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忠

當前我國的經濟處于快速發展期,人們對旅游業發展的需求和標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業發展在我國表現出較好的市場前景,相對應的是,旅游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劇。在新媒體環境下,區域旅游文化需要結合自身的特色,充分利用各大平臺做好宣傳,積極創新,才能促進旅游業的健康發展。
甘肅敦煌壁畫
甘肅的旅游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厚重,如果發掘和帶動區域板塊化、內容主題化的升級,甘肅的旅游產業發展潛力將非常大。要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文化積淀和地質特色是旅游吸引的核心基礎。經濟發展結合歷史文化積淀和特有的地質風貌,是我們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借助國家一帶一路和當今生態保護的背景下發展生態旅游,打造從黃河文化旅游、河西走廊絲綢旅游、敦煌文化(石窟藝術)、伏羲文化、尋根之旅等人文旅游、藏羌文化探秘旅游、后現代文化旅游、祁連山生態旅游、甘南/隴南景觀旅游到紅色旅游等多個發展方向,整合主題,推出精品線路和產品,促進旅游業代替能源性產業的發展等多元化文化旅游產業是甘肅最大的發展機遇。
新媒體的出現,相對于傳統的傳播平臺,信息傳播的時效性和互動性更加明顯,因此這也成為吸引游客的重要突破口。借助新媒體搭建的各類信息互動平臺,可以實現與游客的互動,對于改進模式,加強創新具有重要意義。當前的新媒體平臺搭建包括微博、微信公眾號以及各種短視頻平臺,這些都是宣傳旅游文化的有力武器。以短視頻為例,當前的抖音、快手平臺有強大的用戶群體,通過針對性的宣傳,可以更好地將區域的飲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呈現給廣大游客,從而讓更多的游客了解區域的旅游文化,增強影響力。
新媒體借助互聯網信息除了搭建各種宣傳造勢的平臺之外,還通過與旅游軟件的合作,為游客提供更多的便利服務。其中,去哪兒網、飛豬、攜程網近年來在旅游行業的發展過程中也表現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許多軟件平臺除了訂購機票、高鐵票、火車票等服務外,還增加了游客旅游的路線攻略以及相應的門票價格,利用軟件平臺做好美食、住宿的宣傳,有利于實現旅游服務一體化,進一步滿足人們旅行的實際需要。搭載各種線上APP,可以提升旅游產品的銷售水平,在互聯網時代,線上經營已經成為一種重要趨勢,借助這種平臺,區域旅游產品可以更好地擴大經營范圍,面向全國,甚至是海外,從而進一步提升旅游業的經濟效益。
新媒體環境下旅游文化傳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對于新媒體的利用還處于起步階段,大量的新媒體功能還沒被挖掘出來。尤其是對于旅游行業而言,傳統的經營服務模式正處于轉型的初級階段。因此當前的傳播主體非常單一,傳播主力僅限于當地的旅游管理部門、旅游經營企業以及傳統的媒體。傳播的內容也相對傳統,缺乏新意,僅僅包括景點簡介、線路安排和景點報價等基礎信息,與消費者的活動信息非常少。在新媒體時代,自媒體發展快速,個體的傳播力度不容忽視,因此旅游文化的傳播需要積極創新,朝著多元化的發展,才能為區域旅游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助力。
當前的新媒體傳播主要是通過電視臺、報紙以及區域網站進行傳播,但傳統的傳播主體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信息容量方面、傳播范圍方面以及人力物力方面都存在資源不足等問題,因此在傳播的競爭過程中經常處于不利地位。各地旅游企業對于網站的建設不夠重視,因此存在更新信息慢、優化推廣滯后、瀏覽量低的問題,導致難以形成有效的影響力。傳播渠道的匱乏,導致旅游文化信息的影響力大大受到影響,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受眾群體對區域旅游的態度。
如部分地區沒有系統整合精準扶貧與鄉村旅游產業,缺少完善的鄉村旅游產業扶貧政策體系,造成產業發展時系統性不足,甚至出現破壞鄉村旅游資源的情況,直接影響到生態環境,需要得到政府的重視,提高鄉村旅游產業扶貧發展的科學性,切實發揮鄉村旅游產業扶貧的作用。
當前的旅游文化在傳播過程中,大部分都表現出傳播內容單一、陳舊、創意缺乏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傳播的信息單一,涉及到的內容較少。很少會延伸到文化、歷史、飲食、民俗、科技等領域。旅游文化應該包括區域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因此傳播的內容過于陳舊,不利于傳播特色,彰顯精神。第二,內容模式化。大部分的景點設計,依然使用概況、景點、攻略、游記等模塊進行傳播,難以對現代群眾形成有效的吸引力。第三,內容雷同現象非常嚴重,缺乏特色。當前旅游文化傳播的內容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雷同現象,傳播者缺乏創新意識,大部分都是利用相關的模式介紹旅游景點、住宿信息、行程價格方面的信息,因此嚴重缺乏個性化體驗和互動分享等內容。第四,內容呈現方式非常陳舊。大部分傳播依然使用的是圖片加文字的方式,個性化的短視頻缺乏,即便存在,質量也不高,難以引起群眾的興趣。傳播的管理人員對時下多元化和個性化的發展趨勢缺乏了解,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區域旅游經濟的發展。
