模糊性使實踐缺乏理論依據,長期以往會引發諸多社會問題的產生。就此我們應當明確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我們應當不斷完善公共利益的界定,并在完備過程中不斷吸納來自社會各階層意見,根據社會變化提出及時有效的解決方案,切實保障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參考文獻:
[1]蘭措卓瑪.不動產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與立法思考[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
[2]陳銳雄.民法總論新論[M].三民書局,1982.
[3]高佳,馮曉健.我國物權法中的平等保護原則[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
[4]王利明.論征收制度中的公共利益[J].政法論壇,2009.
[5]吳蔚波.我國房屋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的法律界定與程序規范[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
作者簡介:
劉泓沛(1998-),女,藏族,四川省汶川縣,本科,研究方向:法學。
楊陽(1997-),男,羌族,四川省綿陽市,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楊雪隆(2000-),男,漢族,四川省廣安市,本科,研究方向:法學。
張曉云(1998-),女,漢,四川省成都市,本科,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