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旦逸
摘要:隨著經濟發展,電子商務平臺涉及知識產權侵權糾紛不斷增加,基于更好地維護知識產權在網絡環境中的價值,減少電商平臺上的侵權行為,保障平臺內各方的權益,對“通知—刪除”規則進行修改,對該規則是否在專利領域適用以及電商平臺在接到符合要件的侵權通知后,采取必要措施是否需要對侵權作出判定存在爭議。對這兩個問題的研究對規范網絡環境下的競爭秩序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通知—刪除”規則;電商平臺;實質審查
一、問題提出
“通知—刪除”規則主要目的在于低成本方式快速制止侵權,維護知識產權人利益。它首先適用于版權領域,誕生于1998年美國數字千年版權法案(英文簡稱“DMCA”),屬于免責條件,是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責任避風港。2018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對“通知-刪除”規則進行了調整和細化,其中第42-44條明確電商平臺經營者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責任和義務?!巴ㄖc移除”規則也逐漸適用于商標和專利領域。我國對“通知與移除”規則有較新的適用,但是在關于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的責任如何來認定以及如何分配責任等問題上依舊未予以明晰。
二、“通知—刪除”規則是否適用所有知識產權客體
2015年12月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修訂草案(送審稿)》第63第2款明確引入了“通知—移除”規則。雖然在專利法中予以規定,但能否在專利領域適用依舊存在爭議。劉建臣學者認為,從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果來看,該規則亦適用于專利領域;王遷教授持反對觀點。筆者認為專利領域可以適用但不限于“通知-刪除”規則。對專利侵權的判斷需要高度的專業性決定了對于專利權的保護并不同于著作權,電商平臺不持有相關產品無法通過拆解比對技術方案導致核實能力非常低,使“通知—刪除”規則很難在實踐中理想化適用?!皠h除”不可簡單理解為只要權利人發出通知就必須刪除商品鏈接,不能完全解決侵犯專利權的情形,“必要措施”不僅包含“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刪除性質的措施,也包含警告、降低店鋪甚至是與之相關聯經營者的賬號(比如支付寶)的信用評級、限制發布交易信息等處罰措施,其適用范圍更廣,可以容納專利特殊于著作權商標權的情況。甚至一些更為復雜的情況時電商平臺不必做出必要措施,立即轉達并限期要求作出反通知,并借助于第三方比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2019年10月29日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聯合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舉辦了發動機保護板實用新型專利侵權糾紛公開審理旁聽暨知識產權保護座談活動。以北京為代表的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有意向與知識產權法院建立緊密的合作機制。實際上目前知識產權中心出具的報告作為證據的權威性較弱,建議在北上廣深地區進行試點推廣,提高知識產權中心的可信賴度并明確其職能,加強各地的知識產權中心和電商平臺的相互合作。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可以充分發揮其與各方的聯動作用,緩解部分沖突的問題,但相應的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需要進一步完善。
三、電商平臺是否對初步證據進行實質審查
對于電商平臺是否承擔侵權責任,爭議點是在接到符合要件的侵權通知后,采取必要措施是否需要對侵權作出判定。王利明教授認為接到通知后,有義務審查核實相關信息是否侵權,然后根據受害人的要求對侵權的信息及時采取必要措施;而申屠彩芳學者認為接到通知后無須對是否構成侵權作出判定繼而決定采取何種措施。加拿大2010年的《版權法修正案》中ISP僅僅承擔傳遞義務。2019年3月歐盟議會通過《指令》,從而確定了責任豁免的條件,以及確認無一般監測義務,實質性地確立了網絡服務提供商的一般過濾義務。對于ISP審查義務的研究不少,但如何審查仍是實踐中的難題。筆者認為當平臺接到符合要件的通知后,應當對初步證據進行實質審查并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審查機制。
對于構成侵權的初步證據進行審查的形式分為形式審查和實質審查,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實踐中,例如抖音的侵權投訴窗口中投訴方所需上傳的權利證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相關有權機構頒發的的版權證書、商標權證書等,但服務細則里未提到如何審查,微信公眾平臺服務協議將審查標準規定為“合理判斷”,阿里巴巴在服務商管理規則表述為“獨立判斷”,本質上都屬于形式審查。阿里巴巴《知識產權侵權處理規則》較詳細,不僅對三類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作出一般和嚴重的區別,還規定了投訴著作權、專利權以及商標權所提交的證明資料也不同。但在電子商務越來越發達的階段,形式審查已難以全方位維護知識產權,各個平臺的規則難以落實,建議借鑒阿里巴巴處理規則的基礎上開展實質審查,建立一套知識產權保護審查機制為其保駕護航。
(1)支付寶中有芝麻信用的應用程序使其擁有相對完整的信用系統。芝麻分數值范圍規定在350-950分之間,自身將信用劃分五個等級。電商平臺結合自身特征作出與五個等級相對應依次遞減的不同層級的審查義務的規定。平臺在接到權利人的通知時可以借助支付寶查詢其芝麻信用并根據不同類別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作出相應的審查行為。
(2)電子商務運營者之一的電商平臺是以在市場上盈利為經濟目的。如果能將電商平臺的獲利與審查義務掛鉤,更能讓平臺重視網絡交易安全,基于自身效益及時對侵權行為作出妥善處理??删唧w規定為:電商平臺能直接獲利的數額大小與權利人侵權通知的審査義務及程度呈正相關的關系。
(3)參照前述所提到的在專利領域借助知識產權中心達到審查效果的設想,將適用范圍擴大至著作權和商標權領域,建議通過法律法規的授權作為官方的鑒定機構,同時建立平臺與知識產權中心聯合定期抽查的機制,同時政府也進行有效的市場監管,建立起雙重監管機制。
(4)實踐中存在被投訴人因侵權在一個電商平臺被關閉帳戶而轉移至另一個建立新的賬戶繼續進行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兩個平臺之間因毫無關聯而無法知道其存在類似侵權行為。因此建議在知識產權中心主導下聯合相關部門建立一個大數據統計平臺,將實名認證與關聯賬戶緊密結合,發揮審查的實質作用。
四、結語
“通知與移除”規則的適用有較新的進展,對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的責任的討論仍然激烈,本文研究該責任如何認定及如何分配的問題。專利領域可以適用但不限于“通知-刪除”規則,發揮知識產權中心與平臺的作用。另外,當平臺接到符合要件的通知后,對初步證據進行實質審查并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審查機制,對電商平臺經營者有效管理其提供的平臺有激勵作用。但目前還需要不斷探索和研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以及對市場秩序的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