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雯清 華科琪
摘要:隨著黨十九大以來,推動城市綠色發展都列入中國各大城市的戰略部署。而城市如何走綠色發展之路,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城市成為重中之重。“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建立綠色可持續發展城市成為當今的時代話題,“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政策成為當今城市綠色化城市建設的戰略方針。本文基于合肥市民視角,研究合肥市民對于大數據經濟模式下城市綠色發展的認知情況,為今后相關制度的擬定提供可靠現實依據。
關鍵詞:大數據經濟;城市綠色發展;合肥市;市場調查
一、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企業的迅速建立,與中國城市污染情況的矛盾日益嚴重,導致企業快速發展速度和城市綠色化建設措施無法契合,城市生態化建設效果差。在這樣的狀況下,本文針對合肥市市民關于城市綠色化建設的意愿進行收集,通過發放問卷、典型個例調研訪談等方式,進行市場問卷調查。考慮到目前的市場經濟建設不同主體之間的矛盾,維護社會以及企業家、政府之間的利益平衡,并通過考慮城市綠色化建設效果,提高城市綠色化建設發展的績效,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效果,從而為中國城市污染情況提供緩解和幫助,達到城市綠色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二、合肥市民對城市綠色化建設認知的分析
(一)市民男女差異對城市綠色化建設情況的認知差異
男性在被調查總群體占比較高,有58%的被調查者,其中63%支持進行城市綠色化建設發展;女性人數占比42%,其中37%支持進行城市綠色化建設發展。男女性別的不同,使得其對于城市綠色化發展的了解程度也有所差異,考量的因素也將有所不同,因而男女人數的不均等對城市綠色發展的態度有較大影響,男女個人體力的不同也會導致實際從事的工作不同以及自身的實際進行綠色化建設的能力不同。
(二)市民學歷狀況不同導致的個性化視角
調查對象中有72.3%的學歷為專科或本科;其次是高中學歷占21.3%;對于研究生和初中學歷,人數相差不多占比分別為3.9%和2.4%;被調查者中沒有小學及以下學歷。由以上可見被調查的大多數市民擁有專科或本科學歷,具有一定的技術基礎和專業素養,并且擁有一部分研究生,對城市綠色化建設有很大益處,也對城市建設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市民職業不同導致的了解水平不同
調查對象的職業普遍為職員和師生群體:其中27.2%為政府職員;29%為工廠職員,主要從事軟件研發、機械修理等工作;27.8%為師生群體;其余少數為自由職業者,從事自由機動的個體零售、臨時工等。由調查可知受過高等教育群體對于城市綠色化建設的迫切度更能很好地感知,也對于城市綠色化建設有更多自己的理念。
(四)環衛人員對城市綠色化建設意識的分析
經過問卷調查可知,66%的環衛人員認為居民環保節能意識非常重要;23%的環衛人員認為居民環保節能意識較為重要;7%的環衛人員認為一般,5%的環衛人員認為不重要。由此可得被調研合肥市環衛人員大多數都有環保節能意識,因此在日常清潔工作中能夠調動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
(五)環衛人員對城市綠色化建設執行力的分析
經過問卷調查可知,60%的環衛人員非常愿意執行節能減排政策;18%的環衛人員比較愿意執行節能減排政策;15%的環衛人員一般,4%和3%的環衛人員不怎么愿意和不愿意。由此可得被調研的環衛人員大多數能夠貫徹執行城市綠色化可持續發展政策和措施,能夠很好認識城市環保建設,積極工作。
(六)環衛人員工齡不同導致的認知程度及自身能力不同
被調查的環衛人員工齡在1-3年和3-5年的人數相差不多,工齡5年以上的老員工人數較多而工齡在1年以下的新員工人數較少。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數員工在城市綠色化處理作業中有豐富的工作經驗,這對年輕的新員工也有指導作用。
三、結語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擔當環境保護的責任,研究建立以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發展政策以更好平衡政府、企業、社會的利益,維護社會和諧發展,實現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效果,節約資源、促進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為建設綠色可持續發展城市舔磚蓋瓦。
參考文獻
[1]徐林英.論城市綠色一體化建設[J].科技與生活,2010,6.
[2]張慶費.城市綠色網絡及其構建框架[J].城市規劃會刊,2002,1.
基金項目
本文屬安徽財經大學2019年度大學生科研創新基金項目《大數據經濟模式對城市綠色發展的影響——以安徽省合肥市為例》(項目編號:XSKY19139)階段性研究成果,指導老師:莊科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