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姍 邢加滿
摘要:隨著敦煌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需要為古老的敦煌壁畫藝術尋找新的文化載體,賦予傳統文化鮮活的生命。本文通過文獻研究法、圖像研究法、實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分析總結敦煌壁畫藝術特征和文化內涵,提煉有代表性的敦煌壁畫元素,結合元素本身的文化內涵,通過色彩重構和圖形抽象化的方法對元素二次設計。傳統壁畫文化與現代文創設計相結合。該設計理念可為以敦煌壁畫文化為主題的創意文創產品設計提供參考,同時更好地弘揚敦煌壁畫藝術文化,推動有特色的文創產品走進旅游市場。
關鍵詞:敦煌壁畫 藝術特征 文創產品 藝術文化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0)02-0020-04
引言
近年來,自然因素對莫高窟壁畫的威脅不斷增加,再加上游客數量激增,敦煌莫高窟壁畫正在逐漸褪去其精美的外衣。而“一帶一路”建設為這種古老而神秘的藝術文化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以壁畫文化為主題的文創產品走進旅游市場。但在文創設計中,壁畫文化內涵并沒有被很好地展現,人們缺乏深度的文化思考,這使得當下的敦煌文創很難獲得普通大眾審美的認同。深入探究敦煌壁畫文化傳播的載體,不僅是對傳統藝術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更是對文創設計領域的完善與發展,推動敦煌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
一、敦煌莫高窟壁畫的藝術特征
(一)造型特征
敦煌莫高窟洞窟內的壁畫內容多為以人物為中心,其造型變化多端,大致分為佛神形象、社會世俗人物形象,并輔之以裝飾花紋元素和動植物形象。早期敦煌壁畫中的許多人物造型多以佛和菩薩為中心,包括釋迦,三世佛等,部分神佛造型是在佛教影響下發展形成的變形人物,都是以比較慘烈的形式呈現,如施頭、挖眼、割肉等。如此悲壯慘烈的造型形象隱隱透出了強烈的感情色彩,表現為赤城的信仰,即拯救蒼生、犧牲自我的精神。除此,我們大家所熟知的飛天,又名乾達婆,是石窟中最具藝術特點的優美形象。早期的飛天形象起源于印度,如圖1所示,受西域文化影響,多為男性飛天形象。為了讓敦煌石窟內的壁畫內容充實豐富,裝飾畫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在壁畫頂部和佛像周圍,可以發現忍冬、蓮花、火焰等紋飾,它們造型簡單,但形式多樣,以不同類型的組合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在部分洞窟頂部,如圖2所示,穿插了早期人類的世俗生活和生動形象的動物畫,這些圖案的融入,給莊嚴肅穆的佛國世界里加入了一.些親切的世俗氣息。
敦煌壁畫中期的人物造型與早期相比較來看,有了較大的突破,各種神佛、菩薩形象在造型上變得豐滿圓潤,對形象的表情、神態的刻畫也更加細膩。“飛天”形象不斷擺脫西域文化的影響,逐漸實現中國本土化,這使得“飛天”進入完美的階段,發展成中國特色的飛天形象,婀娜多姿的飛天舞者形態以及她們身穿的絢麗多彩的服飾無疑是這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造型。壁畫形象逐漸世俗化,以及細膩的造型刻畫,讓宗教繪畫更具人情味和感染力。而“形神兼備”藝術主張的出現,讓敦煌壁畫中的人物更貼近真人比例。其他裝飾圖案的變化也是非常明顯,以前簡單線條勾畫的植物花紋,逐漸變成了色彩鮮艷、繪制精美的植物圖案。如圖3所示,蓮花藻井圖中的蓮花的每個部分都經過了巧妙設計,花瓣飽滿圓潤,顏色搭配非富多彩,富有立體感。
晚期的敦煌壁畫逐漸走向沒落,壁畫中的神佛、菩薩、飛天形象出現清俊雅致的特征,一改從前雍容華貴之感,追求樸素淡雅。無論是色彩風格還是人物風格刻畫上已沒有隋唐時期的多樣性與積極性。
(二)風格特征
畫師們極力捕捉人物的靈動與自然之美,通過夸張與變形的手法,將現實生活中的社會風俗和文化思想融入畫面之中,極盡奢華的服飾、恢宏壯麗的場景都是現實與浪漫的有機結合。敦煌壁畫在構圖上的排列有其獨特的規律和節奏,它生動有趣、工整靈活的畫面,巧妙地融合了背景圖形,將畫面連接完整,設計成整體圖案紋樣,給人帶來美妙的視覺體驗。如圖4所示,“伎樂飛天”中的飛天造型,除了輕盈的衣裙,飛舞的飄帶以及豐富的造型姿態會喚起視覺美感外,還與畫面美感一認、體美感息息相關。通過展現獨特的女性之美,其藝術形象被提升至崇高的理想境界,是“優雅美學風格”的一種體現。總之一敦煌壁畫中畫面構圖將優雅的藝術通過對細節的繪制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展現獨特形象美的同時,也在傳達人類理性之美。
