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力
摘要:R.M.黑爾的理性的非描述主義是一種元倫理學立場,是其在對描述主義批判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非描述主義。為了避免非描述主義的問題,黑爾對其進行了理性主義的改造,其著名的理論“普遍指令主義”,就是在該立場下建立的。
關鍵詞:R.M.黑爾,理性的非描述主義,指令主義
一、對描述主義的批判
何為“理性的非描述主義”,先要說明何為“非描述主義”,所謂“非描述主義”直接來源于對“描述主義”的否定。黑爾認為“描述主義”就是認為道德判斷的意義在于某種事實,在語義方面“有真假”。相反,非描述主義則否認這一點,原因在于可能存在這種情況:當我們說出話的時候,不僅僅是一種對事實的描述,存在某些在事實描述以外的事情。
最初直接對描述主義批判的人是奧斯汀的“描述主義謬誤”:當人們認為知道自己一個道德語詞的含義時,即認為知道了在什么地方可以使用它,在什么地方不可以。當我們面對道德兩難,觸及使用該概念的邊界時,就會發現對這個概念還有未知的內容。
最具有代表性的描述主義是自然主義。在當代,心理學、神經學等自然科學以在原子、細胞各個層面研究和解釋人的思維和行為過程,使得原來很多人們自認為是“自由”的東西,都被嚴格的因果鏈條鎖住。這些都是基于某種理論對事實進行描述,而成為一個個邏輯閉環。
元倫理學的創始人摩爾認為,他們都犯了“自然主義謬誤”。摩爾所謂的“自然主義謬誤”是指,哲學家們常將道德屬性的概念還原成某種自然屬性。對此謬誤的論證被稱為“經典開放論證”(Classical Open-Question Argument)。與開放對應的是封閉(closed),說一個判斷是封閉的,就是說,因為這個判斷的前后是一樣的,而讓人無法理解,如:“單身就是未婚”。如果,不是封閉的,那它就是開放的。在黑爾看來,摩爾的理論仍是一種描述主義,將“直覺”這種獨特的因素視為基礎,從而在語義下有了真假值可言。
不過,摩爾的“經典開放論證”思路可以應用到對其它類型的描述主義的批判,從而得出非描述主義的結論。在此,我們可以得出新的倫理學必然是建立在非描述主義之上的結論。
二、非描述主義
在黑爾之前的非描述主義的主要代表是情感表達主義,情感表達主義認為人所作出的道德判斷的意義主要在于表達一種情感或心理狀態,而這在一般的語義下,是沒有真假值可言的。情感表達主義過度強調“休謨難題”的不可推導性,認為道德判斷是無法通過理性來推理的,從而陷入了反理性的立場。
認識到情感表達主義的缺陷后哲學家們提出了一種指令主義的立場。指令主義者認為人在說出某個道德判斷時,是在發出一條“命令”,命令人去做某事,而這些情況在一般的語義下,是沒有真假值可言的。指令主義聲稱自己的立場既適用描述主義的觀點,特別是在言語行為方面,又適用于非描述性的言語行為的推理規則,從而認為自己已經發現了一種新的非描述主義。
可是,情感表達主義也可以聲稱道德判斷是一種命令,并不違反其表達情感的立場。黑爾認為情感表達主義的錯誤在于他們認為該命令的意義是從因果特性上取得其意義的。也就是說,當我們說出一個“命令”是為了讓你做出某種行為,該“命令”的意義在于“作出這種行為”這一結果。黑爾則認為,我們說出一個“命令”本身就是其意義之所在。
對于同樣一句“命令”,例如老師說“你要好好學習”,對于乖孩子來說就是老師真的讓他好好學習;對于淘氣的學生來說,可能是老師要走出教室的“征兆”。如果通過因果性分析,必然會使得該“命令”作為道德判斷的道德意味喪失,而僅是對某句“命令”的行為反應的分析,從而認為人是非理性的,就此陷入情感表達主義。反過來說,指令主義者應當致力于道德思維中的推理規則。在對語言進行分析的條件下,一般的指令主義者們將注意力集中于日常用語中的義務性情態動詞(deontic modal words)諸如“應該”,“必須”的研究。指令主義對“應該”使用規則作出了一個有意義的區分:一種是通用的語言陳述性規則,一種是特別適用于“應當”的規則。
三、普遍指令主義作為一種理性的非描述主義
黑爾在批判前人的基礎上,提出了他的經典理論——普遍指令主義。他的理論意圖在“道德判斷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和“道德判斷是一種命令”之間的夾縫中尋求一種理性的洞見。一方面從情感表達主義那里吸收了一個否定性的觀念,道德判斷并不一定是描述性的;從指令主義那里汲取了一個肯定的觀念,道德判斷或許是一種指令。不過,對于“道德判斷作為一種命令”,黑爾認為需要進一步說明道德判斷和一般的命令之間的區別。黑爾通過對道德判斷的語言進行邏輯分析后認為,道德命令相較于一般命令的區別在于道德判斷有一種普遍性。黑爾自己也承認其理論就是指令主義和普遍性的結合,故稱為普遍指令主義。
大部分描述主義者堅持其自身的立場,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們事實是客觀的,也就具有普遍性的。但,不論自然主義還是直覺主義最終的根據都是人們當前的有限認知,而這種認知水平是隨著時間、環境不斷變化的,都最終要陷入到相對主義。在黑爾看來,描述主義所承認的普遍性,其意思是邏輯一致性。也就是說,兩個個體在相同的境遇下,應該作出的道德判斷是一致的。如果我說:“這件事我應該做”,而另一個在相同的境遇下我認為其不應該做,那么我會陷入自相矛盾。
參考文獻:
[1]G.E.摩爾:《倫理學原理》[M].陳德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 2017年版.
[2]R.M.黑爾:《道德語言》[M],萬俊人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
[3]歐陽康主編:《當代英美著名哲學家學術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R.M.黑爾:《道德思維》[M]. 黃慧英譯 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1年版.
[5]西季威克:《倫理學方法》[M]].廖申白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
[6]黃彥華:《近代西方情感主義倫理學與道德教育》[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 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