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行歌曲中中國風的應用是音樂表現的風格之一,在當前時代發展背景下要注重探索中國風的應用,對流行歌曲的創作進行探索,發揮中國風的元素特征以此對流行歌曲進行表達,更好的體現音樂特色,挖掘民族文化內涵。本文在對流行音樂與“中國風”概述的基礎上,闡述新時代背景下“中國風”流行歌曲產生背景,分析新時代背景下“中國風”流行歌曲的創作,以此更好的將中國風融入其中,促進流行歌曲的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流行歌曲;中國風;創作
流行歌曲的要求是具有一定的傳唱、流行性,能夠在歌曲中應用當下最為流行的元素,這類歌曲能夠在短時間內引起大眾的喜愛。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大眾更加喜歡將中國風應用其中,將中國風融入到創作中受到大眾的喜愛,成為當前流行音樂的發展趨勢。在時代背景下還要不斷探索中國風在流行歌曲中的應用,以此更好的發揮中國風元素作用,推進流行歌曲的發展,體現流行歌曲中的中國風要素。
一、流行音樂與“中國風”概述
當前流行歌曲主要是以盈利為目的,屬于商品性質。從西方傳來的爵士、搖滾就成為當前流行的一種新的類型。風格變化多端,并且在其中會加入rap中國風,具有中國傳統元素。將傳統元素融入到具體的事物中,在原有的流行音樂的基礎上配上中國風的元素從而形成具有中國古典元素的流行歌曲。
二、新時代背景下“中國風”流行歌曲產生背景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西方一些國家的技術和文化在中國開始興起,在音樂方面表現特別明顯的是歐洲的音樂形式對于我國音樂的影響。受到影響最為深刻的香港對西方的文化進行推崇,歐美大多數都流行音樂在香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然這也受到了內地人民的喜愛。在20世紀90年代時,內地一些原有的流行音樂對于人民來說更多的是產生了審美疲勞,在這種形式下一些具有創作性的歌手,例如周杰倫、王力宏,開始在原有的音樂當中融入了一些新的形式,從而得到很好的反響。這些歌手善于在流行音樂當中將中國元素融入其中,并在流行音樂中與中國本地特色文化相融合。這些文化形式被大眾所接受,也能夠更好地激發人們的情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中國風開始融入流行音樂的發展中。
三、古典與流行的融匯貫通
在流行音樂還沒有出現之前,中國民族音樂在市場發展中占有主流位置。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古典音樂逐漸被流行音樂所取代,這種形式也更加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自從中國古典音樂融入流行音樂當中之后,使得具有中國傳統元素的音樂開始向世界進行推廣,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音樂的發展。但是中國風元素僅僅是流行音樂當中的一點,中國風音樂的創作僅僅是為了娛樂更多的大眾,更多地體現出生搬硬套的感覺。在歌詞的創作方面也僅僅是一些詞語的疊加功能,不能很好地體現出中國古典文化的深層次內涵。
在當前復古的環境氛圍,中國古典元素的流行音樂要想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需要音樂人對于當前的流行音樂進行深層次的探索,在流行音樂當中融入中國音樂的特色元素,以此更好地推進具有中國風流行音樂的發展。例如具有典型特點的周杰倫所創作的歌曲具有典型的中國古典元素,作詞人一般都是方文山,方文山所創作的具有中國風的流行元素,注重在主題以及整首歌的意境當中進行創作,從而更好的在音樂當中體現中國文化的古典特色。
例如,《發如雪》歌曲創作中就將中國風應用到了極致,其中用到了中國所具有的轉換手法,例如“紅塵醉微醺的歲月,我用無悔刻永世愛你的碑”“你發如雪凄美了離別,我焚香感動了誰,邀明月讓回憶皎潔,愛在月光下完美”。在歌詞創作中可以看到應用了一些抽象名詞,“醉微醺的歲月”“凄美了離別”“焚香”“邀明月”等,通過這些詞的應用創設了具有中國古典元素的意境,并根據對這些詩歌的理解創作出憂傷的氛圍,另外加之二胡的演奏,從而使得整首歌更加具有韻味。
