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興云
摘要: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使得全社會聚焦于鄉村教育的發展,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也越來越受到關注,政府頒布了許多政策為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和政策支持。政策雖發揮了一定的效果,優化了鄉村教師隊伍的結構,提高了鄉村教師隊伍的質量和待遇,但仍然存在著政策執行效果差、學校發展水平低、鄉村教師結構失衡和社會地位下降的問題。主要原因在于政策的落實不到位、學校資源配置差、教師發展平臺差和社會風氣的變化。對此要深入貫徹落實教育興國的方針,加強對學校資源的合理分配,改善鄉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鄉村教師隊伍,為祖國事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困境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為深入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部署和要求,加強偏遠貧困地區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政府先后頒布了許多扶持政策,比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做了明確的規定,規定把教師隊伍建設為高素質教師隊伍,并且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地位待遇,健全教師管理制度等,社會上對于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關注也越來越多,改革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勢在必行。
免費師范生、國培計劃、特崗教師等為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經過研究發現,鄉村教師隊伍在鄉村教師的數量、質量,結構配置等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鄉村學校的環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師資待遇也在逐漸提升,鄉村教育已經邁上了一個新的時代,但與預期的效果還有很大的出入。目前,我國的鄉村教師還普遍存在著“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問題,鄉村教師的社會認同發生偏差,社會地位逐漸下降,導致鄉村教師分化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隨時準備著進入城市“飛鴿”教師,另一部分是選擇留在鄉村支援鄉村社會建設與發展的“永久”教師,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仍面臨著許多問題,改革鄉村教師隊伍,需要國家、社會、教師和社會四方面共同努力。
一、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困境
(一)政策執行效果不到位
在《發展綱要》實施后的這幾年,有關教師方面的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教師政策短板也得到了充實,但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繼續加強,比如鄉村教師待遇依舊不高、鄉村教師職稱名額少、教師退出機制不完善等方面仍需改進,對于教師的評判也缺乏可以依據的評價標準,大大削弱了教師評級標準的可操作性和公平性。隨后政府為解決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中的問題,頒布了《支持計劃》,在政策執行過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僅擴充了鄉村教師的渠道來源,提高了鄉村教師的工資待遇、也增加了各類各級的培訓機會、逐步完善補充機制等,解決了鄉村教師編制問題,增加了鄉村教師專業的發展機會。但是相比預期來說,仍然存在《支持計劃》知曉度低、依然嚴重的教師空缺現象、不合理的職稱評聘標準、經費投入不足且教師薪酬依舊較低等問題,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需要政府繼續加大對鄉村教育的投資力度,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二)學校發展水平低下
鄉村學校大都位于偏遠地區,交通不便,不利于教師外出采辦,也不方便外部的設施運進來,生活設施很少,部分學校需要鄉村教師一個月一次或兩次進入縣城,把需要的生活物品和教學用品一次性購齊,中間或有急需的情況,只能尋求其他人的幫助,導致鄉村教師的生活質量受到限制大大降低。其次,鄉村學校環境簡陋,只有基本的教學設施,有些學校甚至只能提供教師上課的教室,設施很少且大多是多年前所建,數量和質量得不到保障,教學設備更新換代緩慢,最新的設施隔很久才能傳進鄉村,所以鄉村學校的教學質量也受到限制大大降低,這些都嚴重限制了鄉村學校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影響了鄉村教師的工作熱情。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居住條件使得優秀的年輕教師望而生畏,大批鄉村教師出逃奔向城市,使得鄉村教師呈現較高的流動性。