(三)色彩特征
敦煌壁畫中的色彩搭配展現了我國傳統色彩生動豐富的特點,早期用色簡單,但色彩直觀鮮明,效果豐富。畫面中強烈而大膽的色彩搭配,體現了傳統藝術的高度審美價值,如圖5所示,敦煌藻井圖案中的紅色和綠色這兩種對比強烈的顏色,不僅沒有強烈艷俗的色彩感,而且整體畫面保持和諧優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期的色彩風格典雅富麗,層次鮮明,過渡自然。恰當的色彩對比,不僅有畫龍點睛的作用,更能體現其靈魂所在。如圖6所示,唐代時“飛天”色彩絢麗奪目,變化無窮,極盡奢華之美。通常來講,“飛天”形象采用古樸的繪畫風格,營造人物神秘感,在根據“飛天”性格確定色彩之前,需確定整體畫面的主色調。一般情況下,皮膚為白、黑或黃色,衣著艷麗為紅、棕、藍色等,通過強調與膚色的對比,呈現出靈動而不失宗教神秘感的人物特征,這與唐代色澤艷麗的朱砂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步入晚清后,亮度和飽和度下降,色彩改為素雅清淡,視覺效果相比之前更加細膩柔和。
二、敦煌壁畫元素研究分析
根據圖片資料的整理和歸納,將敦煌莫高窟壁畫分為人物、建筑、裝飾圖案和動物四個主要類型。人物包括飛天、菩薩、供養人形象等,建筑包括建筑外觀、華蓋等,裝飾圖案有蓮花、忍冬花紋、茶花、牡丹等,動物包括鹿、兔、馬、仙鶴、虎、龍、孔雀等形象。分別選取不同時期且具代表性的壁畫,對其畫面元素進行提取并繪制,并對所提取元素進行造型對比和文化內涵分析。
(一)敦煌壁畫元素造型分析
1.人物形象(飛天形象)
2.外物形象(菩薩形象)
3.人物形象(供養人形象)
4.建筑造型
5.裝飾圖案(藻井圖案)
6.動物形象
(二)敦煌壁畫元素文化內涵分析
1.人物形象
“飛天”源于印度,是中西民族融合的象征,它不僅散發出了壁畫藝術的獨特魅力,而且顯示了佛國世界普度眾生、慈悲憐憫的思想內涵,是藝術與佛教融合的完美體現。供養人是敦煌石窟的出資者,佛經中《造像功德經》宣揚廣造神像不但可以讓佛教徒享受奢侈生活,而且死后可以進入“西方極樂世界”。他們開鑿洞窟、造像繪畫的真正意圖是把自己的像畫在佛像的下邊,時時供養,作為精神祈禱的寄托者,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是洞窟真正的締造者。作為人間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圣者,菩薩在佛教徒的心目的地位中無可替代,教徒們寄托著自己崇高的理想、偉大的抱負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2.建筑造型
初唐建筑在整個敦煌壁畫建筑畫類中最具代表性,注重細節的刻畫,著重表現池水、露臺、欄桿、地面鋪裝,一直為以后各代的建筑畫所采用,并為當今研究早已失去的初唐木制建筑提供了詳實可信的資料。
3.裝飾圖案
蓮花藻井圖案在漢代宮廷建筑裝飾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作為五行要素之一“水”的象征,蓮花紋在建筑中的設計可以避免火災的發生。在莊嚴肅穆的佛教世界中,蓮花代表著圣潔光明,人的靈魂通過蓮花的指引,可以獲得再生,最終進入西方極樂世界。
4.動物形象
鹿是中國古代常見的圖騰,是中國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類動物。鹿因和祿同音,通常代表財富,再加上鹿作為道家壽星的坐騎,有健康的蘊意。除此,在古代只有王室權貴才能觀賞,鹿也象征著美麗和權力。
三、敦煌壁畫元素在文創產品設計應用中的思考
(一)簡化元素,增強趣味性
在提取設計敦煌壁畫元素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元素以線稿的形式呈現,簡化和趣味化元素。通過運用手繪和矢量繪圖的方式將線條平面化、色彩化、偏平化。這個過程中,保留元素中識別度最強的一部分,融入趣味性設計的方式呈現敦煌壁畫的魅力。
(二)吸引年輕消費者,推動文創產品市場發展
當下,愿意為文創產品買單的消費者通常是80后和90后,這兩個年齡群體的消費者頻繁接觸新事物,擁有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思維活躍,熱衷于追捧流行元素,如“酷”、“時尚”、“獨特”等。若能將敦煌壁畫元素高度提煉并對其應用,勢必可以為文創產品增加銷量,帶動當地文創市場的發展。