新媒體環境下旅游文化傳播策略
就當前存在資源和傳播渠道問題,區域旅游相關部門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政府部門需要重視聯合相關的產業,組建優質的傳播隊伍,借助抖音、快手等新興的社交媒體,打造多元化生成、多渠道傳播的方式,拓展旅游文化傳播新渠道。第二,在互聯網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策劃區域旅游景點的攝影比賽、達人秀以及分享活動等,為用戶搭建交流的平臺,提升群眾對景點的認識。第三,舉辦線下民俗活動,以旅游節的方式邀請影響力較大的媒體進行宣傳。第四,做好廣告的宣傳工作,利用城市的影響力,增加群眾對區域文化的認知。
甘肅大漠風光
新媒體環境下,每個人都是自媒體,因此旅游企業以及管理部門需要客觀看待個人的價值。旅游傳播是以旅游消費為核心的活動。游客既是體驗人員,也是消費者,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參與單生產、共享信息、價值傳遞以及交流互動等內容中。因此區域旅游企業應該打破傳統旅游行業中集中生產、單向傳播的模式,通過積極搭建交流平臺,吸引優質的旅游,借助自身的影響力,更好地參與到生產與傳播活動中,并根據消費喜好和情感需求制定相關的策略,激發游客的創新意愿,為區域旅游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官方需要提升對群眾感受的重視程度,積極調整相關的板塊內容和表達方式,更好地滿足游客的需求,量身定做能夠彰顯自身特色的文化內容。
傳統的旅游行業傳播內容單一、粗糙,難以展現區域旅游景點的魅力。對此,傳播管理人員應該重視挖掘地方特色,從而提升自身的競爭力。第一,建設自身的旅游文化平臺。區域旅游經濟應該優化頂層設計,打造階段性主題,加強區域內景點的合作,從文化層面、歷史層面入手,在傳播新的旅游理念的同時,做好旅游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工作,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擴大影響力。第二,借助短視頻平臺,宣傳造勢。當前通信技術不斷提升,流量資費問題逐漸得到解決。社交短視頻也成為旅游文化傳播的重要工具,西安、重慶、成都等爆款旅游城市的形成與新媒體的傳播有直接關聯。對此,旅游文化傳播的相關人員應該積極進行學習,合理利用現代媒體手段,設置不同時期的主題和議程,從而引導游客提升對區域文化的了解。旅游文化傳播的勁敵更應是圈層文化的互斥。盡管旅游文化已經擁有了部分話語權,但因文化差異使其有了“階級之分”。為了打破現有處境,圈層文化傳播既要特色,又要共識。此時媒體要擔負起“打破圈層”這份責任,在傳播時,盡量避免將旅游文化片面地對立起來,以免受眾產生極端偏見。
在新媒體環境下,要進一步提升對游客的重視程度。游客不僅是消費者、體驗者,更是旅游文化的傳播者。自媒體時代交流互動日益頻繁,因此游客的意見對于景點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利用大數據技術收集消費者的網絡行為數據的同時,需要根據內容進行分類,并利用數據分析的結果,對用戶的消費喜好和消費習慣進行評估,從而優化服務,創新產品,實時進行內容的調整,為游客打造精準服務,提升旅游文化的傳播效果。
如旅游文化要學會匹配用戶的溝通習慣和語境,喚起情感上的共鳴。從束之高閣到下里巴人,旅游文化不失文化底蘊的同時又能平易近人地傳播,創意為先、年輕態發展,潛移默化地深入人心,此為第一次走下高閣;在傳播過程中以自身的文化底蘊與時代發展相融,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使得旅游文化走出高閣走進網絡。創辦網絡展廳、打造IP產業鏈,不斷滲透生活的細枝末節,充分實現供給升級,迎接更多的“觀眾”,此為第二次走下高閣。這兩次并非意指時間先后之別,而是講內容及管道兩方面之走向,講究齊頭并進!
新媒體環境下,傳統的旅游文化宣傳模式已經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更不能滿足旅游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因此各區域旅游負責人員應該提升重視程度,借助新媒體平臺,創新傳播方式,在信息的傳播過程中提升對消費者意見的重視程度。借鑒先進景區的優秀管理經驗,做好文化傳播工作,打造品牌形象,推動區域旅游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文化藝術研究所