(三)教師發展平臺不佳
國家為了促進鄉村教育的發展,頒布了很多政策如“特崗計劃”、“三支一扶”等用來吸引優秀人才扎根基層鄉村,剛畢業的年輕教師們懷著滿腔熱情選擇扎根農村,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奉獻一份力量,但鄉村惡劣的居住條件和工作環境、不高的工資薪酬和高強度的工作壓力等各種原因,使得剛畢業的新教師難以適應新舊環境的落差,所以能堅持下來留在鄉村任教的年輕教師為數不多,大多數的年輕教師迫于各方面的壓力紛紛辭職出逃。還有一部分新教師選擇在鄉村學校工作兩年左右豐富自己的工作履歷,工作結束之后大多會選擇離開鄉村,回歸城市。所以在鄉村教師隊伍中最終堅持下來的年輕教師數量不多,能夠堅持下來任教的仍然是工作了很多年的老教師,老教師雖然已經適應了鄉村學校的工作,能夠獨立熟練地完成所有的教學目標,但是正是因為在鄉村學校扎根多年,教育理念和模式僵化,獲取信息能力較差,對工作的熱情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降低,整個教師隊伍高齡化嚴重,急需補充新的血液。
二、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面臨困境的成因
(一)國家各種補助扶持等政策落實不到位
比如在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上,對于偏遠地區的補助額度不足以吸引人才扎根鄉村,部分地區教師工資仍然低于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吸引人才扎根鄉村效果大打折扣,政府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發展投資的經費保障不足,一個學校要想創新需要新設備,就需要向政府申請資金,政府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報告,然后逐級上報,經費的審批還有多方面的考察花費時間較長,最后落實下來已經失去了發展的先機。我國現行的教育財政體系是“以縣為主、省級統籌、中央支持”,國家每年都會根據每個省的實際情況和上報的需要下撥足夠的教育經費,各省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分發到每個縣級市里,所以每個省都有經費進行教育研究和創新,但在實際情況中是因為各種原因,經費被挪用或超額使用,部分貧困的地區因為縣級政府財政能力的極度薄弱造成教育投入不足、鄉村教師的待遇差等問題,所以這些政策的實行并沒有起到預想的效果,還需進一步落實。
(二)鄉村學校資源配置差缺少職業吸引力
鄉村學校與城市里的學校相比,在地域方面具有很大的劣勢,地處偏僻且交通不便,在生活質量、居住條件、福利待遇等方面本就缺少競爭力,而且鄉村學校不僅要負擔日常教學的工作,有時課少農活多的情況下,還要組織學生去勞動,對于國家頒布的政策,需要幫助政府向村民宣傳最新的文件和思想,這些外顯的因素是優秀畢業生扎根鄉村時要首先考慮的,而這惡劣的外部因素使部分有志的年輕教師退縮。其次在資源分配時,鄉村學校處于弱勢地位,分配到的資源少且質量不高,最先進的設施、最優秀的老師會自動向城市里的學校傾斜,所以即使國家加強了對鄉村的補助,也會有一部分資源自動或被動地流向城市,這對于吸引人才,改革鄉村教育,建設優秀的鄉村教師隊伍來說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社會風氣影響了鄉村教師隊伍的發展
近幾年網上出現很多師生和家長多方面沖突的新聞,導致鄉村教師對教學的自信心和責任感發生偏移,出現鄉村教師隊伍職業恐慌和倦怠,歸屬感不強的局面。具體來講,首先,鄉村教師與城市教師在社會上的地位呈現了較大的差別,對鄉村教師的認識仍然停留在素質低下、教學質量不高的形象上,忽視了教師這一職業并沒有高低之分,鄉村教師本就是一群無私奉獻的,品質高尚的人。其次,家長對教師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隨著家長與學校師生距離的拉近,出現了很多讓人痛心的現象,家長把學生在學校里發生的一切問題的責任強加到老師身上,給老師帶來了很大的工作和心理負擔,導致鄉村教師的職業認同感降低,失去了教學熱情。其次是鄉村教師的收入水平偏低,生活質量得不到保障,高強度的付出與低額的收入不對等,磨滅了一部分的教學熱情,加之鄉村教師工作的各方面條件使其看不清其鄉村教育的發展前景,對鄉村教師職業規劃的發展沒有信心,使得很多從事鄉村教育的教師或即將要從事鄉村教育的教師望而卻步,不愿意扎根鄉村。
三、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優化路徑
(一)貫徹落實教育興國方針