在編曲方面要這種結合運用一些西方樂器,例如鋼琴、吉他等,將西方的樂器與中國的相互交合,從而形成音色的對比,但是要能夠意識到對于西方樂器的應用僅僅是起到錦上添花的目的,并不能夠取代中國風音樂當中中國樂器所發揮的作用。此外,將中國風融于入到流行樂當中,要能夠對歌曲進行重新的包裝,以便更好地體現出流行音樂當中的中國古典特色。
例如,《菊花臺》的編曲剛開始使用弦樂表現滄桑的氛圍,中間使用琵琶、古箏等樂器創設出傷感的氛圍,最后一段主要使用葫蘆絲進行獨奏的方式讓人們感覺意猶未盡。通過這種中西方結合的方式能夠更好的表達中國的傳統音樂,增加一定的氛圍。另外加之使用具有中國特色的歌詞內容,從而將整個氛圍渲染到極致。
四、新時代背景下“中國風”流行歌曲的創作
(一)歌詞方面的特征
首先要能夠體現其韻律美,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偶,另外要能夠考慮到押韻,對偶是修辭的一種方式,主要是利用結構、字數、對稱的詞語來表達相同或者是相反的意思,這種修辭方法在古代詩詞表達當中經常用到。在語言表達當中押韻也是其重要的表達方式,通過押韻的使用能夠更好地展現出語言之外所表達的音樂內涵,這不僅僅是在中文歌曲當中運用到,在很多藝術形式當中也會用到押韻的形式,但在中文歌曲中的應用時大多會考慮到聲母和韻母的使用,尤其是在較為特殊的位置,以便使得歌詞能夠體現出和諧的感覺。例如《蘭亭序》中的歌詞內容都是按照對仗的形式進行創作,按照相似的句式,在內容上并沒有對情感進行針對性的突出,但是在歌詞中的“水”“推”“碎”都具有一定的押韻。
此外,是表達一定的意境美,意境主要分為具體的兩個層次,一個是實境,另外一個是虛鏡,實境就是在各自的創作中模仿古風,或者是應用典故將中國風的意境進行創設,這種方式難度相對比較低。利用虛境的方式就是在歌曲創作中將作者的意圖進行表達,將自己作為故事中的主人公,這種表現手法雖然不算是華麗,但是能夠極大的引起更多的共鳴。在歌曲中能夠突出其中的氣質,并將其中的境界和感情進行表達,在一定的語言環境氛圍中創設一定的意向,對文字賦予一定的靈魂,以此最終達到對生命主題的升華。例如在《青花瓷》歌詞中的“天青色”“煙雨”都是相對普通的現象,但是如果結合“而我在等你”這句話后,就會變成意境的一部分,能夠帶來不同的情感,從而能夠達到情感方面的共鳴。
最后是要能夠表現出含蓄的美,在對情感進行表達時除了從風格中進行體現之外,還要能夠有內在風格進行搭配,通過一定的行為對其中的情感進行表達,例如搖滾或者流行歌曲類型,一般都是通過較為歡快語調的形式對歌曲的意思進行表達,但是對于具有中國風類型的歌曲大多都帶有冷色調的性質,這類歌曲大多都會顯得悲涼,具有含蓄方面的特點。例如《煙花易冷》這首歌中通過歌詞“我聽聞你始終一個人”“斑駁的城門盤踞著老樹根”點出其中你和我的情感還有兩個人是來自同一個地方,但是由于歌詞本身字數的限制并不能進行詳細的表達,但是聽眾卻能夠體會到歌詞當中所要表達的內涵,主要是能夠起到含蓄的表達作用。
(二)旋律方面的特征
首先要能夠具有調式性的特點,流行歌曲中所含有的中國風主要是利用民族元素作為其主旋律,其中中國風的旋律大體來說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五聲、六聲以及七聲的調式,這三種調式又可以進一步的進行劃分。例如《青花瓷》這首歌曲中的主要部分是利用五聲調式的方式將這首歌進行陳述音與音之間的跨度比較大,主要是通過旋律的方式進行寫作,將歌詞的韻味融入其中,以此更好的體現出音樂中所要表達的書卷氛圍。副歌部分也使用了下行方面的動機,將音與音的跨度進行拉寬,從不同的音進行開展,其中較為穩定的音級在于骨干音,與主歌之間形成對比,對歌曲中的情緒進行表達,副歌的部分在A宮進行結束,以此能夠更好的凸顯其中的氣勢。
其次是表現在旋律方面的特點,流行歌曲在融入中國風以后,整體的旋律也會處于穩定的狀態。例如《菊花臺》中的主歌部分第一句是以B角為骨干的音符,在歌詞中總共出現了六次,從旋律的開始到結尾,組成整個旋律的部分,并將其作為旋律的整個發展趨勢,主要是利用敘事的手法對歌曲中的旋律和其中的節奏進行表達。流行歌曲中所融入的中國風元素在節奏上相對比較整齊,一般來說不會出現相對復雜的節奏,每個音樂之間大部分是進行模仿或者是簡單的重復。例如,《半城煙沙》主歌中的旋律主要是按照八分音符或者是十六分音符進行的方式,在音樂小節中表現出的節奏具有一致性,就是對上述句子的重復,僅僅是對節奏進行改變。類似于這種節奏的應用主要是為了更好的體現出其中的中國風蘊含,將中國風的意境進行表現,節奏主要是以平穩為主,但是對于聽眾來說更多的是欣賞山水畫,平凡中帶有韻味。
