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萍,李永強
(甘肅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崇信縣分校,甘肅崇信744200)
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崇信縣蘋果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由于種植面積的擴大和冬季凍害等因素的影響,致使蘋果樹腐爛病逐年呈上升趨勢,已成為影響蘋果產量和品質的主要病害。發病輕者削弱樹勢,降低產量,重者大枝枯死,甚至全樹死亡,給蘋果生產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本文根據蘋果樹腐爛病的發生原因及發生規律總結了其綜合防治措施,以期為生產中綜合防治提供參考。
崇信縣是平涼市水果生產的主產區和最佳栽培區,栽培面積0.53 萬hm2,果業生產已成為崇信縣僅次于糧食生產、養殖業的第三大支柱產業,在為農民脫貧致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近年來,蘋果、梨、桃、杏等薔薇科腐爛病在崇信縣發生為害嚴重。據調查,蘋果栽培面積0.2 萬hm2,調查0.13 萬hm2,腐爛病平均發病株率14.4%,最高發病株率39.7%,崇信縣蘋果樹因腐爛病造成的經濟損失32 萬元(見表1)。
蘋果樹腐爛病主要為害結果樹的枝干,苗木和幼樹很少發病,枝干各部位都能發病,但以主桿、大枝和枝杈發病較多。癥狀有潰瘍腐爛和枝條枯死兩種類型,以潰瘍腐爛型為主。
1.2.1 潰瘍腐爛 發病初期病部樹枝上出現紅褐色病斑,水漬狀,組織柔軟,皮層呈濕潤狀,用手壓之即凹陷,有酒糟味。當蘋果樹進入旺盛生長期后,春季發生的小潰瘍斑停止擴展,并失水變干斑,多埋藏在粗皮下,而外表不宜識別,若揭開枝干的表皮可以見暗褐色至紅褐色的小斑或黃褐色的干斑。入冬后干斑開始擴展,病菌穿過木栓層,產生淡紅褐色、濕潤狀壞死斑點,上面覆蓋一層白色菌絲體,進一步擴展,形成潰瘍型。

表1 崇信縣蘋果樹腐爛病發生概況
1.2.2 枝條枯死 多發生在衰弱和2~3 年生的小樹枝上及果臺、干莊等部位,病部迅速擴大,形成不規則,不久即包圍整個枝干,枝條逐漸枯死。當病斑擴展環繞樹干時,上部枝干很快枯死,為枝條枯死癥狀[1]。后期病部也出現黑色小粒點。
蘋果樹腐爛病屬子囊菌,在人工培養的情況下,菌絲初期無色,后期變為墨綠色橄欖色,有分隔。
春、夏季病菌在侵染皮層中形成灰色菌絲層,然后逐漸生成圓錐形,穿破表皮成為黑色瘤狀物,即外子座。秋季外子座的下面或旁邊生成內子座。外子座內含一個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直徑480~1 600 μm,高430~1 300 μm。分生孢子單胞,無色,著生在分生孢子梗頂端,內含油球,在降雨或相樹濕度在60%以上時,孢子器內的膠體物質連同分生孢子自孔口流出,形成枯黃色卷須狀孢子角[2]。
內子座由密集的菌絲生成,其中混有寄主細胞,并與寄主組織有明顯的黑色分界線。在內子座中生成3~14 個子囊殼。子囊殼呈球形或燒瓶形黑色,直徑320~540 μm,通到病皮表層,各自形成孔口。子囊殼內壁密生子囊,為蘋果樹腐爛病病原特征[3]。
各種導致樹勢衰弱的因素都可誘發腐爛病的發生,其中最主要的是樹體負載量。通常在蘋果樹進入結果期后,隨著產量的不斷提高,腐爛病會逐年增加。另外,果園土壤管理差,造成根系生長不良,結果多而追施肥料不足,特別是磷鉀不足以及修剪不良、病蟲害嚴重、不合理的間作套種也會造成樹勢衰弱引起發病[4]。
腐爛病發生盛期是出現在植株愈傷能力微弱的休眠期,進入生長后期,愈傷速率加快,愈傷能力增強,病勢隨之減緩。樹體的愈傷能力主要決定于樹勢,凡樹勢健壯、營養條件好的其愈傷能力就強。另外,高溫、高濕的外界環境條件對愈傷的形成也是有利的。
崇信縣地處西北地區,屬暖溫、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區,冬春寒冷干燥,樹體容易受凍害,發病往往嚴重。一般晚秋低溫來的早,冬季氣溫過低,晝夜溫差大,或春季轉暖后又驟然降溫等氣候條件都易引起樹體凍傷,為發病創建了條件。
在加強管理方面最關鍵的是增施肥料,控制負載量,防止出現大小年以及預防早期落葉。改善土壤條件方面在深翻改土、促進根系發育的情況下,施肥上應做到有機肥和化肥配合,氮肥和磷肥特別是鉀肥的配合,有條件的地方可壓綠肥。
在夏秋季節,重點檢查新形成的落皮層,發現表面潰瘍應徹底削刮,入冬前認真檢查并刮治所有病斑。春季發病高峰更要加強檢查,徹底刮干凈,對老翹皮及邊緣和下面不易發現的小病斑也要刮掉,一般至少檢查刮治3 遍。病變深達木質部的病斑要連同木質表層壞死組織全部刮凈,病斑刮治后要及時涂藥保護和消毒[5]。
80 倍的福鎂砷+100 倍的腐殖酸鈉、843 康復劑原液兩種藥均是在得病處重刮皮后最好的涂抹劑。另外,還有1 種具有良好效果的土藥,就是用牛尿,方法是將腐爛部位用利刀刮凈,到木質部,然后用之涂2~3 次,效果非常好。中草藥使用時將腐爛病疤刮成梭形、立茬,刮除寬度應超出健康組織外緣10~15 mm,病部組織要刮除徹底,深度達露出白色木質部,將藥劑充分攪拌均勻,用毛刷均勻涂抹于病疤,并超出病疤20 mm,待草藥吸收后,能很好的防治蘋果樹腐爛病[6]。
在5—8 月份果樹愈傷能力強的時期,將主干、主枝以及領導枝基部樹皮的表層刮1 mm 左右的活組織,至露出新鮮組織為止。皮層中的病變組織一律清除掉,刮面要光滑,刮后不涂藥,以利愈合。
結合修剪清除病枝干、枯死樹、殘樁、病皮,集中燒毀或堆放到遠離果園的地方,以減少病菌來源,并對主干、主枝上較大的病斑進行橋接或腳接,促進恢復樹勢。加強對枝條蟲害以及葉部病害的防治,也可減輕腐爛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