要想真正的解決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優秀人才流失、生活待遇偏低的問題,提高職業競爭力的話,就要從政策方面對這些內容作出強制性的規定,真正落實提高鄉村教師的薪酬待遇,提高鄉村教師職業的吸引力;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準的前提,解決鄉村教師結構性失衡的問題,引進各種人才實現鄉村教師的全方位覆蓋,在職稱評比時向鄉村學校傾斜,為優秀的鄉村教師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等等,借此吸引更多人選擇去鄉村教學。對于已經在鄉村任教的老師,根據任教年齡給予一定的生活補貼或獎勵金,鼓勵鄉村教師留在鄉村為鄉村教育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還可以高薪聘請退休的或在職的優秀教師到鄉村支教講學,提高鄉村教師隊伍的質量。
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鄉村教師尤其是貧困、偏遠地區教師生活補助的支持力度,繼續提高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的金額,真正實現對鄉村教師的全覆蓋補助政策。其次還要確保補助金額的足額發放,建立各級政府的資助機制,對于出現教師工資拖欠或部分工資發放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向上級政府申請補助。還要加大對教育設施的投資力度,保障鄉村教育資源的投入,實現教育公平。將加大鄉村教育的財政投入,納入鄉村振興戰略,享受國家優惠政策,解決鄉村教育資源總量配置不足、分配不均衡的問題,切實讓每個鄉村學生享受平等的有質量的教育。
(二)重視鄉村學校的建設
政府要加大對鄉村學校的投資力度,重視鄉村學校的建設。首先要改善鄉村學校的設施問題,各部門應建立聯動機制,進一步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和教育設施的配套建設,加大寬帶網絡的覆蓋范圍,既方便鄉村教師的日常生活,使他們在鄉村也能夠享受現代化的生活品質,也更方便了鄉村教師利用教學新技術帶領學生學習最新知識,提高鄉村教育質量。還要落實外地鄉村教師的“教師周轉房”制度,為鄉村教師提供便利舒適的“教師之家”,解決鄉村教師“住危房,租民居”的問題,為鄉村教師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務,建設功能齊全的“教師之家”吸引更多的優秀青年扎根鄉村。
為確保鄉村教師“教得好”,不僅要加大對教育的投資力度,滿足教學設施的實際需要,還要加強師資的培訓,為鄉村教師提供各種類型的培訓,更重要的是這些培訓應符合鄉村本土教育的實際需要,能夠幫助鄉村教師解決在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具體問題。
(三)提高鄉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外部的環境和條件為鄉村教師的發展提供了可能,內部的專業發展意識為鄉村教師的發展提供了動力。要增強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意識,幫助鄉村教師自己意識到自己能力的不足和重要性,萌發接受繼續教育的意向,提高專業成長的內驅力,主動的去參加培訓學習,提高鄉村教師的專業水平。鄉村教師還要加強自身的教學反思,加強鄉村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和職業認同感,培養鄉村教師的自我學習能力,重視科研能力的培養,從而為鄉村教師能力的提高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源泉。
政府要加大對鄉村教育的投資力度,在待遇方面吸引優秀的年輕教師扎根鄉村,教師也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樹立爭取的職業觀和價值觀,激發自己的鄉土情懷,提高教師對鄉村文化的認同度。其次還要改善鄉村教師隊伍的學歷結構,引進高素質人才,“免費師范生”、“特崗計劃”等活動繼續加大實施的力度,提高鄉村教師的教學質量。最后還要改善鄉村教師隊伍的性別比例,調整鄉村教師的心態,尤其是男教師的職業觀念,激發鄉土情懷,讓其正確的認識到鄉村教師的重要性,糾正在城鎮化二元結構下,外界對鄉村教師產生的認知偏差,打破縣城范圍內的鄉村教師隊伍管理模式,加強各地人才的流通,解決鄉村教師的婚戀和親子分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劉佳.我國“特崗教師計劃”實施十年后的回顧、反思與展望[J].現代教育管理,2017(02):79-84.
[2]吳梅,許曉君.我國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困境及其破解[J].當代教育科學,2017(06):61-64.
[3]楊柳,張旭.鄉村教師編制困境的現實省思[J].教育發展研究,2016,36(Z2):24-30.
[4]蔡其勇,鄭鴻穎,李學容.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8(12):81-86.
[5]馮幫,何淑娟,李田.《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實施情況的調查研究[J].教師教育學報,2018,5(05):74-83.
[6]于偉,張力躍,李伯玲.我國欠發達地區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中的結構性困境與破解[J].教育研究,2007(03):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