(三)器配方面的特征
流行歌曲中中國風的融入主要是使用電聲樂作為其音樂樂器,為了更好地體現其中的民族特色,在流行歌曲當中會引入一些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樂器。例如,二胡、古箏等這些樂器人們相對比較熟,在歌曲音樂中將這些樂器進行應用,可以讓人們更加體會歌曲當中所描繪的意境,仿佛讓人們感受到在山水之間。在流行歌曲的表達中,為了更好地強化歌詞當中所表達的畫面感,一般會將中國風融入其中,主要是在歌詞中間或者是結尾部分。例如在《青花瓷》這首歌曲當中,中國風特色的應用主要是在前奏部分,樂器主要是使用打鼓,通過大鼓將歌曲的開頭部分進行演奏,以此引領聽眾更好的融入到歌曲所表達的情境中。此外再加入滾奏,靈武在山水之間被撥開。讓聽眾能夠更好地體會到歌詞當中,猶如山水之美被剝開,然后利用古箏的形式對其后的旋律進行表達,用豎琴的方式來增加歌詞當中的色彩,作為鋪墊在和聲部分應用不同的旋律,通過這些樂器的使用也能夠讓聽眾更好地感受到歌詞當中所表達的中國風。
(四)演唱方面的特征
在流行歌曲中將戲曲元素進行融入其中,流行歌曲當中融入中國風的元素與外國流行歌曲在演唱方面具有一定的相同點。中國風中的戲曲元素在流行歌曲中的應用是外國歌曲中所不能模仿的。流行歌中戲曲元素的應用一般是在主歌和副歌之間。例如《三國戀》就插入了演唱者反串的京劇女旦唱腔:“等待良人歸來那一刻,眼淚為你唱歌”?!痘粼住分兄饕潜磉_繁華世事,滿足不同階層人們的需求。在流行歌曲中融入中國風就是利用更加直接的方式對內心進行表達,而應用中國風的方式則是以委婉的方式進行表達,帶領人們更加融入其中的意境,讓人們能夠對其中的畫面產生共鳴。流行歌曲中將中國風進行融入是開辟了一種新的風格,這也是時代發展的審美需求,能夠表達音樂的熱愛,也能夠更好的體現中國民族的韻味。例如在《東風破》中主要是對愛情進行描述,在《千里之外》中主要展現離別時的一種情緒,《青花瓷》通過描繪使得瓷器躍然紙上。在流行歌曲中融入中國風元素,主要是采用獨具匠心的方式將歌曲中的情景進行表達,從而能夠更好的引導聽眾達到對歌曲的共鳴,體會歌曲中所表達的情懷,融入到意境中。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更好的表達其中的寶貴財富,也能夠將傳統文化進行弘揚。
結語
在流行音樂還沒有出現之前,中國民族音樂在市場發展中占有主流位置。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古典音樂逐漸被流行音樂所取代,這種形式也更加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在語言表達當中押韻也是其重要的表達方式,通過押韻的使用能夠更好地展現出語言之外所表達的音樂內涵,這不僅僅是在中文歌曲當中運用到,在很多藝術形式當中也會用到押韻的形式,但在中文歌曲中的應用時大多會考慮到聲母和韻母的使用,尤其是在較為特殊的位置,以便使得歌詞能夠體現出和諧的感覺。流行歌曲中中國風的融入主要是使用電聲樂作為其音樂樂器,為了更好地體現其中的民族特色,在流行歌曲當中會引入一些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樂器。
參考文獻:
[1]何丙瑞. 論“中國風”流行音樂的特征及其教育價值[J]. 藝術評鑒,2018(09):62-63.
[2]張曉. 流行的中國風——淺談當下中國風歌曲的創作特點[J]. 大眾文藝,2011(03):1.
[3]戚慧敏. 中國風流行歌曲歌詞的文學性研究[J]. 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07):152-153.
[4]李梅. “中國風”流行音樂藝術特征之探索[J]. 藝術評論,2012(10):131-135.
[5]周曉瑩,劉茜. “中國風”流行歌曲的審美特征研究[J]. 大舞臺,2010(09):130-131.
作者簡介:夏士康(1971.10—),男,漢族,本科學歷,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聲樂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