(三)增強實用性,凸顯文化特性
壁畫與文創產品的融合,既要展現出壁畫元素的文化寓意,又要增加產品的實用性。敦煌壁畫文化作為一種較難被大眾所理解的宗教佛學文化,使得受眾對這種高雅藝術難以深入了解,因此若能將其翻譯轉換成為觀眾易于理解的藝術形式,受眾便更愿意主動去了解。因此在這個過程中突出產品的實用性,如三星堆博物館開發的青銅面具類餅干、巧克力等食品,通過文化創意將其文化意義展現出來,從而給消費者帶來文化消費的快樂感受。
四、敦煌壁畫元素在文創產品中設計與應用
(一)敦煌壁畫元素設計
基于上文的分析總結,我們可以分別選取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盛唐44窟內的飛天形象、初唐338窟內的兜率天宮造型、北魏257窟內的九色鹿圖案、盛唐31窟內的蓮花藻井圖案并對其進行元素提煉與二次設計,如圖7所示。
(二)敦煌壁畫文創產品應用
敦煌壁畫是敦煌旅游文化的代名詞,把最具代表性的元素提取出來,充分考慮美觀性和實用性與敦煌壁畫文化的融合,選取四種文化載體-鑰匙扣、書簽、水杯、項鏈,如圖8所示,將敦煌壁畫所蘊合的“大智慧”完整、清晰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1.鑰匙扣
敦煌壁畫中的飛天人物通常刻畫復雜,有著濃郁的異域風情。把飛天形象抽象化,運用經典飛天綢帶把畫面中的元素連接起來,采用唐代飛天經典色彩搭配,將圖形的文化內涵與藝術性相結合。在文創產品的選擇上,選取鑰匙扣作為文化載體,增強產品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對于人物的未來應用,可將整個人物形狀作為裝飾外形,用于異形書簽、家居掛件等裝飾用品中。
2.書簽
簡化建筑的外形與細節構造,把立體建筑扁平化處理,保留其主要的特征,賦予敦煌壁畫建筑特有的顏色搭配,增強識別度。扁平化的建筑造型與鏤空的產品設計相結合,應用于書簽的表面,既突出主題又增加了收藏價值。此類設計理念可被用于金屬類產品的表面設計,延伸應用可將其作為筆記本封面鏤空圖案,簡約又富有意義。敦煌壁畫建筑的獨特性將會通過類似的應用展現出來,消費者在文化消費的同時,能將古老的傳統藝術帶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3.水杯
將動物作為設計元素是人類藝術設計中接受程度較高的一種方式,敦煌壁畫中的動物造型生動有趣,有一定的抽象性,易于提取并應用于各種產品設計、海報設計、平面設計中。將鹿的造型抽象化,以手繪的方式,用抽象派的風格展現敦煌壁畫中動物的另一幅面貌,將鹿所代表的美好寓意,賦予在產品中。該類型的應用可被廣泛地用于各種文創產品的表面,例如杯子,錢包,手提袋,明信片等。
4.項鏈
藻井圖案是裝飾圖形中最復雜的一種,若將其作為平面設計元素并不合適,筆者將藻井圖案的細節描繪出來,改變冗雜的內部構造,取藻井圖案中的蓮花為外形,以鏤空雕花的金屬形式呈現,將珠寶首飾作為藝術載體,將蓮花圣潔美好的寓意與產品結合,充分地將圖形的復雜性變為了產品的精致性。此類設計理念可被用于各類珠寶首飾,例如耳環,手鏈,戒指上細節部位的裝飾造型。
小結
在敦煌壁畫文創產品的設計過程中,需要反復進行元素藝術升級和設計優化,才能更好地開發現有的敦煌旅游市場,實現敦煌文創產品和文化的雙贏發展。元素的再現并不意味著深度的文化內涵,對于色彩的重構和圖形的抽象化表現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未來的文創產品應該多注重實用性與美觀性的融合,還要將傳統中難以解釋或者難以讓大部分人理解的文化內涵闡釋出來,這樣才能讓文化與產品相結合。
參考文獻
[1]李映洲 董珍慧.論敦煌壁畫藝術的美學風格[J].敦煌研究.2007,2:57-60.
[2]陳獻輝.敦煌壁畫藝術造型形態之情意[J].教育現代化.2017,4(31):297-298.
[3]達妮莎.淺談敦煌壁畫風格的變遷[J].美術大觀.2012(12):064.
[4]王琳.敦煌飛天藝術造型的美學意境[J].現代裝飾理論.2016.9:183.
[5]陳平.莫高窟壁畫藝術元素在旅游商品中的應用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4):37.
[6]王喆.淺談敦煌壁畫裝飾性的藝術魅力[J].美術教育研究.2017(03):17.
[7]段文杰.敦煌石窟全集 建筑畫卷[z].敦煌研究院.2003.
[8]段文杰.敦煌石窟全集 動物畫卷[Z].敦煌研究院.2003.
[9]史葦湘.敦煌壁畫復原圖[M].江蘇:江蘇美術出版.2013.
[10]常娜莎.中國敦煌歷代裝飾圖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